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基奥仑赛 2025 IMS | 邱录贵教授、安刚教授:伊基奥仑赛助推BCMA CAR-T一线治疗策略向前迈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9:43 1

摘要:2025年4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发布首部《CSCO浆细胞疾病诊疗指南》,体现出业界对于多发性骨髓瘤(MM)和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等浆细胞肿瘤诊疗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2025年4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发布首部《CSCO浆细胞疾病诊疗指南》,体现出业界对于多发性骨髓瘤(MM)和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等浆细胞肿瘤诊疗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如伊基奥仑赛在浆细胞肿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为进一步优化CAR-T治疗方案并提高浆细胞肿瘤患者的获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如CAC-MM-001、CAREMM-001和CAREMM-002研究等。这些研究的最新结果在2025年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年会上公布。值此之际,医脉通将深度解读相关研究数据,并特邀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安刚教授进行点评。

BCMA CAR-T一线治疗诱导持久的深度缓解,克服患者不良预后

1

研究设计:纳入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del(17p),或经测序确认存在P53突变,且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诱导治疗完成后,患者首先接受伊基奥仑赛等BCMA CAR-T细胞输注,后行3周期巩固治疗,再接受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而后第1天行ASCT,第3天行第二次CAR-T细胞输注。移植后3个月开始维持治疗。

研究结果:截至2025年4月,共有11例患者完成完整的CART-ASCT-CART2方案。11例患者存在del(17p)染色体缺失,其中3例同时存在P53突变。患者中位年龄55岁(范围为40-60岁),男性6例,5例伴有t (4;14),3例存在1q扩增;4例处于ISS Ⅲ期,3例伴有髓外骨旁浸润(EMB);从确诊到首次输注的中位时间为164天(范围为111-280天)。

安全性方面,首次CAR-T输注后,54.5%(6/11)的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2级9.1%,1级45.5%),所有患者均已完全康复。6名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名患者接受托珠单抗治疗。CRS发作中位时间为3天(范围为1-6天),中位持续时间为6天(范围为2-7天)。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0%,3/4级发生率为81.8%)、贫血(90.9%,3级发生率为9.1%)、血小板减少症(45.5%,4级发生率为9.1%),所有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恢复(≥1.5×1099/L)的中位时间为4天(范围2-44天)。ASCT和第二次CAR-T输注后,无患者出现≥3级CRS,未观察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ASCT后,ANC再次恢复(≥0.5×1099/L)为12天(范围为8-50天)。上述数据显示,CART-ASCT-CART2方案安全性可控,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病例。

疗效方面,首次CAR-T治疗后中位随访279天(范围为168-602天),63.6%(7/11)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合并微小残留病(MRD)阴性。接受第二次CAR-T输注的11例患者中,CR合并MRD阴性率提升至90.1%(10/11)。MRD阴性的中位持续时间为255天(范围为140-523天)。一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该患者存在P53基因双等位基因缺失。

研究结论:CART-ASCT-CART2治疗伴有P53基因异常的NDMM展现出较高的CR率和MRD阴性率,且整体安全性良好。预计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将观察到进一步加深的缓解程度和更持久的MRD阴性状态。

2

BCMA CAR T-Cell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Transplant-ineligible Multiple Myeloma: An Open Label, Single-arm, Phase 2 Study (CAREMM-001)

研究设计:本研究纳入不适合接受ASCT的NDMM患者,完成3-4周期基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的诱导治疗后,患者接受淋巴细胞清除术,并输注BCMA CAR-T细胞(3×106细胞/kg),随后行巩固治疗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主要终点为输注后的安全性和MRD阴性率。次要终点包括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缓解持续时间(DOR)。

研究结果: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共纳入40例患者,中位年龄68岁(范围为46-75岁),高危特征较为普遍:45%为ISS Ⅲ期,38.5%符合超高危标准(即存在髓外疾病、循环浆细胞≥2%或2个细胞遗传学异常)。最终有36例患者接受了清淋和CAR-T输注,中位随访12.8个月时,所有接受输注的患者在治疗后第28天均达到MRD阴性,且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仍维持MRD阴性。总缓解率(ORR)达到100%,其中88.9%达到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在完成长期随访的23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维持≥12个月的MRD阴性。在数据截止时,无患者出现复发,中位PFS、OS和DOR均未达到。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s)是与清淋方案相关的血液学AE,即≥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8.9%)和淋巴细胞减少症(100%)。早期和晚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血液毒性(ICAHT)发生率分别为52.8%和37.5%,多为1~2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发生率为44.4%,大多数患者通过降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频率得以恢复。感染发生率为31.2%(≥3级为18.8%),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CRS发生率为52.8%,均为1-2级,发作中位时间为2天,中位持续时间为3天。2例患者出现1级ICANS。

研究结论:BCMA CAR-T一线治疗不适合移植MM可诱导持久的深度缓解,即使伴有超高危特征的MM患者也可获益,治疗期间安全性可控,有望成为患者的新治疗选择。

BCMA CAR-T在pPCL中发挥强效抗肿瘤作用,惠及更多患者

3

BCMA CAR T-Cell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 Ineligible for Transplantation: An Open Label, Single-arm, Phase 2 Study (CAREMM-002)

研究设计:本研究纳入不适合ASCT的pPCL患者,在3-4周期基于VRd的诱导治疗后,患者接受淋巴细胞清除术,并输注BCMA CAR-T细胞(3×106细胞/kg),随后行巩固治疗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主要终点为输注后的安全性和MRD阴性率。次要终点包括CR率、PFS、OS和DOR。

研究结果:截至2025年5月10日,共纳入9例患者,中位年龄68岁(范围为54-72岁),女性占66.7%。在8例完成BCMA CAR-T输注的患者中,ORR高达100%,其中87.5%达到sCR。所有患者均达到MRD阴性且持续至末次随访。中位随访15.4个月,未观察到复发或死亡病例,中位PFS、OS和DOR均未达到,最长缓解持续时间为26.7个月。总体耐受性良好,最常见≥3级AE是清淋方案相关的血液学AE,包括白细胞减少症(87.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2.5%)、贫血(37.5%)、血小板减少症(25.0%)和淋巴细胞减少症(100%)。CRS发生率为62.5%,均为1-2级,发作中位时间为1天,持续中位时间为4天。未观察到ICANS。

研究结论:BCMA CAR-T用于不适合移植的pPCL一线治疗,显示出高质量的持久深度缓解,且安全性可控。

专家点评

邱录贵教授

目前MM复发仍难避免,只有在前线治疗中尽可能地获得深度缓解,才能延长PFS4。然而,传统治疗手段在部分患者中难以实现持久的深度缓解,尤其是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群体,疾病进展风险仍较高,临床亟需更优的前线治疗方案以突破瓶颈。作为首款在我国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MM治疗的BCMA CAR-T,伊基奥仑赛开启了我国MM细胞免疫治疗新时代。今年IMS年会发布的2项BCMA CAR-T关键研究结果显示1-2,无论NDMM患者是否适合移植,BCMA CAR-T均能诱导持久的深度缓解:适合移植患者完成CART-ASCT-CART2治疗后,CR合并MRD阴性率高达90.1%;不适合移植患者诱导治疗后行BCMA CAR-T治疗,均能实现MRD阴性,并维持超1年。安全性方面,BCMA CAR-T治疗期间AE总体可控,绝大多数CRS和ICANS为1-2级。BCMA CAR-T在前线治疗策略中的创新引入,有望突破传统方案难以实现持久深度缓解的局限。

安刚教授

pPCL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差的罕见恶性浆细胞肿瘤,起病类似于急性白血病,以贫血、乏力、发热、骨痛和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易出现髓外浸润,亦可伴有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及髓外浆细胞瘤等5。为克服患者的不良预后,亟需应用更高效的创新药物。既往研究数据显示,BCMA CAR-T可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PCL患者,第90天的ORR为86%,但患者的深度缓解率较低,仅76%患者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6。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缓解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考虑在一线治疗予CAR-T治疗。基于此,我们开展了CAREMM-002研究。研究结果显示,BCMA CAR-T治疗后MRD阴性率为100%,在中位随访15.4个月时,未观察到复发或死亡病例。患者耐受性良好,CRS均为1-2级,未出现ICANS3。依托全人源结构与靶点机制优势,伊基奥仑赛等BCMA CAR-T在pPCL一线应用中实现了更深、更持久的缓解并保持良好安全性。相较既往复发难治人群深度缓解受限的现状,伊基奥仑赛有望打破pPCL治疗瓶颈,成为改变疾病预后的关键创新疗法与临床重要选择之一。

邱录贵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首席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 IMWG)专家委员会委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CACA)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30余项

发表论文近600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主编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及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安刚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肿瘤诊疗中心负责人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PI

主要学术任职:CSCO多发性骨髓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联盟秘书

2003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2006-2011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2013/11-2016/6 在哈佛大学Dana-Farber癌症学院博士后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Blood、leukemia、Clinical Cancer Research、Haematologica、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blood advanc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一部《内科疑难病例-血液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译《威廉姆斯血液学手册第9-10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

2020年度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天津市卫生计生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青年医学新锐

参考文献:

1. Yuntong Liu, et al. IMS 2025. PA-056

2. Wenqiang Yan, et al. IMS 2025. PA-106

3. Wenqiang Yan, et al. IMS 2025. OA-16

4.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等.中华内科杂志,2022,61(5): 480-487

5. 陈菲萌, 等. 白血病·淋巴瘤, 2022, 31(6) : 381-384

6. Galarza Fortuna GM, Peres LC, Nazarenko E, et al. Blood Adv.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8, 2025.

审校:Lesley、Moon

排版:Cole

执行:Col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