摘要:对于由光耦和三端精密稳压器(TL431)构成的闭环反馈稳压电路,下取样电阻R2发生短路或开路,会对输出电压产生决定性影响。
如图所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下分压取样电阻R2开路或短路,输出电压怎么变化呢?
对于由光耦和三端精密稳压器(TL431)构成的闭环反馈稳压电路,下取样电阻R2发生短路或开路,会对输出电压产生决定性影响。
首先,我们快速回顾一下这个稳压回路的工作原理:
①取样:输出电压通过两个串联的电阻(上分压取样电阻R1,下分压取样电阻R2)进行分压。
②比较:分压后的取样电压被送到TL431的参考端。与TL431内部的2.5V的精密基准电压比较。当该取样电压高于2.5V时,TL431阴极(K)到阳极(A)的导通程度会急剧增加。
③反馈:TL431的导通程度决定了流过光耦内部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发光强度。
④隔离与控制:光耦另一侧的光敏三极管接收到光信号,将其转换为电流信号,传递给PWM控制芯片(如上图NCP1015电源芯片)。PWM芯片根据这个信号调整开关管的占空比,从而使输出电压稳定。
一、现在来看当下取样电阻(R2)短路时的情况
此时TL431的参考端引脚R被直接拉低到地(GND)电位,为 0V`。
这个电压远低于TL431内部的基准电压(2.5V)。根据TL431的特性,当 `参考电压小于2.5V` 时,TL431就会截止。
TL431截止意味着几乎没有电流流过光耦内部的发光二极管(LED)。
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导致光耦另一侧的光敏三极管也完全截止。
光敏三极管截止后,其输出到PWM控制芯片反馈引脚(FB)的电流变得极小。PWM芯片会将此状态解读为反馈环路检测到输出电压极低,需要极大地提高输出功率。
于是,PWM控制芯片输出最大占空比的驱动信号,使主开关管全力工作。
最终,开关电源失去了所有的反馈调节能力,工作在开环状态,输出电压会一直上升,直到达到变压器、开关管、整流二极管等元件所能允许的物理极限,或者输入电压经最大占空比变换后的理论最大值。
二、再来看下取样电阻(R2)开路会怎么样呢?
当R2发生开路时,TL431的参考引脚R与地之间的通路被切断。
此时,通过上取样电阻R1的电流无处可去,只能全部流入TL431参考引脚R。
因此,`参与引脚R电压被瞬间拉高到一个远大于2.5V的值(可能接近Vout)。
根据TL431的特性,当 参考电压大于2.5V` 时,TL431会导通并达到最大。
TL431完全导通,使得流过光耦内部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达到最大。
发光二极管以最大亮度发光,导致光耦另一侧的光敏三极管深度饱和导通。
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后,它会将PWM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FB)电压强烈地拉低。PWM芯片会将此状态解读为反馈环路检测到输出电压极高,需要立即关闭输出。
于是,PWM控制芯片会极大地减小甚至完全关闭PWM脉宽信号输出占空比。
最终,输出电压会因此下降。
在许多现代PWM芯片中,如此强的反馈信号可能会直接触发芯片的过压保护(OVP)或过载保护,导致芯片停止工作。在故障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芯片可能会进入“打嗝”模式(间歇性启动-保护-重启)。
重要提示:
R2短路是极其危险的故障,因为它会导致输出电压过高,烧毁后级电路。
因此在设计电源时,必须考虑加入过压保护(OVP),以便在这种反馈环路失效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关闭电源,避免灾难性后果。
R2开路通常会导致电源无输出或重启,虽然会造成设备断电,但本身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故障模式,保护了后级负载。
本文旨在为了解开关电源输出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其故障分析方法,如有不当,请在老周评论区指正为谢![握手]
来源:后来者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