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房了,一代宗师竟是这样的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8:18 1

摘要: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44周年,很少有哪个人能像他一样,隔着百年的岁月,还能拥有一骑绝尘的网感,成为当代人的精神搭子。

原创紫宸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2025年09月22日 14:53安徽

李筱懿

将在09月24日 07:30 直播

预约

上新啦!筱懿新书首发~

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44周年,很少有哪个人能像他一样,隔着百年的岁月,还能拥有一骑绝尘的网感,成为当代人的精神搭子。

比如大先生跟你一样,带娃也怂也崩溃。

▲鲁迅先生与儿子海婴

鲁迅跟许广平一起生活时已经46岁,两人约好丁克。

当时是1927年,社会动荡,战乱不断,鲁迅和许广平觉得孩子没办法过上安稳的日子,索性不要。另外,他对孩子没有特别的渴望,也不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只想活得了无牵挂。

但一切聚散都是缘分,孩子还是来了。许广平意外怀孕,准备流产,但鲁迅母亲不肯,老太太想要抱孙子。

许广平难产,生了20个小时。鲁迅急得要命,只能自言自语:以后再也不生了。医生问保大还是保小,他秒答“保大人”。

万幸母子平安,老父亲从医生手里接过婴儿,骂道“臭小子,怪不得如此可恶!”对儿子屁股拍了一巴掌,孩子哇哇大哭起来,他却笑得开心。

1929年9月27日出生的周海婴,跟鲁迅一样都是天秤座。取这个名字,意思是在上海出生的婴儿,鲁迅希望儿子始终像孩子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左:海婴6个月 右:海婴4岁

老来得子,48岁的中年奶爸开始硬核带娃。

哄娃睡觉是一大难,鲁迅自编了一首催眠曲,“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小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

有时改个调子唱,“吱咕,吱咕,吱咕咕呀!吱咕,吱咕,吱吱咕。吱咕,吱咕,吱咕咕,吱咕,吱咕,吱咕咕。”

海婴学会了说话,问:“爸爸可以吃么?”爸爸答:“吃也可以吃…不过还是不吃罢。”

海婴日渐活泼顽皮,奶爸主打一个力不从心。考古他写给母亲大人的书信,发现到处都有吐槽儿子的证据。

海婴3岁时:

“近来也常常领他到公园去,因为在家里也实在闹得人心烦。”(众所周知,他以前最烦逛公园)

“所说之话亦更多,大抵为绍兴话,且喜吃咸,如霉豆腐,盐菜之类。现已大抵吃饭及粥,牛乳只吃两回矣。”

4岁时:

“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费去不少功夫耳。”

“海婴仍不读书,专在家里捣乱,破拆玩具。”

5岁是亲爹的投诉高峰:

“不肯认字,终日大声叱咤,玩耍而已。”

“自有主意,常出门与一切人捣乱,不问大小,都去冲突,管束颇觉吃力耳。”

“动物是不能给他玩的,他有时优待,有时则要虐待,寓中养有一匹老鼠,前几天他就用蜡烛将后腿烧坏了。”

“他每天大约七点钟起床,不肯睡午觉,直到夜八点钟,就没有静一静的时候,要吃东西,要买玩具,闹个不停。”

“现在每天很忙。专门吵闹,以及管闲事。”

“现在胖了,抱起来,重得像一块石头。”

6岁时:

“脾气颇大,受软不受硬,所以骂是不大有用的。我们也不大去骂他,不过缠绕起来的时候,却真使人烦厌。”

给友人、学生的书信,也是大型吐槽现场,经常说娃是“敌人”。

“海婴氏颇为淘气,总是搅扰我的工作,上月起就把他当做敌人看待。”(致增田涉的信)

“贱躯如常,脑膜无恙,惟眼花耳。孩子渐大,善于捣乱,看书工夫,多为所败,从上月起,已明白宣言,以敌人视之矣。”(致台静农的信)

总之“孩子是讨债鬼,一旦有了,种种麻烦就来了。”(致山本初枝的信)

“偶然看看是有趣的,但养起来,整天在一起,却真是麻烦得很。”(致萧军、萧红的信)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上学,“月底决定把他送进幼稚园去,关他半天。”(致沈雁冰的信)

果然幼儿园是奶爸宝妈最大的恩人,“总算已经送进幼稚园去了,每天清净半天。”(致萧军的信)


可是幼儿园也会放假啊!“敝少爷之幼稚园放假两星期,全家已在发愁矣。”(致母亲的信)

海婴体质弱,经常生病,鲁迅心疼又焦虑,夜里只要海婴咳嗽一声,他不管自己多困,都第一时间冲去看儿子,直到病好,才放心下来。“孩子也好了,但他大了起来,越加捣乱,出去就惹祸。我已经受了三家邻居的警告……我希望他快过20岁,同爱人一起跑掉,那就好了。”(致萧军的信)

他真是,对世界执笔为抢,对儿子认怂投降。

烦归烦,骂归骂,鲁迅先生对儿子永远宠溺。海婴出生20天,鲁迅就带他拍照片,每年都和妻儿拍全家福,在照片背后记录儿子的点滴成长,还经常给母亲、友人寄儿子的照片,约等于今天朋友圈晒娃。

▲1931年,鲁迅一家人与冯雪峰一家人于上海

海婴稍大些,鲁迅就带他看电影,《米老鼠》《人猿泰山》等动画片,还有世界风光类的纪录片。他喜欢买玩具,让儿子随便玩随便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早在海婴出生前10年,鲁迅就写过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到“父母对于孩子,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他自己当爸爸就是这样做的,知行合一。

彩云易散琉璃脆,鲁迅只陪伴了儿子7年。

1936年一个秋天的晚上,海婴如常站在楼梯上,对躺在楼上的爸爸喊:“爸爸,明朝会!”

明朝会就是明早见,是父子俩每晚临睡前的固定对话。

但鲁迅先生此时胃疾和肺结核严重恶化,只能发出极微弱的声音,说“明朝会”。

海婴听不见,连续喊:“爸爸,明朝会!明朝会!明朝会!”保姆上前阻拦,说不要打扰爸爸,但他依旧喊,急得流着眼泪埋怨“爸爸是个聋人哪!”

这是他们最后的对话,当时周海婴7岁,鲁迅先生55岁。

他临终前给全家人留下书信,对儿子的叮嘱是——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的儿子这个名号太响亮也太沉重,逼不得已让你背上,但别怕,你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周海婴。”

▲鲁迅遗信

周海婴确实一生都在做自己。

爸爸去世后,小小的他随妈妈四处避难,许广平曾被日本人抓捕,少年海婴在组织帮助下,住在叔叔周建人家,爱上了无线电技术,后赴香港留学。他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没有子承父业。他是党员,无线电专家、摄影家,拍摄过2万多张照片,镜头下的风物风俗、名人图像,都成为珍贵的史料。

▲周海婴摄影作品,1948年《姊妹淘》,中国美术馆藏

他有安稳的婚姻,与夫人马新云养育了三个儿子。

▲周海婴青年时代,与夫人马新云在父亲墓前

周海婴先生2011年去世,享年81岁。

爸爸与他相伴的时间,如一部长篇小说开头的短暂,却像水和空气一样,漫长一生,无时不在。他曾形容:我把7年父子深情,装在水晶瓶里捧着看了70年。

幸运的人,确实用童年治愈了一生的坎坷。

转发此文,给爸爸们加油。

紫宸,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签约作者。资深编辑、媒体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榜原创top20作者,深度研究中国女性文化、情感和社会心理。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