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摘要:深入解读戈舍瑞林1月剂型到3月剂型的转变,或将改变绝经前中高危HR+早期乳腺癌OFS治疗模式。
深入解读戈舍瑞林1月剂型到3月剂型的转变,或将改变绝经前中高危HR+早期乳腺癌OFS治疗模式。
[1,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作为药物卵巢功能抑制(OFS)的重要手段,具有去势效果好、无创、不良反应低、停药可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中高危绝经前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其中,戈舍瑞林是唯一开展长达20年随访研究且证实具有持续临床获益的GnRHa[3]。目前,戈舍瑞林有3.6mg(1月剂型)和10.8mg(3月剂型)两种规格,均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可实现长期稳定的雌激素水平抑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大型人群真实世界研究EZREAL研究8年随访结果显示,戈舍瑞林3月剂型在疗效上非劣于1月剂型(12±4周时雌激素降至绝经后患者比例:99.1% vs. 95.3%),且用药更便利、更契合临床OFS治疗随访间隔,便于临床医师管理。并且《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推荐使用更为便利的GnRHa 3月长效剂型。基于上述背景,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江苏省肿瘤医院姚宇锋教授就戈舍瑞林的最新研究数据和临床应用前景等进行专业解读。以期通过姚宇锋教授的权威视角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问题一:OFS是目前中高危绝经前HR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重要组成,其中戈舍瑞林在前瞻性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循证证据,是目前我国OFS药物治疗中的标准选择。能否请您结合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疗现状,谈谈该剂型的临床价值?
在所有的OFS方法中,放射去势常常存在较高的卵巢逃逸风险,手术去势虽然能确保彻底抑制卵巢功能,但需要额外的手术创伤且不可逆,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影响。相比之下,药物去势通过规范的给药方案就能达到与手术去势相当的雌激素抑制效果,且停药后可逆。GnRHa具有去势效果优良、无创、不良反应低、停药后可逆等优点,成为了OFS治疗中的标准。而在中国获批应用于乳腺癌的GnRHa中,戈舍瑞林是目前唯一在绝经前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开展长达20年随访研究,并证实具有持续临床获益的药物。
回顾STO-05研究,其20年随访数据显示[3],戈舍瑞林1月剂型或联合TAM相比对照方案(无辅助内分泌治疗),为绝经前E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无远处复发间隔(DRFI)改善(戈舍瑞林:HR=0.63;戈舍瑞林+TAM:HR=0.49)。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单用戈舍瑞林还是联用TAM,可为多数患者带来长达20年的生存获益。值得关注的是,III期ASTRRA研究8年随访数据显示[6],在亚洲、ER阳性、年龄<45岁、既往接受过(新)辅助化疗且未绝经或后续恢复卵巢功能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戈舍瑞林1月剂型治疗2年并联合TAM治疗5年,相较于TAM单药治疗(5年),8年无病生存(DFS)率绝对值提高5.2%(85.4% vs. 80.2%),同时将疾病复发风险显著降低33%(HR=0.67)。ASTRRA研究不仅验证了戈舍瑞林在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实践价值,还为亚洲、年轻患者(总之,这些研究共同肯定了含戈舍瑞林1月剂型的内分泌治疗在改善中高危绝经前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方面的价值。目前,包括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ACA-CBCS)(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024)、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25 v3)、《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下称中国OFS共识)等在内的国内外权威指南与共识,均优先推荐对于化疗后、中高危复发风险的绝经前HR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含OFS的内分泌治疗[7-10]。戈舍瑞林作为经典的GnRHa药物,凭借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了切实的生存获益。并且,戈舍瑞林1月剂型已进入医保,其可及性大幅度提高,使得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问题二:临床应用的戈舍瑞林包含1月剂型和3月剂型两种规格,均能实现长期稳定的雌激素水平抑制。最新研究和共识表明,3月剂型在疗效上非劣于1月剂型,同时具有更显著的用药便利性等优势。能否请您结合相关循证依据,展开谈谈3月剂型的应用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在到达EZREAL研究主要终点前,戈舍瑞林1个月剂型的中位治疗次数为3次,而3月剂型仅为1次。因此在长期的联合戈舍瑞林辅助治疗过程(≥5年)中,戈舍瑞林3个月剂型大幅减少了给药频次,显著提升治疗的便捷性和依从性。根据临床随访规范,患者通常需要在前五年内保持三个月一次的复查频率。而戈舍瑞林3月剂型恰好与这一复查节奏高度契合,不仅便于临床医生制定长期管理计划,更能通过治疗周期与复查节点的同步性,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此外,更便捷的治疗方式可降低患者对反复治疗的焦虑感,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并且三月剂型月均费用更低,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之,这项大型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国绝经前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验证了戈舍瑞林3月剂型相较于1月剂型抑制雌激素的非劣效性,填补了循证空白,并充分肯定了3月剂型在中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早在2024年10月20日,戈舍瑞林3月剂型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加速批准,适用于可用激素治疗的绝经前期及围绝经期妇女的乳腺癌。此次获批是基于EZREAL研究的积极结果,也是在NMPA颁布《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后的一次创新性尝试。相信随着戈舍瑞林3月剂型的可及性提升,兼具便利性、优化OFS治疗全程管理等优势的长效剂型药物,将有助于改善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长期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问题三:从戈舍瑞林1月剂型到3月剂型,能否请您谈谈3月剂型对于未来治疗模式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减少治疗频率,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依从性是疗效的保障,戈舍瑞林3月剂型将注射次数从每年12次减少至4次,显著降低患者因频繁往返医院导致的中断治疗风险,提升长期治疗完成率。
优化OFS全程管理,助力长期治疗目标:3月剂型符合OFS治疗随访周期,更适合临床医生制定长期的(≥5年)OFS管理,提升患者远期生存获益,更受临床医师青睐。
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理和生理负担:减少注射频率,可降低患者对反复治疗的焦虑感,尤其是年轻患者对长期反复注射的抵触心理;还可减少注射相关局部不良反应(如疼痛、硬结)的累积风险,提升治疗耐受性。
医疗负担和非医疗负担双重降低:3月剂型月均费用更低,减少患者经济压力。减少患者的交通、误工等间接成本,尤其对偏远地区或需长途就医的患者更具经济性。
专家简介参考文献:
[1]Li J, Zhou J, Wang H, et al. Trends in Disparities and Transition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in China and the US, 2011 to 2021. JAMA Netw Open. 2023;6(6):e2321388. Published 2023 Jun 1.
[2]Li Q, Jiang MX, Liu JX,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arly Risk of Recurrence in HR+/HER2-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SanAntonio: SABCS abstract, 2024: P3-12-09.
[3]Francis PA, Fleming GF, Láng I, et al.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in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12-Year Results From SOFT. 2023 Sep 1;41(25):4187. J Clin Oncol. 2023;41(7):1370-1375.
[4]Huppert LA, Gumusay O, Idossa D, et al. Systemic therapy for HR+/HER2- early stage an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CA Cancer J Clin. 2023;73(5):480-515.
[5]Johansson A, Dar H, van 't Veer LJ, et al. Twenty-Year Benefit From Adjuvant Goserelin and Tamoxifen in Pre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a 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Clin Oncol. 2022;40(35):4071-4082.
[6]Baek SY, Noh WC, Ahn SH, et al. Adding Ovarian Suppression to Tamoxifen for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After Chemotherapy: An 8-Year Follow-Up of the ASTRRA Trial. J Clin Oncol. 2023;41(31):4864-4871.
[7]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5年版 精要本.
[8]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
[9]NCCN Guidelines Version 3.2025
[10]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3): 316-333.
[11]Sukumar JS, Quiroga D, Kassem M, et al. Patient preferences and adherence to adjuvant GnRH analogs among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21;190(2):183-188.
[12]Dumas E, Jochum F, Coussy F, et al.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e, Endocrine Therapy Persistence, and Risk of Recurrence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J Clin Oncol. Published online March 5, 2025.
[13]Noguchi S, Kim HJ, Jesena A, et al. Phase 3, open-label,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3-monthly with monthly gosereli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2016;23(5):771-779.
[14]Masuda N, Iwata H, Rai Y, et al. Monthly versus 3-monthly goserelin acetate treatment in pre-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1;126(2):443-451.
[15]Wang Y, Wang X, Wu J, et al. Goserelin 10.8 mg and 3.6 mg depots in breast cancer (BC): A large real-world noninferiority study. 2024 ESMO. 123P.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医学界影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