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疗法虽好,但皮肤可能会 “抗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20:40 1

摘要:患者为60余岁女性,有未治疗的高血压病史,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后达到缓解,但5年后复发。后续使用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和顺铂(R-DHAP)方案治疗,疾病仍进展。患者随后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看图诊断,快来自测!

病例简

患者为60余岁女性,有未治疗的高血压病史,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后达到缓解,但5年后复发。后续使用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和顺铂(R-DHAP)方案治疗,疾病仍进展。患者随后接受三线治疗loncastuximab tesirine,持续17个周期(1年),获得完全缓解。

然而,治疗3个月后,患者躯干和四肢逐渐出现无症状性毛细血管扩张。未接受其他药物或放疗。治疗2年后皮肤科检查显示:躯干及四肢屈伸侧广泛分布非苍白性网状毛细血管扩张,面部、掌跖及黏膜未受累(图1)。患者无出血性疾病史或家族性毛细血管扩张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自身免疫和凝血功能筛查)均正常。

病理检查:两次皮肤活检结果一致:

组织学: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小血管扩张(图2A);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显示血管周围透明物质沉积(图2B-C);刚果红染色阴性(排除淀粉样变)。

免疫组化:IV型胶原抗体标记显示血管周围透明样变区域阳性(图2D)。皮下血管也可见类似改变(图2B)。

图1.A-C:患者躯干及下肢弥漫性获得性毛细血管扩张。D:毛细血管扩张近景,呈网状外观,形成斑疹及斑片。

图2.A: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管壁增厚伴透明变性(箭头;HE染色,原始放大倍数×10)。B:PAS染色显示血管周围透明物质沉积(原始放大倍数×5)。真皮浅层(黄色箭头)、网状层(蓝色箭头)及皮下组织(粉色箭头)均可见管壁增厚的PAS阳性扩张血管。C:IV型胶原染色显示真皮浅层及中层血管基底膜带增厚及重复(原始放大倍数×10)。D:图B的局部放大视图(PAS染色,原始放大倍数×20)。

A:

A.皮肤淀粉样变性

B.原发性全身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C.皮肤胶原性血管病

D.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本期答案

即可查看答案~

参考文献:

[1]Michelerio A,Cabutti F,Tomasini C.Cutaneous Collagenous Vasculopathy Associated With Antibody-Drug Conjugate Treatment.JAMA Dermatol.2024;160(10):1130-1132.doi:10.1001/jamadermatol.2024.2324

责任编辑:大晨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