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那片广袤的大西北腹地,白银市曾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建国后,随着苏联援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这座城市因厂而立,迅速汇聚起五湖四海的建设者。白银公司的工人们享受着令人艳羡的薪资待遇与福利,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日夜奋战在矿山与工厂之间,为城市的崛起奠定基石,他们的
在那片广袤的大西北腹地,白银市曾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建国后,随着苏联援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这座城市因厂而立,迅速汇聚起五湖四海的建设者。白银公司的工人们享受着令人艳羡的薪资待遇与福利,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日夜奋战在矿山与工厂之间,为城市的崛起奠定基石,他们的后代也在此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街道上,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邻里间情谊深厚,社区生活宁静而祥和。然而,谁也未曾料到,一场持续多年的噩梦正悄然降临。
永丰街 133 号的平房里,有一个相貌清秀的姑娘叫白兰,因年轻漂亮人送外号“小白鞋” ,她充满活力,是白银公司铅锌厂电工。此时也已经与男友谈婚论嫁,人生正处于最美好的时光,原本应该迎来幸福的新篇,可就在这一天,她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1988 年 5 月的一个寻常下午,当警方踏入那间平房,屋内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白兰衣衫不整、双目圆睁地倒在床边,颈部那道狰狞的伤口仿佛在诉说着她的绝望,上衣被推至双乳之上,下身赤裸,上身的 26 处刀伤犹如恶魔的印记。现场的痕迹显示,凶手作案后竟还从容地打扫了一番,这让警方最初笃定是熟人预谋作案,于是顺着情杀的方向展开调查,却不知,这仅仅是一系列恐怖案件的开始,那隐藏在暗处的凶手究竟是谁?他为何如此残忍?警方又能否在这重重迷雾中找到真凶?一切都是未知数,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高承勇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成长过程并无特别之处,没有遭受过重大挫折或明显的心理创伤。他像许多同龄人一样,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按部就班地读书、劳作。
1988 年那次对 “小白鞋” 白兰的侵害,最初只是源于他的贪念。他潜入白兰家中本想盗窃财物,却意外被白兰撞见。在那一瞬间,恐惧与恶念交织,他慌乱之中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 —— 杀人灭口。当鲜血溅出,白兰倒在地上,他的内心经历了最初的震颤与恐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恐惧逐渐被一种扭曲的兴奋所取代。
此后,他回到日常生活中,表面上依旧是那个平凡的人,结婚生子。然而,内心的恶魔却在不断滋生。
1994 年 7 月 27 日,他再次出手,杀害了白银市供电局 19 岁的食堂女工石晓静。这次作案,他的手法更加残忍,颈部切开,上身、后背留下 43 处锐器伤,还故意在宿舍门拉手上留下血指纹,去公共洗衣房留下血水,似在公然挑衅警方。
1996 年和 1997 年这两年间,那个恶魔般的凶手在包头又犯下了两起奸杀案。由于当时处于跨省区域,再加上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都极为落后,根本没有人能想到这几起案件竟是同一人所为。
1998 年,更是疯狂作案四起。每一次作案,都在寻找着一种变态的满足感,
或许是警方一直未能侦破案件,连连得手使他愈发嚣张。这一年里,他骑着自行车在白银的街上乱转,锁定独行年轻女性后,便尾随进屋,接着就是一刀抹脖子,实施暴行并残害受害者身体。
在 1 月 13 日下午 4 点左右,白银区胜利街的家中,29 岁的杨某惨遭毒手,除了颈部和全身的刀伤外,她的头皮竟然也被凶手残忍地割了下来。
仅仅过了六天,1 月 19 日,白银区水川路 27 岁的邓某也在家中遇害,死者的左胸及背部都有皮肉缺失。
到了 7 月 30 日,令人痛心的是,家住供电局宿舍的 8 岁女童苗苗也未能幸免于难。她的家距离石晓静宿舍直线距离不足 50 米,凶手将她的尸体藏在柜子里,苗苗全身赤裸,阴部撕裂,最终被皮带勒住窒息而亡。而这一次,凶手的嚣张气焰达到了顶点,杀完人后他竟然还悠然地沏了一杯茶喝,那喝茶的玻璃杯就放在桌上,上面还留下了他的指纹。
然而,还没等警方在这起案件上取得任何进展,11 月 30 日,白银氟化盐厂女工崔金萍又在家中被害,其死状凄惨无比,上身有 22 处刀伤,下身赤裸,胸部、手和耳朵都被凶手割掉了。
不过,在这一系列的惨案中,还是有幸存者出现。在崔金萍被害 22 天后的 12 月 22 日,崔金萍的邻居余秀兰在公共厕所与疑似凶手碰了个正着。当时,余秀兰在女厕听到男厕传来脚步声,因为厕所蹲坑的墙很矮,她看到了那个男人,身高约一米七八,黑发、大方脸,戴着口罩,穿着夹克。余秀兰一下子就吓呆了,两人对视了一分钟后,她才反应过来,急忙起身系好裤子准备逃跑。这时,男人突然拿出刀抵住她,并操着本地口音说“别想跑!”余秀兰又惊又怕,但好在她干农活出身,力气很大,使出全身力气推开男人后就拼命狂奔。男人在后面追赶,好在邻居的狗突然狂吠起来,这才把男人吓退。余秀兰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中,放声大哭。警方接到报警后,带着余秀兰在全城展开搜捕和辨认,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凶手。
1998 年对于白银警方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一年,民警们忙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常常是警方还在开会商讨上一起案件,新的命案就又发生了。这一年,整个白银市也被悲伤和恐惧笼罩,“杀人狂”带来的恐慌就像肆虐的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到了 2000 年冬天,凶手的恶念再次作祟。在白银棉纺厂家属院,29 岁的罗某被杀害,并且她的双手被凶手残忍地取走。
2001 年 5 月 22 日,家住水川路的女子张某遭到凶手袭击。值得庆幸的是,张某十分顽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强撑着拨打了报警电话。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她的喉咙被割开,无法说出地址,导致警方无法及时出警。后来张某的家人报警后,警方经过分析作案时间发现,如果当时能及时出警,很有可能就会与凶手正面遭遇,因为水川路与刑警支队仅一墙之隔,而且只有一个出口。可这世上没有如果,破案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运气。
在 2002 年 2 月 9 日,那个杀人狂魔再次现身,将白银区陶乐春宾馆三楼长包房的客户朱某杀害。受害者颈部被切开,下身赤裸,生前遭受了侵犯。
警方虽大规模采集指纹和 DNA,但受当时技术限制,始终无法追踪到他,而他在这一次次逃脱中,心理愈发扭曲,沉醉于自己的罪恶世界,无法自拔,他像恶灵一样在这城市里游荡,成为了白银市上空挥之不去的恐怖阴霾。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次会在哪冒出来,这背后到底还有啥隐情?真让人揪心啊!
之后的14年,凶手突然停了手,人间蒸发一样,无影无踪。据当时归案后,凶手解释停手的原因: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体力渐渐不支,还有就是家庭经济压力因孩子上学而有所缓解,所以停止了那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悄然隐匿于茫茫人海之中,前往内蒙古做起了建筑工。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16 年,公安部的专家凭借先进的 Y 染色体父系追踪法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一名犯罪入狱的白银城河村高姓居民的 DNA 比对,成功锁定了高承勇。当警察出现在白银工业学校小卖部时,高承勇的眼中闪过一丝慌张,但瞬间又恢复了平静,没有反抗便任由警察给他戴上手铐押上警车。
在审讯过程中,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可谈及那些残忍细节时,他的语气平淡得就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没有丝毫愧疚与悔恨。当被问到为何残害受害者身体时,他也只是流露出冷漠木讷表情,似乎这一切在他眼中都稀松平常。甚至在听到死刑判决时,他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恐惧,只是淡淡地问法官自己的事对孩子有无影响,全然不顾那些被他毁掉家庭的受害者家属们的痛苦与绝望。而那些家属们,在经历了多年的煎熬与等待后,虽然迎来了凶手被惩处的这一刻,但心中的伤痛却依然难以抚平,被害者家属的人生已被彻底改写,未来的路依然充满了迷茫与痛苦。
高承勇的案件终于落下帷幕,但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反思。一个看似普通的人,为何会成为如此残忍的恶魔?是人性本恶在特定环境下被激发?还是社会在某些方面的缺失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在白银系列杀人案的阴霾之下,深入探究凶手高承勇的成长背景,不能仅仅关注犯罪行为本身,更要深入探究犯罪心理的根源。学校与家庭在安全教育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缺失,引发了对社会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肩负起责任,注重对人们道德和心理的培养。对于那些潜在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干预,避免其恶化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高承勇成长于普通农村家庭,家境贫寒。在家庭层面,父母或许整日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品德塑造。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存是首要问题,对于高承勇的精神需求和道德引导可能严重不足。没有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善良、正直和尊重生命的种子,使得他在面对生活困境和内心欲望时,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从学校教育来看,当时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学校可能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品德教育。在高承勇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不明白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控制情绪以及尊重他人权利等方面的教育也存在明显缺失。这使得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为日后的犯罪行为埋下了隐患。
这起案件警示着我们,社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家庭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重品德培养,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能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道德引导。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尊重生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品德教育课程的设置。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威严和犯罪的代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网络,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让类似白银系列杀人案的悲剧不再重演,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守护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希望白银系列杀人案成为历史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守护社会安宁,珍视生命的宝贵。
来源:万物娱乐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