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指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7:10 1

摘要:秋季气温变化无常,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适应能力差,免疫力弱,在集体生活中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小知识吧!

秋冬季传染病

防控指南

科学防控筑健康防线

天气渐寒 预防流感

秋季气温变化无常,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适应能力差,免疫力弱,在集体生活中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小知识吧!

秋冬常见传染疾病

流行性感冒

传播方式:飞沫、气溶胶、接触被污染物品

症状特征:突然高热(39℃以上)、头痛、全身酸痛、咳嗽、乏力,部分儿童伴呕吐、腹泻

防控建议: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20 分钟;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减少与发热咳嗽者近距离接触。

手足口病

传播方式:粪—口、飞沫、密切接触

症状特征: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和臀部皮疹

防控建议: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出现高热、抽搐等重症信号应立即就医。

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 & 轮状病毒)

传播方式:粪—口途径,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水;接触患者呕吐物、粪便或被污染物品

症状特征:呕吐、腹泻、恶心,有时伴发热;儿童多以呕吐为主,轮状病毒可导致严重脱水

防控建议:

饭前便后、接触呕吐物或换尿布后要用流动水+肥皂洗手;

呕吐物用含氯消毒剂彻底处理;

出现脱水征兆(尿少、眼窝凹陷、嗜睡)立即就医。

水痘

传播方式:飞沫、空气、直接接触皮疹液

症状特征:发热、瘙痒性皮疹,疱疹分批出现,结痂后传染性消失。

防控建议:患者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公共接触面定期消毒;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

传播方式:飞沫、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

症状特征:耳下腮腺肿胀疼痛、发热、咀嚼疼痛。

防控建议:患者隔离至腮腺肿胀消退(约 5 天);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 MMR 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

症状特征:

轻者:怕光、流泪、眼红、眼痛、眼睛发痒、结膜充血、有异物感;重者: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防控建议: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脏手揉眼睛避免眼部感染;

避免眼睛疲劳,适当休息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

在红眼病高发季节,避免去游泳池、浴场等公共场所;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环境污染;

5.避免过度使用眼部化妆品,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不要用劣质产品。

支原体肺炎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其潜伏期为2-3周,通常多在秋冬时节。

症状特征: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包括咳嗽、发热、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一些严重的孩子可能会引发支原体肺炎,出现这些症状要引起警惕。

防控建议: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增减衣物,防止着凉;加强运动锻炼;加强饮食调养;做好自查自控,发现异常及时送医治疗,为避免交叉感染,待康复后再复课。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脏污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不随地吐痰。

注意咳嗽礼仪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穿脱衣服,避免感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高抵抗力。

保持开窗通风、消毒

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学生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衣被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

传染病流行期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