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掘金之道:我的深度领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03 16:55 1

摘要:核心逻辑:找到能持续赚钱的行业龙头(比如茅台、宁德时代),或者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比如做医疗器械的迈瑞医疗),长期持有,赚企业成长的钱。怎么选?

在股市里混了这么多年,我悟出的赚钱方法就一句话:别贪心,别跟风,赚自己能看懂的钱”。具体来说,可以拆成下面这些“接地气”的套路:

核心逻辑
找到能持续赚钱的行业龙头(比如茅台、宁德时代),或者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比如做医疗器械的迈瑞医疗),长期持有,赚企业成长的钱。
怎么选?

行业有“护城河”:比如白酒(品牌垄断)、新能源(政策支持)、医药(刚需)。公司能“印钞”:看财报里的“净利润增速”和“ROE(净资产收益率)”连续5年ROE>15%的公司,大概率靠谱。
风险提醒:别在高估值时接盘(比如PE>50倍)别all in一只股票,分散到3-5个行业。

案例
2018年宁德时代上市时市值不到500亿,如果看懂新能源趋势拿住到现在,涨了10倍+(中途波动再大也装死)。

核心逻辑
A股散户多,情绪波动大,政策、新闻一出,相关板块会短期暴涨(比如AI、低空经济、鸿蒙概念)。
怎么玩?

快进快出:赚10%-20%就跑,别信“这次不一样”;盯紧消息:比如五部门座谈会提“支持科技民企”,第二天科创板可能冲高;用工具辅助:看“成交量突然放大”“龙虎榜游资进场”等信号。
风险提醒:这是刀口舔血,10次里可能7次亏,3次赚;普通人拿5%的闲钱玩玩就行,别当真。

案例
2023年ChatGPT概念火,A股“蹭热度”的汉王科技2个月涨200%,但之后跌回原点,没跑的散户全被套。

核心逻辑
当市场恐慌(比如股灾、行业黑天鹅)时,抄底被错杀的优质资产。
怎么捡?

行业必须不死:比如消费、医药、能源,需求不会消失;公司财务健康:现金流充足,负债率低(比如2022年教培行业团灭,但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活下来)分批买入:跌30%买第一笔,再跌20%加仓,拉低成本。
风险提醒:别接“飞刀”,等下跌趋势放缓再动手;做好拿3年以上的准备。

案例
2013年白酒塑化剂事件,茅台股价腰斩,但后来10年涨了20倍。

适合人群
没时间研究股票,又想跑赢通胀的上班族。
怎么操作

选宽基指数:沪深300(大蓝筹)、中证500(中小盘)、科创板50(科技成长);每月发工资后固定投一笔,不管涨跌;止盈不止损:收益率>15%就分批卖出,跌了继续买。
优势:不用盯盘,省心;长期年化收益6%-10%,比存银行强。

案例
从2018年熊市开始定投沪深300,到2021年高点卖出,收益≈50%。

终极建议

用闲钱投资,最多拿资产的30%进股市;别幻想暴富,年化15%就是股神水平;大部分时间在等待,80%的利润来自20%的时间。

举个真实例子
如果你2020年买了光伏龙头隆基绿能,2021年涨了3倍,但2022年又跌了60%,2023年反弹50%——拿得住的人最终赚了,但大部分人会在下跌中割肉。所以,赚不赚钱,其实看的是心态。#你在股市中悟出了有什么可赚钱方法#

来源:疯牛说股刘海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