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民族团结 见证发展新篇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宁夏网络主题活动圆满收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6:28 1

摘要:9月20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与统战部联合主办的“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在宁夏银川落下帷幕。在为期6天的行程中,来自宁夏、广西、福建、新疆等地的媒体记者和网络达人组成联合采访团,深入银川、吴忠、中卫、固原等地,通过多维度采撷民族团结的鲜活故事

央广网银川9月22日消息(记者李畅)9月20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与统战部联合主办的“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在宁夏银川落下帷幕。在为期6天的行程中,来自宁夏、广西、福建、新疆等地的媒体记者和网络达人组成联合采访团,深入银川、吴忠、中卫、固原等地,通过多维度采撷民族团结的鲜活故事——他们走进校园记录教育润心的生动实践,深入社区捕捉基层治理的智慧火花,走访企业探寻产业发展的共富密码,跋登山道见证生态修复的绿色奇迹,更穿越沙海定格治沙造林的奋斗剪影。活动期间,各地媒体与网络达人同频发声,相关话题在全网持续传播。

“紫色梦想”托共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产区自信

“这是我第一次吃酿酒葡萄,颗粒虽小,却格外清甜。”在青铜峡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新疆达人吾买尔江边品尝边赞叹。宁夏贺兰山东麓具备“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矿物质丰富”的风土优势,据介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占全国40%,130个酒庄年产1.4亿瓶,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在国际大赛获奖1300余项。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在酒庄里,媒体记者与网络达人分别体验用20多种酒鼻子闻酒香,酒庄庄主金家瑞介绍:“葡萄酒七分在于种植,三分在于酿造。贺兰山东麓的风土造就了优质葡萄酒,这里风向直来直去,通风良好,葡萄很少有病虫害,颗粒成熟均匀,再加上冲积平原土层深厚,有机质与矿物质丰富,是酿酒葡萄的理想产地。”

据了解,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投资30亿元,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葡萄酒产业,并创新性地将葡萄酒文化与旅游元素相结合,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

志愿之花开满城:一支“热心小组”的二十年

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20多年如一日,把自家7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工作阵地”,把困难事一本本记进“问题日记”。2009年,热心小组为6岁白血病患儿马天乐筹得13万余元爱心款,帮助其及时救治;多年后,马天乐回到队伍当志愿者。王兰花向说,虽已古稀,“我们要把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做大做强,继续壮大我们的队伍。也希望广大的青少年朋友、社会爱心人士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当前,利通区目前全区志愿者超11万人,每4名常住居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年服务时长逾114万小时,“兰花芬芳”辐射形成36个为老服务品牌。来自广西的媒体人陆寿青感叹:“一个老人家(王长花)用自己的精神带动了这么一大片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民族团结的典范,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能够坚持下来,我觉得真是不容易。我要把她的这种精神,写到我的文章里面。”

绿色发展写新篇:从“怕沙、治沙、用沙”到“爱沙”

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草方格在沙海起伏间铺展。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工程师唐希明向采访团用四个词概括当地70年变迁——“从怕沙,到治沙,再到用沙,如今走到了爱沙”。中卫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是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国土总面积2049万亩,其中沙漠化面积188万亩,是历史上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我小的时候,沙漠离中卫城只有5公里,天天都怕沙漠把城淹了。”唐希明回忆道。

在唐希明的指导下,记者和达人们纷纷亲自体验“草方格”治沙法,用麦草在沙漠中扎设1米×1米的草方格,在其中种上小树苗。来自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的嘎玛卓玛表示“切身感到这项工作极其不易”。她还表示西藏同样面临生态脆弱、亟需治理的现实。“宁夏这边做得非常好,大家也付出了很多艰辛。我会把这种精神和做法带回西藏,相互借鉴学习,共同促进生态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卫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持续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据介绍,中卫已加强与中科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人工蓝藻沙结皮、刷状网绳式草方格、芦苇高立式沙障三项新技术已投入应用,沙结皮形成时间由10年缩短为3年,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比人工扎设草方格施工效率提高60%。

乡村振兴见真章:“联产单干”与“红色旅游”的两条路

在西吉县将台堡镇火集村,采访团来到了田间地头,探访“联产单干”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如何蹚出群众共富路。采访团走进火集村“联产单干”基地的设施农业拱棚,一股清新的泥土与蔬菜混合的香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拱棚内,油麦菜和生菜的苗子长势喜人,翠绿欲滴,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毯。村民吴志喜正弯着腰,在自家1.6亩的油麦菜地里忙碌着,他细心地查看着每一株苗子的生长情况。“这是今年第三茬菜。”吴志喜说,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自豪,“照这个势头,这些菜我还能卖万把块呢!”

收获的喜悦(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在火集村党支部牵头下“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联产单干”模式持续推进。这种模式最大限度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最大化提高了土地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土地不外包,让农民有事干、实现了适度规模化种植的低成本、实现农民增收的高效益、组织团结群众共同发展,风险共担。”火集村党支部书记火彦红向采访团总结“联产单干”为什么行时激动地说。

据了解,去年火集村蔬菜产量达1.5万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蔬菜种植户户均收入达到1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

隆德县杨家店村地处六盘山腹地,素有“六盘山下红军村”之称。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杨家店村以“红星闪耀杨家店、六盘山下红军村”为主题,打造红色旅游示范村。采访团走进村庄,沿途鲜红的五角星、革命宣传标语、红军雕塑和红色墙绘随处可见,浓厚的红色氛围令人仿佛穿越回那段峥嵘岁月。村主任杜晓英向采访团介绍,“我们村不仅保留着原始的民居格局,更传承着宝贵的红色基因。”杜晓英指着墙上的历史照片介绍:“通过三期改造提升,我们要把杨家店村建成集红色文化、乡土风貌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特色红军村。”

闽宁协作纵深走:从“输血”到“造血”的双向奔赴

在吴忠市同心县,采访团听取了福建援宁医生李少澍的介绍,“组团式帮扶是从2022年开始的,但是我们真正的帮扶是从2001年就开始了,这个帮扶过程已经持续25年。”他还介绍道,组团式帮扶覆盖儿科、妇科、急诊、胃肠外科、ICU等关键科室。在西吉县甘井村,闽宁协作让冷凉蔬菜+乡村旅游快速起势,据介绍,去年固原市西吉县投入闽宁协作帮扶资金347万元,在甘井村新建连栋拱棚2座,并配套节水灌溉、外网排水系统、智慧农业云控系统种植马铃薯和番茄;在杨家店村,菌菇产业同样因为协作而提档升级。福建自媒体人刘华銍说:“作为福建人我感觉非常的自豪和感动,因为闽宁协作不仅仅是福建帮助宁夏,我感觉更像是一个双向奔赴,就像我们这次的主题一样石榴花开,籽籽同心。”

红色精神“活”起来:在胜利之山把历史教到心里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珍贵史料与沉浸式演绎交织,采访团踏入2.5公里“红军小道”,仔细观看实景演出《不朽的长征》“走在红军小道上……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刻感受到长征的艰难与伟大。”来自宁夏的记者陈开意在演出后说。来自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的嘎玛卓玛几度哽咽:“看到母子诀别,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刚才亲身体验了一下这个红军小道,我能够深刻体会到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珍贵史料与沉浸式演绎交织(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固原市自媒体达人陈智国说,“走过红军小道,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记住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将这一段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传播给更多更广的人。”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展现了宁夏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生动图景。本次活动采写具体人物、身边故事、交融场景、奋斗成就等“铸牢”元素,多维呈现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幸福图景,通过话题讨论与内容共创,扩大传播声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宁夏故事。

据悉,第二阶段活动计划在10月份举行,届时将围绕闽宁协作开展“山海新篇 五彩闽宁”网络主题活动,回顾闽宁镇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时代变迁,记述石嘴山“五湖四海建三线”的时代新篇,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团结奋斗故事,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优势。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