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国龙在群内道歉,后半句提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
01
昨天晚上罗永浩与西贝大战开启了第二季序幕。
贾国龙在群内道歉,后半句提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
好像两个人打架,打得有点大了朋友也来劝架了,都收手了。这时候大家说点场面话就结束了,老贾为了争口气非要出手倒勾一下。
这下好了,老罗说「这事翻不过去了」。
02
曾经第一季的内容在开吵之初,很多朋友认为是西贝在联合老罗一起炒作。
现实远比想象更魔幻。随着告到法院、概念法规之便、悬赏、厨房直播、直播批判等事件一一发生,事件逐步魔幻到了今天。
西罗大战第一季,已经让西贝站在危险的边缘。
西贝和之前的钟薛高当年已经有几分相似。
一开始是批评同样价格贵。
讨论着讨论着,突然一个「非理性」的契机出现了。
钟薛高的契机是冰激凌不融化,西贝的契机是直播出现的保质期两年的有机西蓝花。
03
如果直播的时候,大家发现的是一包未调味的熟猪肚或熟大肠,我相信都不会有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但同样熟制、未调味、冷冻、长保质期的西蓝花,消费者就是不能接受。
冷冻蔬菜在食品行业内是个再普遍不过的东西,出现几十年了,三色菜(玉米豌豆胡萝卜)在市面上也算常见,对行业来说是个默认的知识。
但消费者就是炸了,因为他们没见过冷冻蔬菜。
无论怎么科普「有机蔬菜的产季集中只能做冷冻」、「冷冻蔬菜成本更高」、 「2年保质期的冷冻蔬菜是国际通用」、「冷冻西蓝花的营养更好」,大家就是不接受。
科学松鼠会的云无心拿着论文解释,评论区被喷成筛子;营养师顾中一被老粉追着骂了上千条。
谈产季大家就和你聊成本;说冷冻成本更高大家聊就口感;
讲到口感不错大家就聊营养;证明营养不流失大家就聊店里的售价。
聊到最后就会聊预制菜的不公开不透明,用冷冻蔬菜就是不对。
也没错,这件事的起因也是对预制菜的不透明。
04
大众对于自己认知外的东西,总是「不解」、「恐惧」、「抵制」。冷冻蔬菜如此,转基因、WIFI的辐射、各种添加剂都如此。
引用勒庞在《乌合之众》一句话,「影响大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个体一旦融入群体,就会丧失理性,容易被情绪和本能支配。
面对舆论群体,要么用一种更戏剧性的方式进行回击,要么认怂改变。
不过更好的是提前做出用户洞察,提早完成用户沟通做出化解。比如山姆卖冷冻海鲜,就提前解除了误会而防范于未然。
05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西贝正在慢慢转型为家庭餐厅,前几天还发了暑假儿童餐销售336万份的喜报。
但记者在西贝后厨的直播,给大家看到了配料表和生产日期。
从我的从业经验看,西贝儿童餐的配料表确实算很干净。黄鱼鱼柳只用生姜汁和盐做腌制,没添加保水剂增味剂等等。
但宝妈宝爸们不觉得,他们发现儿童餐吃的是冻鱼冻翅,没添加味精但添加酵母提取物。
套餐的有机蔬菜,其实是冷冻胡萝卜南瓜西蓝花。
「宝贝大口吃,爸妈更放心」这句话就让他们格外不舒服了。
过去多年的口碑一夜坍塌,西贝儿童餐的基本盘被重创。
06
可是谁让记者去店里直播的呢,正是西贝的老板自己。
「紧急开放所有西贝后厨」我认为是可以载入中国公关标杆灾难案例的决策。
全店、全时段,店内各层级员工,没有话术应对安排,自由展示冰箱,访问人没有健康证也可进出厨房。
我相信他说开放后厨,也是基于他对自己企业的自信。
他觉得西贝的厨房已经是行业里是最干净、最透明的后厨;也多亏西贝门店标准落实得好,在大众的无数眼睛下面,没发现食品安全级别的灾难。
也是贾总真心觉得自己没有用预制菜,想让大家过来评评理。
贾总的核心想法,就是用了预制原料≠用预制菜。
「虽然用预制汤底、复合酱、滚揉肉、冷冻鱼、冷冻蔬菜,但真不是预制菜肴啊!在店里做的煎炒烹炸、由生到熟啊!」
从业内角度来说确实如此。
但随着后厨直播后,大众就已经无法理性讨论预制菜的概念了。
「我觉得你是预制菜,你就是预制菜。你如果还不承认你就是嘴硬」。
如果西贝还一直讲道理讲下去,我毫不怀疑就真的会像钟薛高一样倒闭。
不过好在西贝今天下午道歉了。
首先表示尽可能把前置加工调整到现场加工。
更值得关注的是将完成「透明化」,在店内「打明牌」。
如果能够落实,西贝就会是第一家做预制菜标识的非快餐连锁企业。
07
拐点到了。
第一财经9月13日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也有专家建议,预制菜的上述信息应强制披露。
这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在罗永浩质疑西贝部分餐品为预制菜,而西贝断然否认引发广泛关注的当下,也倍受瞩目。
餐厅预制菜需要明示!国标草案已过审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 独家
要知道这份预制菜国标是2024年1月22日送的稿(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般半年内便会有结果。
但过了1年半,预制菜国标一直没有动静,直到本次舆情交锋后,才突然过审。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预制菜要如何在饮食行业进行标注,没有看到文本前我们都不清楚。但我们能从央媒的发文看到一些高层态度,新华社发文:《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人民微评发布《预制菜讨论,在交锋中抵达共识》。
如果「明示」成为法定义务,今天的争论也不再存在。食品工业进一步透明,也将推动餐饮与预制菜行业的巨大进步。
来源:高岩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