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失(眠)”?专家呼吁关注和重视睡眠问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7:52 1

摘要:9月21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在京举办,会上进行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专题访谈。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和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等专家就睡眠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达到优质睡眠等话题给出相关建议。

9月21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在京举办,会上进行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专题访谈。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和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等专家就睡眠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达到优质睡眠等话题给出相关建议。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表示,现代生活让本应该“饿了吃、困了睡”的生活节律发生了许多改变,吃得过多、能量过剩导致体重出现问题,该睡不想睡、想睡睡不着等睡眠问题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按照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计算,大约26年是在睡眠中度过。白岩松和与会专家共同呼吁各界关注和重视睡眠问题,让大家做到晚上睡得好、白天能够精神饱满。

科普访谈环节,左起:白岩松、王赞、王玉平、黄志力、岳伟华(主办方供图)

“睡不好”的当代人:三人行必有“失(眠)”

谈到“睡不好”的话题时,白岩松用“三人行,必有‘失’”概括了当前的睡眠问题。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有失眠症状人群为30%~48%;失眠症状每周≥3次的失眠症患病率为16%~21%;伴有明显的日间功能损害的失眠症患病率为9%~15%。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教授黄志力指出,睡眠应该是人生理性的本能,但随着社会竞争、工作压力、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以及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不良生活方式”,睡眠问题逐渐凸显。黄志力表示,一方面,我国睡眠障碍问题逐渐凸显,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另一方面,睡眠问题也会成为“共病”,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会导致睡眠问题,同时约68%的焦虑症以及45%的阿尔茨海默病首诊原因是睡眠障碍,需要引起重视。

失眠求医:判断自身症状,寻求专业帮助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岳伟华教授提示公众需要密切关注失眠相关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卧床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睡着后觉醒2次以上且难再入睡;清晨早醒30分钟以上;以及白天嗜睡、记忆功能下降、焦虑抑郁伴情绪易怒等症状。如果上述失眠症状每周出现3次以上,持续3个月以上,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睡眠门诊、精神/心理科或神经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失眠问药: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日间功能

关于公众存在的对失眠药物的担忧问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王玉平教授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药物研发的进展,现在患者不需要“谈药色变”,就像高血压等常见慢病的用药一样,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放心用药,保证良好睡眠,并且可让白天有很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考虑到药物的获益与风险,很多年前国际上就已经提出了“按需服药”的概念,近期推出的达利雷生等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还能让患者白天的功能得到改善,大大改变了失眠治疗的现状,为“按需服药”乃至“持续用药”提供了解决方案。

优质睡眠六个维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王赞教授就优质睡眠的目标提出了健康优质睡眠六个维度的理念:

第一是睡眠时长,6-8小时睡眠时间对成人刚刚好,过长的睡眠时间反而会增加部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第二是保证睡眠效率,不建议在不睡觉时躺在床上,这样增加卧床时间并影响“睡眠”与“床”之间建立的强联系,降低睡眠效率;

第三是保持规律的睡眠,周末和工作日应保持同样的睡眠节律;第四合理的睡眠时间,建议在晚9:00-11:00点入睡,晚睡或提早入睡,都可能影响睡眠时相;

第五良好的睡眠质量,建议公众白天要尽量在户外阳光下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避免使用过于兴奋的药物或过量咖啡、茶等饮品;

第六,白天要保持足够的觉醒,不能不加以控制的打盹,维持良好的日间功能,晚上才可能睡的更好。

同时,与会专家还强调了情绪状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共同建议公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应对睡眠问题,达到良好的生活状态。

来源:环球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