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龙年,到处闹龙。满眼见龙,满耳听龙,报刊电视成本大套谈龙说龙赞龙唱龙,把一切沾上龙的都挑出来挖出来捧出来,从龙灯龙舟龙虾龙门龙须菜龙卷风龙井龙头拐杖到龙的传人。真应上一句老话:龙行一步,百草沾恩。似乎龙就是中华民族的化身。龙头龙尾龙眼龙嘴龙腾龙飞,霎时间掀
No.271
龙年反龙
冯骥才
今年龙年,到处闹龙。满眼见龙,满耳听龙,报刊电视成本大套谈龙说龙赞龙唱龙,把一切沾上龙的都挑出来挖出来捧出来,从龙灯龙舟龙虾龙门龙须菜龙卷风龙井龙头拐杖到龙的传人。真应上一句老话:龙行一步,百草沾恩。似乎龙就是中华民族的化身。龙头龙尾龙眼龙嘴龙腾龙飞,霎时间掀起一阵新的拜龙狂、一阵龙时髦,买条印龙的手绢也应时也吉祥。历史真是一本糊涂账,稀里糊涂拉着人们盲听盲从。
关于龙的由来,已有众多文人做了详尽的考证,其说不一。但其中一种推测与我不谋而合,即龙的形象来源于闪电。人活着一日也离不开水。在尚不能解释和掌握大自然现象的古远年代,人们靠天吃饭,干旱则禾枯是灾,雨肆则河淹是祸,吉凶难测,归之于神。
每当天落大雨,狂风大作,黑云翻滚,闪电穿过层层乌云照亮天宇。风雨雷电是一齐来的,古人便以为这出没云端的闪电,就是兴云降雨的神。冥顽未凿的大脑,便从狰狞刺目的闪电形象,臆造出龙的形象来。龙一形成,即被人们顶礼膜拜;乞求甘霖,惧怕洪害,龙便是生灵祸福的主宰者,一种至高无上令人生畏的象征形象。比起中国其他动物象征形象,如鱼如猪如马如凤皆不同。这些形象或敦厚或善良或雄强或喜庆,而龙散发一股凶恶狰狞的气息:火眼金睛,张牙舞爪,喷发烈焰。人造的形象都是心理的形象。面对这咄咄逼人法力无边的神龙,人们既讨好又恐惧它,为此,好龙的叶公也怕龙。
龙的形象深深透入中国文化,不止于它能呼风唤雨,统管江河湖海,更由于它还曾是皇权的象征。皇帝为了加强统治,将龙以自比,自称真龙天子,穿龙袍坐龙椅睡龙床乘龙舆住龙宫。在封建时代,惟皇帝一切用品,以龙形为标志为装饰为符号为代号。皇帝对龙有专用权。皇帝再聪明不过,这一下,就把神对人的威慑,变成人对人的威慑,把靠天吃饭改为靠皇上吃饭。不单皇上,七品知县也是衣食父母。天上的龙,成了地上的龙,生灵的主宰换作皇帝。龙的形象与皇帝的形象合二而一,这就给人们以双重的心理负重。忽而龙颜大悦忽而龙颜大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命如蝼蚁的小百姓则不能自已。令人很难体会昔时龙的威严龙的骄横龙的专治;辛亥革命推翻龙座,但龙的阴影并未在中华大地消逝。
龙年闹龙,这里反龙,为了给龙以清醒以反省以沉思,为了使龙永远只作为一种造型一种装饰一种古老的艺术图形,为了使龙不再变成神或变成人!人们再不遭受它的扼制与愚弄。那就要再不靠天吃饭靠龙吃饭靠谁吃饭,而是自信自强,把命运真正并完整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1988年2月12日
作家出版社推荐
《冯骥才散文》
冯骥才 著
作家出版社
澳门文学丛书(第五批)出版:用文字描绘城市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 新书发布
聚焦反扒警察的电视剧《黄雀》热播,同名小说出版;王小枪:尽可能往人的内心深处多走一步
排版:邓 宁
编辑:祁创祎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来源: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