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清晨七点,包头九原区世纪路第一小学门口,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九原区大队辅警张晓光站在“护学岗”上,一边疏导车辆,一边拉着一队孩子通过马路进入校园。一声声“警察爸爸”,承载着孩子们纯粹的信任。
9月18日清晨七点,包头九原区世纪路第一小学门口,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九原区大队辅警张晓光站在“护学岗”上,一边疏导车辆,一边拉着一队孩子通过马路进入校园。一声声“警察爸爸”,承载着孩子们纯粹的信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包头市公安局以高度的责任感,系统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用制度、法治与温情,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制度先行,筑牢守护根基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头市公安局将制度建设置于优先位置,治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实施方案》《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等系列方案,并配套建立信息通报、重大案件提前介入、案件倒查等多项机制,系统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同时,市公安局会同文旅等部门持续深化公共区域未成年人涉险隐患排查促改工作,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常态检查、风险导巡、应急处置、宣传警示“五项制度”和联合执法、排查整改、智能预警、救援保障、督导问效“五项机制”,有力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在昆都仑区,公安分局联合教育部门建立问题学生“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形成了“早发现早处置”闭环;青山分局实行“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重点群体建立“一人一档”,实现动态管理。
法治浸润,播撒守护种子
“遇到欺负要勇敢说‘不’,更要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东河区惠民路小学的法治课堂上,东河分局杨圪楞派出所副所长董磊以情景模拟讲解法律知识,学生们踊跃参与。这样生动的普法场景,已成为包头校园的常态。
包头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派出所工作指导大队大队长任心宇介绍道:“全市共有329名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289名民辅警担任法治辅导员。”市公安局在全市依托“少年警校”形式,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宣讲、观摩参观、赛事比拼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提高少年儿童尊法守法和自我防范意识;昆都仑区公安分局黄河西路派出所通过“调解超市”“普法教育”等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法治宣传更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包头市公安局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民辅警利用“党建联盟+社会治理+宣传文化”形式联合社区,为留守儿童讲授安全知识。今年以来,全市开展主题宣传近百场,覆盖十余万人次,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大幅提升。
筑牢安防,构建守护屏障
校园安全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石。全市严格落实专职保安员配备、封闭化管理、一键报警视频监控联网、“护学岗”设置校园安防“四个100%”全覆盖。同时建立“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处置。2025年5月,包头市第五中学周边发生学生纠纷,青山分局富强路派出所民警通过一键报警系统3分钟内抵达现场化解矛盾,以专业能力守护学生安全。
同时,公安治安部门联合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网吧、KTV、电竞酒店等场所开展拉网式检查,严格落实身份核验与时长限制。今年以来检查上千家,共核查可疑入住303次,帮助找回离家出走等未成年人244人,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案事件42起。
协同聚力,传递守护温度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包头市公安局积极发挥公益效能,联动多部门与社会力量,将温暖与守护延伸至贫困学生及困境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中。
在稀土高新区,刘先生对公安部门的帮助感慨良多。因家中经济状况较差,刚来到包头务工的刘先生面对正值学龄的儿子不知该如何是好。稀土高新区分局万水泉派出所辅警郝明明得到消息后,与教育、人社等部门积极联系协调,最终争取到学杂费全免的政策,让孩子顺利就读小学。
交管支队机动勤务大队的“雷锋班”的长期关怀尤为感人。多年来他们持续帮扶多名贫困儿童,与儿童福利院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不仅送去学习用品和衣物,还带他们参观展览,感受城市温暖,用点滴行动守护童年梦想。多年来共资助物资价值3.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000余次。
正如包头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政委于占海所说:“未成年人保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要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安全哨兵’‘法治灯塔’和‘温暖港湾’。”
暮色降临,放学的孩子们在警察注视中安然离去。那一抹“警察蓝”,正以坚定的守护,默默书写着未成年人保护的“包头答卷”。
一键筑起防骗墙
采编:新闻宣传科
编辑:鲁 孝
一审:范志慧
二审:王 洋
三审:范欣宇
来源:平安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