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堂点亮非遗,青春力量助力遵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7:17 1

摘要:2025 年7 月5 日至7 日,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黔行小分队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与播州区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小队聚焦遵义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调研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基层,用实际行动传递青春能量。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黔行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

2025 年7 月5 日至7 日,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黔行小分队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与播州区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小队聚焦遵义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调研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基层,用实际行动传递青春能量。

走访非遗与产业,感悟创新与传承

7 月5 日,小分队走进遵义遵匠非遗文创工坊,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体验蓝靛扎染工艺。从图案设计、捆扎布料至浸染定色,队员们沉浸于蓝染技艺的匠心魅力,并与传承人深入座谈,共同探讨这项传统手工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与创新转型的路径。

随后,团队探访省级非遗项目遵义羊肉粉传承馆,现场观摩熬汤技艺与现代餐饮模式的融合实践,分析“ 非遗+ 餐饮” 为传统文化带来的市场活力与发展空间,并为非遗美食的传承提供了创新性的青年视野。

01

从一碗羊肉粉的地道风味,到一项蓝染技艺的现代表达,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既要守正创新,也要贴近市场与时代,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7月6日,小队深入团溪镇葡萄茶场及佳之景茶业公司,开展茶产业振兴主题调研。队员们行走于有机茶园,参观智能化茶叶加工车间,与企业负责人就种植技术、品牌建设及带农机制进行访谈。他们看到,一片茶叶背后所承载的不仅是遵义绿茶的百年底蕴,更是当地百姓就业增收、乡村产业兴旺的有力支撑。

非遗与特色产业唯有扎根生活、回应时代,才能实现真正的传承与振兴。

02

03

双语非遗进课堂,文化薪火传童心

7 月7 日,小队走进汇川区第九小学,成功开展“ 非遗文化进课堂” 特别活动。依托外语专业优势,队员们以中英双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PPT 、短视频和情景对话,向孩子们介绍了遵义羊肉粉、绿茶与蓝染技艺的历史文化与制作过程。孩子们踊跃跟读英语词汇、积极提问,课堂氛围轻松热烈。

孩子们骄傲地举起亲手完成的扎染作品,灿烂的笑容与绚丽的布帛交相辉映,与小分队成员留下充满温情的合影。这不仅仅是一堂非遗体验课,更是一场跨越语言与代际的文化传递。

队员们以专业为桥,以爱心为媒,将深植于遵义土地的非遗智慧,转化为孩子们手中可触可感的创造和心中可诵可读的语言。这一刻,传统与现代、教育与文化、青年与童年实现了深刻共鸣。

这场双语课堂真正实现了“ 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它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以专业服务社会、以创新传承文化的深远意义。文化薪火,自此而传;青春担当,亦由此立。

青春不负使命黔行书写担当

此次遵义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入的文化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小分队在走访中坚定了文化自信,在教学中传递了青春热情。队员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让青年力量闪耀遵义,闪耀中国!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