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美元,回报5美元,这笔稳赚的投资为何被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8:33 1

摘要:特朗普政府已提出在 2026 财年将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预算削减 40%,将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预算削减 57%。如此大幅度的削减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科研投入的回报率究竟几何?

在美国联邦科研经费遭遇“史无前例”削减的背景下,问题愈发尖锐:我们到底应该在研发(R&D)上投入多少?这样的投入究竟能带来多大价值?

特朗普政府已提出在 2026 财年将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预算削减 40%,将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预算削减 57%。如此大幅度的削减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科研投入的回报率究竟几何?

科学倡导者常说:互联网、CRISPR 基因编辑、GPS……这些关键技术都源自政府科研投入。这没错,但这种论点也掩盖了另一面:许多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却迟迟未见成果,例如 DNA 计算机、分子电子学。

科学经费的“成功故事”固然动人,却难以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未来该投多少钱,投到哪去?

一个更有力的方法是计算科研投资的投资回报率(ROI)。然而,科研回报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显现,并且路径曲折,难以直接追溯资金与成果的关系。例如,二战后研发的原子钟在几十年后才让 GPS 成为可能;而 GPS 又意外促成了 Uber 这样的新产业。

尽管难以量化,但近期多项经济学研究得出结论:R&D 是政府最具长期回报的投资之一。

投资 1 美元,回报 5 美元?

在《创新的社会回报计算》 一文中,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高级经济顾问、西北大学经济学家本杰明·琼斯(Benjamin Jones)和哈佛大学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评估了美国 R&D 投入对 GDP 和生活水平的影响。

他们估算:保守情况下,每投入 1 美元科研资金,可带来约 5 美元回报(以人均 GDP 增长衡量)。如果进一步计入医疗改善、寿命延长等超出 GDP 范畴的收益,回报率还会更高。虽然5美元的回报率处于他们预期的低端,但这仍然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投入1美元就能获得5美元回报的项目并不多。”琼斯表示。

这是国家整体研发资金的回报。那么,政府主导的公共科研呢?

德州农工大学的安德鲁·菲尔德豪斯(Andrew Fieldhouse)和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卡雷尔·梅尔滕斯(Karel Mertens)研究了五大联邦科研机构数十年的投入与生产率变化。他们发现:非国防领域的公共科研,贡献了自二战以来美国企业生产率增长的 20%~25%。

回报往往在投入 5~10 年后显现,且长期持续。相比之下,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虽金额更大,但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比例却远低于科研。

他们的研究还揭示了一个长期经济之谜:美国生产率自 1970 年代放缓,部分原因正是公共科研投入下降。

1964 年,联邦科研投入占 GDP 比例达到 1.86% 的峰值,此后持续下降。几乎同步,1970 年代起,美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从每年 2% 以上跌至约 1%。研究表明,科研投入下降可能至少解释了四分之一的生产率下滑。

菲尔德豪斯直言:如果 NIH 预算真的被砍掉 40%,NSF 被砍掉 50%,那么未来 7~10 年美国生产率增速必然出现可测量的下降。

公共科研带来更大的知识溢出效应

联邦科研经费削减并非新事物。过去几十年,公共科研投入占比持续下滑,如今仅占 GDP 的 0.6%,为 70 年最低。与此同时,企业科研投入则一路飙升:2023 年,企业投入约 7000 亿美元,政府仅投入 1720 亿美元。

有人可能会说:让企业主导更高效。但问题在于:公共科研更倾向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更大。

在一篇名为《公共研发溢出效应与生产力增长》的新论文中,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经济学者阿尔诺·迪耶夫尔(Arnaud Dyèvre)的研究发现:公共科研的知识溢出效应对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是私营科研的 3 倍。

换言之,美国正在低估并低投基础科研。

尽管证据表明科研回报丰厚,但究竟应由谁来投、投多少,仍然没有明确答案。美国斯隆基金会与 Open Philanthropy 已启动为期五年的“快闪学术期刊”(pop-up journal),专门研究科研投入的 ROI。

正如琼斯所说,华盛顿关于科研预算的争论往往流于“故事战”:科学界强调突破,财政保守派强调浪费。问题在于,基础研究天生无法预测回报。在立项之初,谁能判断哪个项目会是下一个互联网,哪个项目会石沉大海?

这也解释了为何即使证据清晰,政治博弈仍导致科研预算动辄成为削减对象。

以美国政府提议的 2026 财年 NSF 预算削减为例,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拨款也遭遇大幅削减。政府在预算说明中声称,NSF 的资金分配将“优先支持能够补充私营部门研发、并具有强劲潜力推动经济增长、巩固美国技术领导力的投资”。乍一看,这似乎合理,其中还提及政府对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科学的投入承诺。

然而,深入审视数据便会发现自相矛盾之处。NSF 的整体预算被削减了 57%;而对物理科学(如化学和材料研究)的资金支持也遭受重创,而这些领域恰恰是推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发展的关键。NSF 数学与物理科学项目的预算被削减了 67%;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及工程司的研究经费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被削减了 66%。

科学界中许多人仍然希望国会在最终通过 2026 年预算时,至少能部分扭转这些削减。但即便如此,问题仍然存在:为什么要削减科研经费? 这个问题离不开当下美国政治的混乱局势,也很难判断学者们近期关于科研投资高回报的研究证据,是否会在党派博弈中真正发挥作用。

不过至少,如今科研经费的支持者拥有了一种更有力的论据,而不仅仅是不断回顾过去的科研突破。即便是最严格的财政保守派,或者那些担心赤字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简单而有力的结论:增加对基础科学的公共投入,是一项能让社会更加繁荣的明智投资。

原文链接:

1.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5/09/17/1123760/how-to-measure-the-returns-to-rd-spending/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