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6年开始,报考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竞赛组织)的考生,本科毕业专业需属于教育学门类中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其他考生属于跨考考生。跨考我校体育硕士的考生,需提供具有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明和相关比赛经历证书,经审核无误的
全文字数:1365
⏰ 阅读时间:5 min
近两年考研政策和招生条件变化频繁,不少院校已发布最新调整。
为方便大家了解,我们整理了近期部分高校的报考资格和专业变动情况,供参考。
部分院校调整报考资格
宁波大学
1.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院所有专业、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所有专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宁波大学-国科温州研究院联合培养学院的所有招生专业都新增“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条件。
2.信息学院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140100)、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学(专业代码140300)新增“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条件。
武汉体育学院
自2026年开始,报考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竞赛组织)的考生,本科毕业专业需属于教育学门类中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其他考生属于跨考考生。跨考我校体育硕士的考生,需提供具有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明和相关比赛经历证书,经审核无误的,允许报考。未设国家运动员等级的项目,跨专业报考应具备下列经历或成绩(符合一项即可):
1.参加过亚洲或世界级体育运动比赛;
2.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个人项目前八名、集体项目或团体项目前六名;
3.在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全国体育院校锦标赛获得最高水平组个人项目前六名、集体项目或团体项目前三名;
4.省(区、市)政府或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获得最高水平组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或团体项目第一名。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
南京体育学院
报考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训练学、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045112)专业的考生,本科专业须为体育类专业(本科毕业专业代码前四位0402),或舞蹈类专业(专业代码:130204、130205、130206)、表演类专业(仅限武术表演,代码:130301)。
其他专业报考考生(前置本科专业为非体育学类的考生,即本科毕业专业代码前四位不是0402的)须在复试时提供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明;或体育舞蹈、舞蹈、健美操、啦啦操、街舞、武术表演项目国家级比赛取得前六名或省级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获奖证明,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方予复试。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专业的报考条件,前置专业为:体育类(本科毕业专业代码前四位0402)、医学类(本科毕业代码前四位1001—1011)、生物类(本科毕业专业代码前四位0826、0830)。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
除此之外,大家也一定要关注好自己报考院校及专业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情况。因为,有部分院校采用的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隔年招生机制。
比如中央民族大学的戏剧与影视专业从2026年开始采取非全日制和全日制隔年招生的机制,2026年仅招收非全日制考生,2027年仅招收全日制考生。
近期招生信息频发,大家要多多关注自己目标院校的官网信息,及时了解变化。如果目标院校并没有公布有关政策,那么就照常复习即可~
专业大洗牌来了
除了关注目标院校的改考公告之外,大家也一定要及时了解大环境的变化和趋势。
前一段时间,教育部公布了一个最新数据:截止到25年,已经优化调整了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具体来看,两年间新增2258个硕士点,撤销285个硕士点。
并且,在各个院校26考研的改考公告中,已有多所高校明确“动刀”调整考研专业情况。
东南大学
停招俄语、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等2个学硕专业,护理学学硕调整为内科学临床护理学方向。
宁波大学
一口气停招金融(非全)、新闻与传播(非全)、食品加工与安全(全日制)3个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多个专业新增招生方向。
这场大洗牌意味着什么?
对考研人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目标专业可能突然消失,跨考难度升级,甚至复习半年的资料直接“报废”。
26考研人如何应对?
为什么专业调整来得这么猛?简单来说,这是高等教育和国家需求的“颗粒度对齐”。
具体来说,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 新兴领域“抢人战”:人才缺口倒逼专业升级
国家在哪些领域缺人,高校就在哪“开疆扩土”。
工信部早就点明,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虽居世界第一,但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仍不足。
所以,新增专业紧盯“卡脖子”技术,比如低空经济领域,北航直接打破三年一轮的学位审核限制,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
2. 淘汰低质专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优先”
过去部分高校为冲排名盲目增设专业,导致同质化严重,现在教育部明确“撤停低质专业,强化优势学科”。
并且,在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也明确提到了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比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一口气停招国际商务、会计学等4个管理类专业,就是典型的“瘦身健体”。
面对这场“专业地震”,埋头苦学显然不够,我们需要更灵活的策略。
关注报考政策风向,研招网、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公告是“第一手消息源”。
目标专业停招,别急着换赛道,先看考试科目是否重合。比如东南大学护理学调整为临床护理学方向,但初试科目不变,这意味着你可以“无缝切换”。
调整期往往藏着机会,高校新增的专业初期竞争小、资源倾斜多。
总体来看,
26 考研竞争门槛在提升,
也伴随大量新机遇。
大家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研招网公告,
灵活调整备考方向,
把握机会,稳步前进。
来源:星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