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乘客在地铁里猝死,SNCF只说一句话,巴黎人怒骂太冷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2:24 3

摘要:塞纳-圣但尼大区正值通勤高峰,RER E线上挤满了赶往市区上班的乘客。早上八点半左右,一辆列车缓缓驶入Pantin车站。

SNCF又被骂上了热搜,但这次不是因为迟到或车坏了,而是因为——太没人情味。

是他们在X(原Twitter)上发的一句话,引爆众怒。

9月15日,是个周一。巴黎的清晨总是人流不断,繁忙拥挤。

塞纳-圣但尼大区正值通勤高峰,RER E线上挤满了赶往市区上班的乘客。早上八点半左右,一辆列车缓缓驶入Pantin车站。

原本应该只是短暂停靠,然而,这趟通勤之旅却在短短几分钟内,骤然转向了一个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方向。

这列RER E驶到Pantin附近时,突然停在了一个道岔旁。人们一开始以为,只是常见的信号故障,或者前方有拥堵。

但时间一点一滴流逝,窗外的风景仍然没有变化,车内渐渐浮起焦躁的低语。

几分钟后,广播终于打开。但声音含糊不清,夹杂着电流刺啦声的提示只能听清几个字,“incident voyageur(乘客事故)”。

司机的讲话断断续续,除了那几个字之外,再也无法辨别其他零碎词语。

乘客们交换眼神,有人皱眉,有人叹气。巴黎的早高峰,延误几乎是日常。又是故障吧,大家不约而同地想。

但很快,气氛变得压抑起来。因为车厢中,有人突然传出惊呼:一名乘客在列车上突发心脏不适,倒在了座椅之间。

工作人员与几位热心乘客迅速赶来,尝试急救。几分钟后,消防员和警察也赶到车站,带着急救设备冲进车厢。

亲历者回忆说,SNCF先是在X上发文,说有乘客身体不适。情况不明,其他人还在提心吊胆。

而车内广播依旧模糊,几乎听不清楚,乘客们只能看见有人群聚集,有人在努力做心肺复苏。

整整四十分钟,车门紧闭,乘客们被困在车厢里,只能静静注视救援的展开。有人低声祈祷,有人忍不住掉泪。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厢里的空气沉重得让人几乎窒息。直到9点23分左右,SNCF在X上更新信息。

可是不同于以往委婉礼貌的措辞,这次发文的话语冷冰冰,态度直白得刺痛人心,只有短短几个字:“等待殡葬车到来。”

那一瞬间,整个车厢陷入死寂。人们先是愣住,随后传来一片低声议论。有人瞪大眼睛不敢相信,有人下意识地摇头。

不到十点,殡葬车终于到达Pantin。工作人员登上列车,将这位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旅客带走。

整个过程,乘客们只能静静注视,没有掌声,没有送别,只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直到10点30分,RER E才恢复运行,车站重新开放。乘客们再次踏上行程,而留在他们心里的,却是冰冷的画面。

事件并没有随着列车的恢复运行而结束。相反,它真正引发轩然大波的,是那条出现在社交平台上的官方信息。

那天上午,SNCF的官方账号在X上跟进事态发展,这本该是正常举措。可他们到底发了什么,让人们如此愤怒?

先是第一条:“Un malaise voyageur(乘客不适)。”这还在正常范围内。

但半小时后,他们更新了一条:“Attente de l’arrivée des pompes funèbres(等待殡葬车到来)。”

短短十几个字,却像一点火星,直接引爆炸药桶。质疑的评论铺天盖地涌来:

“为什么要这样说?”一位乘客事后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就算他已经离开,也请给他一点尊严。”

“这也太冷酷了,难道就不能用更尊重的表达方式吗?”

“一个生命刚刚消逝,却被简化为等待殡葬车,哪里还有一丝人情味?”

“至少可以写‘相关服务’吧,不至于这么直白。”

面对汹涌的批评,SNCF很快删除了那条信息。次日,他们通过媒体公开道歉,承认这是一条“措辞不当的消息”,并向死者的家人表示哀悼。

然而,公众的愤怒并未完全消散。许多人指出,这不仅是一次沟通失误,更折射出公共服务中对人性的忽视。

信息发布的初衷是为了说明延误原因,可过于冷冰冰的措辞,却让人感觉生命的消逝被简化成一条“交通提醒”。

乘客在地铁出现意外,并不是第一例。就在今年2月,一名乘客也在RER D线上突发心脏骤停,当场离世。

只是那一次,信息没有如此直白、不加修饰地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在法国的铁路网络上,“malaise voyageur(旅客不适)”几乎成为一个日常用语。

它可以指晕倒、可以指突发疾病,但很少直接与死亡连接。9月14日Pantin的事件之所以格外震撼,正是因为它突破了官方冷静委婉措辞的底线,把死亡赤裸裸地摊开给所有人看。

“车厢里的氛围真的很沉重,”一名乘客对媒体说,“你能感觉到每个人都被压住了,既是对那个陌生人的同情,也是对那句‘等待殡葬车’的震惊。”

公共交通系统里,突发事件难以避免。可如何传递消息、如何保留基本的隐私与尊重,却是每一个机构都需要面对的考验。

来源:旅法华人战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