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护⻘绿 低碳同行|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走进广西桂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21:03 1

摘要: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5周年。9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联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在广西桂林启动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5周年。9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联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在广西桂林启动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

2025年9月20日,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在广西桂林启动。陈梦灵 摄

会场现场的南方电网绿色低碳成果展,展示了南方电网在绿色电网、智慧服务、零碳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创新实践。李卓铭 摄

“低碳中国行”活动自2022年发起以来,已凝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今年更是作为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的启动预热宣传环节之一,来自政府、企业、高校和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本次桂林站活动以“电护青绿 低碳同行”为主题,深入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通过主题展览、主旨演讲、案例分享、经验交流等形式,充分阐释南方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理念,展现其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作为,生动呈现生态强企建设成果,为推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启动仪式上,来自政府、企业、高校和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苏禧 刘桦 摄

与会代表上台发布《电护青绿·低碳同行倡议》。莫晓姣 摄

活动现场的创新成果展吸引参会嘉宾和媒体记者驻足。莫晓姣 摄

筑牢零碳根基

以能源革新激活绿色引擎

作为服务保障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及港澳地区电力供应的能源央企,南方电网公司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发展实践。桂林漓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也被誉为“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围绕桂林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零碳七景”建设目标,南方电网公司创新探索“电力+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从能源结构优化、电网运营升级、数字技术赋能等维度发力,在守护漓江青绿生态底色的同时,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强劲绿色动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两山”实践创新之路。

在桂林阳朔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已建成广西首个基于碳流分析的风光储直柔充零碳供电所。莫希涛 摄

“南网50赫兹”来到了南方电网基于碳流分析的风光储直柔充零碳供电所——桂林阳朔供电局兴坪供电所。林丹丹 摄

能源结构优化是零碳漓江的根基。南方电网公司以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零碳坚强电网为核心,打造以500千伏桂北站为中心的220千伏链式或环型网架,保障桂北风电群全额消纳,同时大力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目前,220千伏冬田储能电站已投用,灌阳抽水蓄能电站等大型储能项目稳步推进,实现多时空能源灵活协同调配。截至目前,桂林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440.9万千瓦,装机占比提升至83.1%,电力碳排放因子大幅降低,为零碳漓江筑牢能源基础。

位于南方电网广西桂林阳朔供电局兴坪供电所里的的兴坪古镇零碳智能配电房。林丹丹 摄

电网运营创新让零碳场景落地生根。南方电网公司首创漓江核心景区电网“画碳”运营模式,推动“站、线、变、所”全物理节点焕新。110千伏胜景景观融合零碳数字化变电站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漓江核心景区12处跨江线路整治完成,兴坪古镇零碳智能配电房获评绿色电网三星。其中,兴坪供电所年减碳量达62.68吨,相当于1.38万棵树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在南方电网基于碳流分析的风光储直柔充零碳供电所——桂林阳朔供电局兴坪供电所里,移动储能充电车特别受关注。林丹丹 摄

转化生态价值

以零碳实践赋能产业新篇

数字技术赋能为零碳发展添智提效。南方电网公司以数智驱动“电力+算力”协同研究,攻克高频高阶网络矩阵碳排放测算难题,推进广西首个电碳监测平台建设;研发新型电力系统下需求侧资源智能聚合技术,建成广西首个零碳虚拟电厂;上线“碳电寻源”系统,为1.4万余电力市场用户提供“数字碳账单”,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如今,9月的漓江波光粼粼,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悄然焕新,其中广西首座近零碳、智能化配电房正以电气设备零碳排放为景区赋能。

漓江景区杨堤码头,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宣传展板展示了“竹筏油改电”等实践应用。林丹丹 摄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在杨堤码头及兴坪大河背码头投资建设了两座电动排筏充电站,为电动排筏提供充换电服务。廖嘉琦 摄

这里就是漓江景区杨堤码头,远处便是电动竹筏。林丹丹 摄

以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为纽带,南方电网公司进一步推动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向转化,激活漓江流域产业活力。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上,南方电网公司联合60余家单位组建桂林零碳绿电联盟,构建绿电产业生态圈,促成清华大学、国电投等13家单位签约合作。首创购、售、输配电三方绿色电力交易模式,实现大河背岛330户居民、民宿、酒店及农业用户绿电全覆盖,打造南方电网服务区域首个“零碳村”;政企协同推动漓江核心景区1200艘电动竹筏完成“油改电”,每年减少碳排放2493吨,相当于70公顷红树林年碳汇量。这一举措既降低景区能耗成本,又吸引游客,带动旅游经济腾飞。

2024年,大河背村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1.2万元跃升至6.5万元。“以前守着绿水青山不知如何利用,现在生态好、游客多,日子越过越红火。”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村民潘奇全的话,道出了当地百姓的真切感受。漓江上做了15年筏工的徐卿也感慨:“柴油竹筏噪音大,讲解要扯着嗓子喊。自从‘油改电’后,游客体验好,回头客也多了。”如今,当地村民纷纷拓展增收路,把自家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售卖特产让“家乡味”变成“增收宝”。

推进绿色发展

以多元举措共享生态红利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大河背村(零碳村)航拍图。 莫希涛 摄

在经济价值反哺生态保护方面,南方电网公司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建设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通过数字漓江指挥中枢、云计算中心、5G通讯专网三大基础设施,提升漓江的治理精准度与效率;全面落实漓江流域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完善综合监管机制,推动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南方电网广西桂林阳朔供电局漓江绿电先锋服务队先后走访漓江核心景区三千漓、希尔顿、悦榕庄等酒店,宣传绿电市场化交易、绿电认购交易、绿证交易等政策,推动构建绿电消费新模式。莫晓姣 摄

此外,南方电网公司还通过打造服务品牌、开展公益行动,让漓江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在服务品牌打造上,南方电网公司成立漓江“绿电”先锋服务队,为漓江流域36个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单位及2.89万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重要节假日核心景区“零停电”,助力兴坪镇旅游经济收入增长300%;打造南方电网首条“电力+文旅”生态文明主题教育路线,推出首个“零碳游山水”3D数字藏品,以文化传播低碳理念。绿色能源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南方电网“电靓文旅”碳普惠小程序结合桂林旅游特色,构建普惠激励机制,量化用户低碳行为并给予碳币奖励,广东佛山游客谢女士就感叹:“没想到绿色低碳出游还能获奖励。”公益行动则为生态守护注入温暖力量,南方电网红树林白鹭保护队十年坚守万鹤山白鹭栖息地,累计搭建白鹭鸟巢120多个、拆除鸟网1300余米、救助鸟类700余只、种植红树近万株;在电网规划中,南方电网公司刻意避让白鹭栖息地,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南方电网广西桂林供电局对输电线路进行无人机巡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莫希涛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走进桂林漓江,清凉之气沁人心脾。漓江的保护与发展让沿岸百姓端上了生态旅游“金饭碗”。2024年,漓江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线路游船和游览排筏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2024年漓江精华段游船游客接待量较2020年增长367%。”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漓江游船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思睿介绍。同年,桂林入选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珠江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在桂林灵川县成功交易,让绿水青山通过碳汇交易转化为“金山银山”。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覃正东透露,今年桂林再添新案例:阳朔县金宝河北沟村小流域项目以3.5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态产品5年经营权为交易产品,成交价达290万元。

南方电网广西桂林供电局工作人员对阳朔兴坪镇内线路进行无人机巡视,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莫希涛 摄

桂林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是南方电网公司将绿色发展战略路径在桂林落地的生动实践,该示范区不仅取得了南方电网首个基于ISO14068-1国际标准的“碳中和”认证,还斩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更成功打造出服务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电力+文旅”零碳示范样板,为千里漓江赋予了新时代“零碳七景”的实践内涵。

绿能驱动,智能未来。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聚焦桂林漓江核心景区打造可靠、绿色、高效、数字电网的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绿色能源转型、数字电网建设、绿色消费模式构建、能源多元化协同发展,把桂林电网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现代化电网,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为守护漓江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南网力量。

记者丨李刚 林丹丹 陈梦灵 李卓铭

通讯员丨刘年 林巾琳 毛雨贤 陈钦荣 岳浩 吴阿琴 陆冬琦 莫晓姣

编辑丨钟倩灵

校对丨黄昕 曾美意

审核丨刘德欣 刘仰奇

签发丨代进

来源:南网50H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