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张晓丽教授团队在遥感领域顶级期刊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6.4)在线发表题为 “Monitoring Forest Damage Cau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张晓丽教授团队在遥感领域顶级期刊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6.4)在线发表题为 “Monitoring Forest Damage Caused by Pine Wilt Disease with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A Review”的综述论文。林学院博士生王耿为第一作者,张晓丽教授为通讯作者。这是该期刊首次收录北林投稿论文,也是首次系统聚焦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方向,标志着林学院团队在森林病虫害遥感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
松材线虫病因其快速传播和极高破坏性,被称为松林的“癌症”,对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地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论文系统梳理了松材线虫病的生物学特征及遥感光谱特征,全面总结了地基、无人机和卫星多平台的监测研究进展,深入评估了统计方法、浅层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在特征提取和监测建模中的应用与不足。
论文提出了未来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的关键发展路径,包括低成本高精度传感器应用、多源数据高效融合,以及结合生态机理的智能化风险预警模型。这项研究不仅为松材线虫病的早期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森林健康监测和灾害管理提供了借鉴。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师资力量的研究型学院,是我国林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基地之一。林学院前身为学校1952年成立时的林业系,历年来培养了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数万名林业专门人才。
林学院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而且在本科教学方面也成绩斐然,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并建设了多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院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还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总体而言,林学院致力于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精英人才,为我国林业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林学院全部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林学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现已完成林学专业服务国家战略专业认证、森保专业三级专业认证,通过林学专业和森保专业国家一流专业验收。林学院林学学科引领全国,连续在学科评估中获得A+等级,并被列为“双一流”建设点。
学院强化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推进科教融合,注重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采取教师传授引导、学生自学和实践训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与提高,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讲座、社团活动等多种培养方式。
此外,林学院注重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林业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合作,建立19个长期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同时通过科研基地、产学研协同服务等建立了一大批相当稳定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五大国有林场和近百个平原集体林林场、山东高唐国有旧城林场、福建建宁闽江源国有林场等。这些实践基地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扎实的科研成果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林业领域探索与创新,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更是彰显了林学院在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领域的实力,为学院未来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