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江之滨,山城热力升腾。9月22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以下简称“摩博会”)将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落幕。摩博会的展馆里,依然充斥着钢铁洪流与热情人潮的激烈“碰撞”。
新重庆-上游新闻
长江之滨,山城热力升腾。9月22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以下简称“摩博会”)将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落幕。摩博会的展馆里,依然充斥着钢铁洪流与热情人潮的激烈“碰撞”。
全球75个摩托车、电动车品牌,3000余款摩托车在此集结,16万平方米的展区人声鼎沸。摩托轰鸣的引擎声是这座城市的心跳,外国工程师与本土技术员在图纸前激烈讨论;拉美客商用西班牙语等快速敲定订单;东南亚采购团围着一款新式踏板车反复端详……展馆的空气里,混合着时尚前沿、智电之变与全球化的味道。
这里是位居中国腹地的重庆——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摩托车之都”,占据着全球摩托车产业的版图中心。
身处内陆地区的“地理封闭”与“产业开放”,在重庆形成了奇特的张力,硬生生开辟出一条通往世界的摩托“出海大道”。
一个核心问题由此浮现:身处内陆腹地,重庆这座“中国摩托车之都”,如何驱动本土摩托车产业轰鸣着驶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引擎轰鸣:本土品牌的世界级蜕变
历经几十载,重庆从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摇篮、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出口基地的“高光时期”,到海外遭遇“低端”“价格战”等竞争漩涡,再到如今的“王者归来”,重庆摩托车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重庆摩托车的出海之路,早已告别了“低价模仿”的草创岁月。在本届摩博会的聚光灯下,本土品牌的蜕变清晰可见。
核心技术成为破浪远航的引擎。中国摩托车商会会长、宗申集团董事局主席左宗申在中国摩博会论坛上的发言掷地有声:“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国际话语权!”
智联化、网联化、电动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本届摩博会上,宗申与无极这两大国内摩托车巨头首次联合同台展示,为观众呈现一场涵盖传统燃油与新能源、多元车型与前沿技术的机车盛宴。
宗申旗下的赛科龙系列带来了国产首款公升级运动巡航RA1000,并在外场开放试驾,一举打破国产公升运动巡航的市场空白,吸引着众多外商目光。它搭载的新一代智能车机系统,支持手机互联、导航投屏与实时车况显示,内置T-Box远程智控功能,可通过手机APP实现车辆定位、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甚至远程解锁与启动,智能化体验直逼汽车。
无极(VOGE)推出的无极DS800X,其配备专业级ADV轮组与长行程可调减震系统,搭载隆鑫自研KEL800高性能双缸发动机,首次在国内亮相,更早在去年就亮相欧洲米兰。
电动化同样抢眼。森蓝带来了4款电动车型,全新高端全尺寸越野电摩EX3迎来首秀,搭载74V58Ah锂电池。
设计语言从“功能导向”跃升至“美学叙事”。力帆科技旗下派方(PAPIO)的V400、V16等中大排量车型,与国际潮流共振。
一位意大利设计顾问感叹:“这些设计非常成熟,具有全球吸引力,完全颠覆了对中国摩托车设计的传统印象。”
技术突围让“重庆造”不再仅是价格标签,更是性能与品质的象征。
产品谱系的完善更彰显了直面全球需求的雄心。从满足东南亚通勤的实用踏板,到风靡南美的越野车型,再到征服欧美市场的豪华巡航和大排量ADV,“重庆造”摩托车已覆盖全球消费的各个层级。重庆摩托正以全谱系竞争力,在世界地图上标注自己的坐标。
全国每出口3辆摩托车,就有1辆带着“重庆造”。今年前7月,重庆出口摩托车361.8万辆、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12.5个百分点,出口金额156亿元、同比增长43.2%。中大排量摩托车产量约12万辆,同比增长71.4%,电动摩托车产量达145万辆,同比增长34%。宗申、隆鑫成功研发自平衡盲区监控智能化技术,近五年高端智能电动车销量增长2倍。
链动全球:枢纽地位的锻造与辐射
重庆“摩都”的世界级影响力,远不止于整车品牌的光环。
摩博会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其作为全球摩托车产业链核心枢纽的深厚根基。
供应链的强磁效应令人瞩目。重庆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从发动机、车架、减震器到电子控制系统的完整产业集群。博世、德尔福、米其林等全球巨头纷纷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雅迪、台铃、爱玛全国排名前10的企业有7家落户重庆,电动摩托车、车架、灯具、仪表、轮毂等就近实现配套。
重庆目前已形成“40多家整车厂+400余家零部件企业”的产业集群,具备年产1000万辆整车、2000万台发动机的庞大制造能力。
这种“一站式”配套能力不仅服务本土品牌,更吸引全球企业在此采购生产,使重庆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土零部件企业如渝安减震的产品,已直接配套国际一线品牌。
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的查验区,海关关员用移动验核设备扫描一批发往越南的摩托车配件。“通过7×24小时预约通关,摩托车从验放到装车只用了3小时。”重庆海关所属两江海关关员说。
按照《重庆市高端摩托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到2027年本地电动摩托车年产量将超1200万辆,核心零部件配套率超80%。
摩博会本身已成为全球产业要素对接的超级接口。摩托车供应链周边领域、商贸销售、视频电商、创意设计、骑行服务、文化传播、金融投资等展商纷纷参展。
本届摩博会首日就有超过30个国家的上千名国际专业观众。展会同期举办“中国两轮车跨境电商专题展”,来自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近20个国际采购团现场选品洽谈。“中国荣誉制造”官方直播间同步火热开播,向全球推荐中国制造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助力中国企业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供应链出海”。
据展前统计,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等国组团参展,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境外企业注册观展。组委会收到超过100家境外采购商提交的采购合作需求,意向金额达13亿美元。订单需求主要集中在摩托车整车、电动摩托车、发动机配件、刹车配件、电池、轮胎、充电配套、连接器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价值链的深度参与。重庆企业早已超越简单的出口贸易或代工。宗申、隆鑫通用等龙头企业在海外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仓储物流中心,甚至本地化组装厂(CKD模式)。隆鑫为宝马代工大排量发动机多年,积累了深厚经验,如今其自主品牌无极(VOGE)也共享着全球化渠道和服务资源。在东南亚,宗申的本地化团队根据雨季特点调整电摩防水性能;在拉美,针对山路多的地形优化变速箱;在欧洲,按环保标准升级排放系统。
这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深度融合,使重庆企业深度参与了全球价值链的构建与升级,从“世界工厂”的参与者,逐步成长为规则的制定者和价值的分享者。
如今,中国摩博会与欧洲的米兰两轮车展并驾齐驱,成为被全球公认、专业程度高、规模大的两大摩托车展。中国摩博会不仅是产品与技术展示的窗口,更是推动产业出海与跨界合作的重要平台。
文化破圈:从交通工具到生活方式的裂变
当摩托车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其产业的全球化也不再局限于产品的流动、链条的整合,更是文化的共鸣与生活方式的输出。本届摩博会敏锐地捕捉并推动着这一深刻转变。
展会现场,摩托车超越了冰冷的机械属性。复古机车展区弥漫着咖啡香气,皮衣骑士们交流改装心得;硬核ADV展台旁,露营装备与户外服饰相映成趣;炫酷赛道模拟器前,年轻人排队体验速度与激情。展会通过“视觉、体验、潮玩、打卡”四大维度,为全国摩友构建起充满魅力的“摩旅生活”生态圈。
摩博会期间,机车改装大赛,从复古CafeRacer到赛博朋克风格的改装车,每一款都堪称“滚动的艺术品”;11场试驾活动,覆盖从入门小排到公升猛兽的海量热门车型,爱好者可亲手拧动油门感受速度与激情;C弯出道金卡纳情景体验赛、慢骑大赛等活动,进一步让参与者体验“人车合一”的极致境界;CIMA摩友之夜现场不仅有CIMA机车小镇带来的地道山城美食,还有各类周边文创可供选购,舞台上更有音乐Live、达人分享轮番上演,实现“吃喝玩乐一站式”体验;涪陵区、江津区、万盛区等各区县文旅部门推出骑行线路,打造“全国摩友私骑秘境特色路线”……为重庆勾勒出流动的摩托车文化风景。
重庆深厚的“摩托车”文化底蕴,为这种生活方式注入独特基因。
作为中国摩托车工业发源地之一,重庆拥有庞大的骑行社群和浓郁的机车文化氛围。重庆这座建立在山地之上的“8D魔幻都市”,独特的山城地貌、高低起伏的道路和数不清的弯道,为摩托车骑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北碚山火肆虐,重庆骑手们身负背篓毅然逆流而上;“慢捣骑士联盟”成立,成为蓝天救援队旗下的线下招募窗口……这种根植于本土的热情,通过摩博会窗口,向全球分享了中国骑士的精神面貌。
当摩托车从“代步工具”变成“生活方式”,当“重庆造”从“价格标签”变成“文化符号”,当“世界工厂”生产参与者变为“全球分享”文化输出者……重庆这座深居内陆的“摩都”,再次用轰鸣的引擎,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热情、担当与创意。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