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春天,北师大一个女生深夜发帖:“学不下去了”,第二天拖着箱子离开宿舍,再没回来。她成了官方统计里又一个“自主退学”的数字——而这样的学生,全国一年有16万。
大学读着读着,人就没了?不是夸张,是现实。
2024年春天,北师大一个女生深夜发帖:“学不下去了”,第二天拖着箱子离开宿舍,再没回来。她成了官方统计里又一个“自主退学”的数字——而这样的学生,全国一年有16万。
16万人背后,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坚持不了”。他们不是懒,不是差,而是被一套系统慢慢压垮的。
很多人从填志愿那天起就错了。父母一句“好找工作”,孩子就被推进了从没见过的专业:天天和电路板、尸体标本打交道,早八的课比高三还折磨。理想碎在第一节专业课,谁懂?
心理出问题?校医院排号排半个月,轮到你,医生先问“有医保吗”,接着就是开药。药还没吃,心先凉了。
学业呢?985的期末周,凌晨三点在走廊哭着背公式是常态。可朋友圈全是“轻松满绩”“随便考考”。越比越崩,最后干脆把自己从系统里注销。 还有钱。公办大学一年花一万五,民办翻倍。家里人生场病,孩子默默退学,说“我不念了,省点钱”。 更让人唏嘘的是,越来越多学生不是被压垮,而是主动走的:大二退学做主播、写剧本、搞AI创业,几个月后月入三万。学校还在改选修课、扩心理中心,可人家已经跑出几条街。 改革追不上崩溃的速度。如果课堂还是高中的续集,宿舍还是高压锅,那退学人数从16万涨到20万,只是时间问题。 网友说得直白:“大学得先把人当人,才谈得上留得住学生。” 可现在,到底是谁在适应谁? 来源:湖北电视台-教育观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