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揭秘国企如何用动态材料价格库让成本直降23%!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17:05 1

摘要:据克而瑞数据,自2021年起,行业典型上市房企的净利润大幅收窄,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连续维持亏损状态。在房地产行业利润率持续探底的当下,成本管控已从“加分项”变为“生死线”。数据显示,材料成本占建安成本的65-72%(中国建筑行业协会《2023年建安成

据克而瑞数据,自2021年起,行业典型上市房企的净利润大幅收窄,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连续维持亏损状态。在房地产行业利润率持续探底的当下,成本管控已从“加分项”变为“生死线”。数据显示,材料成本占建安成本的65-72%(中国建筑行业协会《2023年建安成本分析报告》),是决定项目成本并最终影响利润兑现的关键一环,但在行业实际操作中,传统模式下的材料管理存在的沉淀标准缺失、数据更新滞后、同义不同名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导致日常比价效率低、各项目间价格不透明、材料管理失控等现象发生。

L企困境

材料管理的“双重枷锁”

L企作为山东某市级城投集团全资控股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商业运营及物业管理四大领域。由于在建项目具有数量多、业态结构复杂(包含住宅、商业综合体及市政配套工程等)、开发周期长(平均3-5年)等特点,导致工程材料呈现年度消耗量大、涉及品类多、主材价格年波动率高等特征,材料管理面临多重挑战。

01

材料信息管理分散,经验无法快速复制

L企材料价格数据散落在各招采经理、项目成本专员的Excel表格中,未沉淀为企业级价格信息科,当某一项目出现人员变动时,就会出现数据核对周期长、准确率低的问题,甚至影响项目材料入场效率

02

标准不一,决策过程中无法高效比对

材料分类、规格参数未形成统一标准,同一材料在不同项目间分类不同、叫法有异,集团成本批价时因标准的不统一,无法基于历史价格数据或同周期其他项目批价数据进行快速对比,仍需线下联系确认,影响工作效率

另外,价格信息记录口径不明确,材料价(裸价)与成活价(含运输、加工)是否剥离,各材料员认知不一,也影响了材料价格数据沉淀的质量及价格数据复用难度

实践之路

四步构建动态材料价格库

面对上述问题,L企以“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化、决策智能化”为目标,携手山东明源云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材料价格库,具体路径如下:

01

第一步建标准:材料"语言"三统一

为了消除因使用个性化语言而导致的数据差异,便于集团进行统一管理,L企进行了材料“语言”的统一,从“材料分类与命名及编码”、“材料属性与价格指标”,以及“采集模板”三个方面着手,实现了材料“语言”标准化。通过口径的统一,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也为集团内部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1)统一材料分类、名称及编码

首先明确材料分类及专业属性,剥离了材料价与成活价,按土建、安装、装饰等划分材料不同分类的专业属性,同时统一每种材料的分类编码,为材料价格的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截止目前,共梳理了2个材料大类,涵盖8大专业,500余项材料分类名称及分类编码。

(2) 统一材料属性及价格指标

① 细化每种材料对应的材料属性颗粒度。具体包括型号分类、技术参数、品牌、厂家、支付方式、付款方式等,以及每种材料属性对应的属性值。以钢筋为例,在明确了分类属性(材料价)及专业属性(土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具体的型号分类等属性及属性值(如按钢筋直径进一步明确钢筋型号分类为 Φ6、 Φ8等),确保属性信息详尽,形成该类材料的专属“身份证”。

材料属性分类展示

② 明确每种材料对应的价格指标、价格属性以及价格来源。其中,价格指标包括税率及价格;价格属性涵盖材料除税价、综合单价、除税全费用单价、全费用单价;价格来源划分预算价、中标价、认价、询价四类数据源。以此构建多维度的价格分类及来源管理体系,确保价格具有可比性、价格数据有迹可循。

(3)统一数据采集模版

为了确保历史价格的有效沉淀,以及提升新增材料价格的录入效率,L企统一了材料及价格导入的标准模板,明确材料信息、价格信息的采集口径。此举确保了数据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① 材料导入模板明确了新增材料信息的标准及要求,明确了必填项及填入标准,以及固化了材料分类名称,模板中新增的材料名称所对应的材料分类必须在现有的材料分类范围之内,确保采集分类的一致性。

② 价格导入模板明确了新增材料价格信息的标准及要求,其中材料分类名称、材料名称等内容必须与现有的材料分类名称与材料名称保持一致,否则无法成功导入,提升数据录入质量。

02

第二步构场景:

价格数据自动沉淀与手工维护两结合

为了加强材料价格管理与实际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L企聚焦四个关键材料价格自动沉淀场景:重计量补充协议材料单价/成活价自动沉淀、变更签证材料单价/成活价自动沉淀、暂估价调整材料单价/成活价自动沉淀,以及材料市场询价自动沉淀,通过业务数据的实时发生实现材料价格的动态沉淀。

以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场景为例,针对工程量清单漏项引发的成本调整需求,L企构建了基于流程驱动的动态价格溯源机制

(1)申报阶段

当发生设计变更或清单补项时,成本工程师通过明源ERP系统发起《工程变更签证单》,同步关联该事项涉及的《材料认价单》(含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税率、合价、价格属性等13项核心指标);

(2)审核阶段

若选择的认价单未审核,变更签证流程闭合后,认价信息将自动同步至企业材料价格数据库,同时价格来源标记为"认价"属性。

该机制通过将变更签证管理与材料价格管理进行业务耦合,可实现三大管理价值

① 建立全过程价格溯源链条,审计时可快速调取多项过程文件(变更单+认价单+审批记录等);

② 动态更新价格库数据,减少传统模式下人工录入导致的数据滞后问题的发生;

③ 形成变更成本与材料价格的分析模型,为限额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实证数据显示,该模式可使材料价格追溯效率提升70%,合同外成本支出降低23%,特别适用于L企多项目并行开发中高频次的变更管理需求。

针对部分材料价格长期未更新或缺乏历史价格记录的情况,L企业允许成本专员通过手动方式进行价格维护。这包括在线手动添加价格信息,或使用标准化模板批量导入数据,确保价格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材料价格维护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03

第三步理规范:明确录入要求及流程规范

在材料价格管理的整体框架基本成型之后,L企对材料价格库的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要求和管理规范,并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定期对数据进行巡检和治理,确保价格库数据质量,保障整个材料价格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和持续进化

(1)建立管理制度

制定《材料价格数据采集规范》,明确手工维度、批量导入及业务数据自动沉淀等场景下的操作说明及流程,确保数据录入准确规范。同时建立“数据质量积分制”,将各部门数据录入准确性纳入绩效考核,降低错误率。

(2)“回头看”机制

①设立“数据治理小组”,由成本总牵头,IT、招采、设计部门协同制定标准。每月召开跨部门会议,解决属性定义冲突、流程卡点等问题;

②通过定期培训以及定期数据治理等手段,确保录的对、数据真、价格准。

04

第四步促优化:多维分析助洞察风险,辅助科学精准决策,提升管理效率

基于材料价格库的沉淀,L企实现了材料价格的多维度分析,包括价格的横向对比分析、项目的横向对比分析及价格的趋势分析,反哺从采购预算编制到过程中材料价格管理等前端业务场景,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并及时洞察风险、前置规避。比如,成本部门可以根据材料价格库的数据,为项目部门提供合理的成本预算;采购部门可以根据材料价格库的数据,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1)价格比对

实现对历史项目价格及市场询价的横向对比为建议指导价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解决新项目编制材料预算时,因缺乏历史价格参照,依赖市场询价易失真的难题。

(2)项目对标

实现同材料跨项目价格差异分析,识别不同项目间材料成本控制的差异点。

(3)趋势研判

实现同类材料针对不同价格属性、不同供应商价格对比;图形化展示价格变化走势,结合外部的市场价、信息价、价格行情等,科学研判采购时机,提高材料管理的主动性,实现材料成本的精细化控制。

L企的材料价格库建设,本质是一场“从经验到数据、从分散到协同、从被动到主动”的管理变革。对于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材料价格管理的房地产企业主要有两点启示:

1、以高频刚需场景为锚点,痛点即支点。优先解决“认价周期长”“比价效率低”等痛点,让材料价格库充分渗透业务,确保工具“用得上、离不开”。

2、数据治理与组织变革并重。通过建立专业的治理团队及考核机制,对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督和定期治理,解决数据重复性高、准确性低、真实性差等问题。

在行业利润率持续探底的当下,这类实践不仅是成本管控的工具,更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基础设施。未来,随着AI与生态协同的深化,材料价格库或将成为驱动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山东明源云将持续深化探索材料价格数据库体系建设之路,助力房企业实现精细化成本管控,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来源:山东明源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