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烟花大师在喜马拉雅放30年梦想烟花,妻女3人更是美日国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23:31 1

摘要:9 月 19 日傍晚,西藏日喀则 5500 米的雪山脊线上,一串烟花骤然炸开,染红了圣洁的雪峰。这场被艺术家蔡国强策划 30 年的 “升龙” 表演,没等来掌声,却炸出全网怒骂。

9 月 19 日傍晚,西藏日喀则 5500 米的雪山脊线上,一串烟花骤然炸开,染红了圣洁的雪峰。这场被艺术家蔡国强策划 30 年的 “升龙” 表演,没等来掌声,却炸出全网怒骂。

“这哪是艺术?分明是在给雪山泼毒药!”“国外不让炸,就来祸害中国的神山?” 网友的愤怒像烟花一样炸开,连新华社都下场表态要 “一查到底”。这个曾用烟花点亮奥运夜空的艺术大师,怎么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

从奥运功臣到全网炮轰

提起蔡国强,很多人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 29 个 “大脚印” 烟花,从天安门一步步走向鸟巢,惊艳了全世界。后来冬奥会的 “迎客松”“蒲公英” 烟花,更是成了大家朋友圈里的热门素材。这位拿过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的艺术家,靠一手 “火药魔法” 成了公认的 “烟花天花板”,全球办展 650 多场,走到哪火到哪。

但这次在喜马拉雅的烟花秀,却让他彻底翻了车。9 月 19 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海拔 5500 米的雪山之间,彩色烟花沿着山脊线炸开,浓烟在雪峰间翻滚。蔡国强拿着话筒兴奋地喊:“3000 米的彩龙从天而降,漂亮‘死了’!” 可网友看完只觉得心疼 —— 那可是连草都长不动的喜马拉雅啊!

更让人生气的是时间点。9 月 18 日刚过,全国都在缅怀先烈,第二天他就在雪山搞这么大阵仗,不少人觉得这是 “没分寸”。有人扒出这个 “升龙” 项目早在 1989 年就画了草图,策划了 30 年却一直没地方落地 —— 法国、日本都因为环保不达标拒绝了他,最后居然跑到中国的生态敏感区来了。

“合着国外不让你炸,就来祸害自己国家的神山?” 这个疑问戳中了大家的痛点。要知道,喜马拉雅山脉是 “世界屋脊” 的生态屏障,光是珠峰国家公园就占地 3.37 万平方公里,生活着雪豹、藏羚羊这些珍稀动物,国务院早就规定要对这里进行 “原生性保护”。在这种地方搞大型烟花表演,到底过没过脑子?

雪山经不起 “艺术实验”

面对质疑,蔡国强团队和赞助品牌始祖鸟一开始嘴硬得很,说用的是 “可降解环保材料”,还强调 “燃放后清理残留物、翻土修复植被”。可专家一句话就戳破了谎言 —— 首都师范大学的植物学博士顾有容说,高原草甸的草毡层只有 10 厘米厚,下面全是石头碎末,别说翻土修复,就算轻轻踩一脚都可能要几十年才能恢复,“翻土只会把仅有的营养层彻底毁掉”。

更要命的是,现在正是高原动物 “贴秋膘” 过冬的关键时候。烟花的巨响和强光很可能把雪豹、岩羊这些动物吓得弃巢而逃,影响它们过冬。有常年去西藏的驴友吐槽:“我们去高原都轻手轻脚,连拍照都不敢开闪光灯,他倒好,直接在雪山炸烟花!”

最讽刺的是赞助品牌始祖鸟,官网天天喊着 “敬畏自然”“无痕山林”,转头就赞助这种破坏生态的活动。网友翻出他们的宣传语 “没有气候正义,就无法实现全球平等”,对比雪山烟花的视频,简直是大型 “打脸现场”。这种 “嘴上环保,行动破坏” 的操作,难怪被骂 “伪环保”。

当地生态环境局说 “活动手续合规,目前生态未受破坏”,但这话谁信啊?且不说那些可能残留在土壤里的化学物质,光是运输设备、搭建场地对草甸的碾压就已经造成了伤害。顾有容博士说得实在:“高原生态就像玻璃器皿,看着没碎,可能裂痕已经有了。”

道歉能抹平雪山伤痕吗?

眼看舆论压不住,9 月 21 日蔡国强工作室和始祖鸟终于道歉了。蔡国强说 “考虑不周,深表歉意”,承诺配合第三方评估、进行补救;始祖鸟也赶紧删了宣传帖,说要 “用实际行动支持生态保护”。但网友根本不买账 ——

“道歉有用的话,要生态保护法干嘛?”

“30 年都没想明白环保问题,现在道歉就完了?”

“国外拒了的项目,凭什么拿到中国来落地?”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蔡国强的海外背景。他 38 岁就移居美国,妻子常年在海外,大女儿是日本籍,小女儿是美国籍。

这种 “全家扎根海外,回国搞破坏式创作” 的操作,难怪被洪晃痛批 “精致利己”“不负责任”。

更何况,早在1989年,他就画了《升龙》草图,明确说是“为西方艺术史创作的第一件作品”。

有网友犀利点评:“这就像在别人家祠堂放炮仗,自己拍完照就走,烂摊子留给别人收拾。”

目前日喀则市政府已经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新华社也放出 “一查到底” 的狠话。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雪山的伤痕可能再也抹不去了。要知道,高原上的一草一木都长得极慢,有的植物几年才长几厘米,一次烟花表演造成的破坏,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修复。

蔡国强曾说烟花是 “给宇宙写情书”,可在脆弱的喜马拉雅,这封 “情书” 更像一封 “悔过书”。艺术或许需要突破边界,但绝不能突破生态底线;艺术家或许需要个性,但不能没有社会责任。毕竟,再璀璨的烟花也只亮几秒,而雪山的伤痛,却可能持续百年。

现在热搜还在发酵,网友们还在争论艺术与环保的边界。但有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这代人没有资格把雪山当画布、把高原当实验室,因为这片土地不是某个人的 “艺术背景板”,而是子孙后代的生态家园。希望这次的争议能让所有人记住 —— 对自然保持敬畏,才是最基本的 “艺术修养”。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