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达那句“你不姓英,不准送爷爷”,巴图那年看新闻才知道老人走了,想去送最后一程,人就站在门口,英达一句话,一个冷脸,全断了,“你不姓英,别进来”。
有人说断血缘这事能很干脆,嘴上讲得利索,真轮到自己,心里那道坎迈不过去,英达当年把巴图推开,现在巴图走远了,头也不回。
就那句“你不姓英”,话一出口,什么都完了,父子情分不是说着玩的。
英达那句“你不姓英,不准送爷爷”,巴图那年看新闻才知道老人走了,想去送最后一程,人就站在门口,英达一句话,一个冷脸,全断了,“你不姓英,别进来”。
那不是狠,是凉,凉到骨子里。
父爱可以不出声,但不能不存在,英达给的不是沉默,是直接消失,这棵“断亲”的树,是他自己种的,果子也得自己尝,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再看宋丹丹,那个替人背锅的妈,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英达和宋丹丹那点事,圈里谁不知道,两个都是腕儿,《我爱我家》火遍大江南北。
宋丹丹的名字家喻户晓,巴图一出生就是“星二代”,头顶光环,谁能想到七岁那年天就塌了,英达在婚姻里做了别的事,宋丹丹压力也大,后来自己上节目说“我也有了别人”。
本想给自己找个出口,结果这标签一贴就是20年,英达倒是潇洒,转身就走,跟没事人一样,一点责任不担,那哪是不认孩子,是连“见过”这两个字都不想提。
一个七岁的孩子,鼓起所有勇气给爸爸打电话,就问“你能不能带我出去玩”,电话那头就两个字“不能”,巴图没哭,挂了电话,从那天起,他就不再等他爸了。
英达后来有了小儿子英如镝,那待遇可就天上地下了,钢琴,画画,滑雪,冰球,送去美国念书,买房建训练场。
请最好的外教,孩子有点天赋,直接往美国送,钱跟流水一样花,生怕磕着碰着,冰场都给铺软了,那大儿子巴图呢,想见爸爸见不着,爷爷的葬礼都进不去。
打个电话还被怼回来,“你妈都跟我离了还找我干嘛”,一个姓英,一个不姓英,能一样吗,英达不是不会当爹,他是分人当爹。
英如镝冰球打出点名堂,英达接受采访眼睛里都是光,一提到巴图,脸上连个多余的表情都没有,结果呢,全国人民记住的不是那个冰球少年,是巴图。
被扔下的巴图,没你这棵大树,照样长大了,宋丹丹带着孩子,自己一身伤,硬是咬着牙把巴图养大成人,一个妈活成两个人。
自己没资源就亲自带着儿子进圈子,陪着试镜,帮着看剧本,教他怎么走位,她从没想过让孩子去讨好谁,就想让他活得像个人样,不求人,不低头,巴图也演过戏,没怎么火,后来去做直播带货,反倒做起来了。
他不是那种声嘶力竭的网红,是靠讲故事,讲自己在剧组的生活,讲自己小时候的事,他就靠着这个“被丢下的孩子”的身份开始,从来不卖惨。
嘴边常挂着三句话,“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这三句,是说给自己听,也是说给英达听,“无所谓”你认不认我,“没必要”我再回头找你,“不至于”去报复你,因为早就不在乎。
有人说他冷漠,有人说他成熟,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眼泪流干了,在心里砌起的一堵墙。
英达年纪大了,忽然发现身边没人叫他爸,没人喊他爷爷,上节目就开始说“不是我不想关心,是人家不让我关心”,“我得尊重孩子的选择”,说得一套一套的。
真可笑,当年那个说“离婚了就别来找我”,说“你不姓英”的人是谁,桥都让你自己烧了,现在还想过河?
英如镝也出来说话,说想联系哥哥,又怕打扰他的生活,还补了一句“也许他并不想要我这个弟弟”,这就尴尬了,怕打扰?打个招呼能怎么样?还是怕天下人都知道你爸当年做得有多绝?
巴图没接这茬,也没回应,就发了个九个字的视频,“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来得直接。
现在巴图有老婆,有两个儿子,有自己的小日子,有流量有收入有人设,别人说他狠心,其实不是,是你当年太狠了,你不养我小,现在凭什么让我养你老?
你先断了父子情,现在又想享天伦乐?就怕这种什么都想要的人,亲情不是你什么时候想起来,它就还在原地等你。
最后说一句,他不姓英,他姓自由,有句话说得好,血缘是最好的勒索工具,尤其是对那种没尽过责任的亲人,英达以为父爱是个可选项。
现在才明白,孩子也可以做选择,他选择了不认你,当年的那句“你不姓英”,现在听起来多讽刺,巴图确实不姓英了,他姓自由,姓坦荡。
姓从头再来,他是宋丹丹的儿子,不用你的姓,照样活出了自己的样子,而你英达,彻底成了那个“被写进故事里,但再也没人提起”的人。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