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两个儿媳孝顺公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9:23 1

摘要:清河村有个张老翁,今年七十有二,老伴前年病逝,留下他独自一人住在老宅里。张老翁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张诚在城里做小买卖,娶了城里姑娘王秀英;二儿子张实在家务农,娶了邻村李家的女儿赵春梅。

粉丝朋友们,给个点赞支持一下吧!

清河村有个张老翁,今年七十有二,老伴前年病逝,留下他独自一人住在老宅里。张老翁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张诚在城里做小买卖,娶了城里姑娘王秀英;二儿子张实在家务农,娶了邻村李家的女儿赵春梅。

按照乡下规矩,老人本该由两个儿子轮流赡养,但张老翁脾气倔强,说什么也不愿离开住了一辈子的老宅。两个儿子无奈,只得让媳妇们每日轮流去老宅照料父亲饮食起居。

说来也怪,这张老翁原本身体硬朗,自从两个媳妇开始照料他后,反而日渐消瘦,精神不济。村里人见了,都夸两个媳妇孝顺,把老人伺候得无微不至,连口粮都省下来给公爹吃,自己饿瘦了。

然而,真相却令人发指。

大媳妇王秀英出身商贾之家,精于算计。她过门后一直嫌弃张家家境贫寒,对年迈的公爹更是视为累赘。每次轮到她照料,不是清汤寡水,就是剩饭剩菜,还常常“忘记”送饭。张老翁老实巴交,从不向儿子告状,只是默默忍受。

二媳妇赵春梅虽然出身农家,但心比天高,嫉妒大嫂城里人的做派,又嫌公爹脏臭。她表面上比大嫂殷勤,实则也是阳奉阴违,送去的饭菜常常是馊的,冬天连炭火都不给足,冻得老人瑟瑟发抖。

这天清晨,赵春梅照例提着食盒往老宅去,路上遇见邻居刘大娘。

“春梅啊,又去给公爹送饭了?真是孝顺!”刘大娘称赞道。

赵春梅勉强笑道:“这是应该的,公爹年纪大了,我们做媳妇的得多尽孝心。”

到了老宅,她推开虚掩的房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张老翁蜷缩在炕上,面色苍白,见媳妇来了,挣扎着要起身。

“爹,今天感觉怎么样?”赵春梅把食盒往桌上一放,远远站着,生怕沾上老人的病气。

“还、还好...”张老翁声音虚弱。

赵春梅敷衍几句便匆匆离开,连食盒里的粥已经发酸都没检查。

她走后不久,王秀英也来了。今天是她轮值送午饭,但她故意拖到晌午才慢悠悠地提着空食盒出门——她根本就没准备饭菜。

一进院子,王秀英就听见屋里传来微弱的呻吟声。她皱皱眉,推开房门,只见张老翁倒在炕边,地上有一摊呕吐物。

“爹,你怎么了?”王秀英捂着鼻子,远远问道。

张老翁已经说不出话,只是指着自己的喉咙,面色发青。

王秀英心中一惊,第一反应不是救人,而是怕惹上麻烦。她犹豫片刻,竟转身退出房间,轻轻带上门,装作从未来过的样子,匆匆离去。

傍晚时分,赵春梅又来送晚饭,推开房门,发现公爹已经气绝多时。她吓得食盒落地,粥菜洒了一地。冷静下来后,她立刻意识到这是陷害大嫂的好机会。

赵春梅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回家,将此事告诉丈夫张实。张实一听父亲去世,悲痛欲绝,当即要去老宅查看,却被赵春梅拦住。

“你傻啊!分明是大嫂今天照料不周,把爹给饿死冻死了!咱们现在去报官,告她个不孝之罪!”赵春梅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张实犹豫道:“这...大嫂确实有错,但咱们也有疏忽啊...”

“怕什么?村里谁不夸咱们孝顺?反倒是大嫂,城里人娇气,对爹不好是众所周知的。县令大人最重孝道,定会严惩她!”赵春梅怂恿道。

就在二人争执时,王秀英也得到了消息——是她安插在村里的眼线告诉她的。她立刻明白赵春梅会借机发难,于是先发制人,让丈夫张诚去县衙告状,说弟媳赵春梅毒害公爹。

一时间,两家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害死张老翁。消息传出,全村哗然。那些曾经称赞两个媳妇孝顺的村民,如今都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第二天一早,清河县县令李大人开堂审理此案。公堂之上,王秀英和赵春梅跪在堂前,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大人明鉴!昨日我去送饭时,公爹还好好的,定是赵氏在饭菜中下毒,害死公爹!”王秀英声泪俱下地控诉。

赵春梅也不甘示弱:“胡说!我昨日送晚饭时,发现爹已经断气,而地上的呕吐物明显是中午吃的饭菜。分明是你王大娘子故意饿死公爹!”

李县令皱眉看着两个妇人争吵,拍案喝道:“肃静!张诚、张实,你二人可知情?”

张诚低头道:“大人,我常年在外经商,家中事务都由内人打理。但我内人素来孝顺,绝不会做出此等恶事。”

张实则支支吾吾:“我...我昨日在田间劳作,不知详情。但春梅她...她平日对爹很是孝顺。”

李县令见问不出所以然,便命仵作验尸。不一会儿,仵作回报:“大人,死者骨瘦如柴,明显长期营养不良。胃中只有少量酸腐食物,并无毒物。死因似是饥饿加受寒所致。”

此时,堂外围观的村民议论纷纷。刘大娘壮着胆子喊道:“大人,这两个媳妇平日看起来可孝顺了,怎么会让老人饿死呢?”

李县令沉思片刻,问道:“张老翁平日饮食如何?谁人照料?”

王秀英急忙回答:“回大人,我们两家轮流照料,各负责半月。这半月正好轮到赵氏。”

赵春梅立刻反驳:“明明是轮到你王大娘子!我上月已经照料过了!”

两人又开始争吵不休。李县令见状,命衙役去村里打听实际情况。不久,衙役回报:“大人,村民都说两个媳妇平日极为孝顺,经常省下自己的口粮给老人吃,自己都饿瘦了。但奇怪的是,张老翁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

李县令觉得此案蹊跷,便宣布暂缓判决,亲自带人到张老翁居住的老宅查看。

老宅破旧不堪,屋内除了一炕一桌,几乎别无他物。李县令仔细检查,在墙角发现一个暗格,打开后里面是一本日记。张老翁虽不识字,但会用简单的图画记录日常。

李县令翻阅日记,发现近几个月的记录中,画着两个媳妇送饭的场景,但饭碗上常常画着叉号,有时甚至整天没有饭碗的图画。最后一页画着两个媳妇争吵的场景,旁边是一个倒地的老人。

“看来张老翁是被活活饿死的,而这两个媳妇都在撒谎。”李县令心中已有判断,但苦无直接证据。

回到县衙,李县令心生一计,宣布张老翁是自然死亡,两个媳妇均无过错,当堂释放。王秀英和赵春梅喜出望外,叩谢后各自回家。

暗地里,李县令却派了两个精明的衙役,分别潜伏在两兄弟家附近,监视两个媳妇的一举一动。

果然,三天后的夜晚,赵春梅以为风波已过,悄悄来到村外小树林,与一个陌生男子相会。潜伏的衙役暗中偷听他们的谈话。

“那老不死的终于死了,这下张家财产归我们了。”赵春梅得意地说。

男子低声道:“小声点!你不怕被人听见?”

“怕什么?县令大人都说是自然死亡了。说起来还得多谢你那酸粥,让老家伙拉肚子,最后虚弱而死。”

衙役大惊,继续监听,得知这男子是赵春梅的表兄,两人早有奸情,图谋张家财产。赵春梅故意在粥里放变质食物,慢慢折磨张老翁。

与此同时,监视王秀英的衙役也有发现。王秀英以为案件了结,终于放松警惕,与闺蜜饮酒时吐露真言:“那老东西早该死了,我每次送饭都故意晚去一两个时辰,饿得他求饶。这次他死了正好,省得拖累我们。”

衙役将这两边的谈话详细记录,回报李县令。李县令大怒,立即下令逮捕王秀英和赵春梅。

二次开堂,李县令将证据一一摆出,两个媳妇见无法抵赖,只得招供。

原来,王秀英和赵春梅都嫌弃张老翁是累赘,暗中虐待老人。王秀英故意延迟送饭时间,送的也是残羹冷炙;赵春梅则在食物中做手脚,让老人腹泻呕吐。两人表面却装得十分孝顺,骗取村民称赞。最终,张老翁在长期虐待下虚弱而死。

李县令当堂判决:王秀英和赵春梅不孝弑亲,罪大恶极,判斩立决;张诚、张实监管不力,各打三十大板,罚银百两。

此案了结后,清河县百姓无不震惊。那些曾经称赞两个媳妇孝顺的村民更是羞愧难当,没想到表面的孝顺下,竟藏着如此恶毒的心肠。

张老翁的遭遇令人唏嘘,而两个媳妇的伪善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一桩看似普通的老人自然死亡案件,背后却隐藏着如此骇人听闻的真相。

各位观众,你们对此案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艺术的天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