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央视名嘴王小骞,主持了多年的国民节目《交换空间》,她的节目告诉我们,家是可以被改造的,多少家庭因为这个节目加入到改造行列,大家对她十分喜爱和信任,这位曾经的国民主持人,为何会一步步沦为“吃人血馒头”的争议人物?
[吐舌]从《交换空间》的国民“小骞姐”,到被千夫所指的“人血馒头”带货网红,她曾是无数家庭的信任符号,如今却跌下神坛,成为众矢之的。
她不仅高调宣扬国外生活,更是利用亲情、甚至逝者哀思“吃人血馒头”带货。
王小骞究竟经历了什么?如今的她是何处境?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从央视脸到带货嘴曾经的央视名嘴王小骞,主持了多年的国民节目《交换空间》,她的节目告诉我们,家是可以被改造的,多少家庭因为这个节目加入到改造行列,大家对她十分喜爱和信任,这位曾经的国民主持人,为何会一步步沦为“吃人血馒头”的争议人物?
王小骞的转型之路,起步几乎是完美的,她手里握着一副王炸:长达23年的央视履历,一张被《交换空间》等王牌节目印证过的国民熟脸,这份由国家级平台背书的信任,是她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当她投身直播带货时,这份信任迅速变现,百万粉丝蜂拥而至。
观众们起初是买账的,他们相信的,是那个穿着白衬衣、牛仔裤,亲切地和装修师傅聊天的“小骞姐”,他们认为,从她直播间里出去的东西,就像从央视的演播厅里说出的话一样,可靠。
然而,信任一旦开始和商业利益牵扯,崩塌的风险便如影随形,很快,有网友发出质疑,称自己正是冲着她前央视主持人的身份才下的单,结果到手的东西却疑似假货,这种指控,无疑摧毁了大家对她长期以来建立的信任感。
更让老观众感到陌生的,是她应对舆论的方式,过去作为媒体人,她习惯于接受公众的审视和监督,可如今,面对直播间里雪片般的负面评论,她的选择是删除,这一举动,清晰地画出了一条界线:她不再是那个传递信息的桥梁,而是一个需要维护商业利益、主动筛选舆论的商人。
信任,就这样在一次次交易和控评中,被无情地瓦解了,当然,我们也能理解她转型的部分动机。
据说央视工作压力巨大,薪资待遇甚至不如地方台的综艺主持,为了给家庭,尤其是给41岁高龄才生下的女儿“早早”提供更好的生活,这条路或许是她眼中的最优解,但这份苦衷,并不能完全抵消她对公众信任的损耗。
人们记忆中的王小骞,朴素、接地气,代表着一种务实而大众化的生活美学,可如今,她的公众形象完成了一次彻底的颠覆。
在遥远的以色列死海,她浑身涂满黑泥,身上那件价值两万的泳衣在镜头里格外显眼,她在视频中极力盛赞着异国风光和产品的神奇功效,言语间的推崇溢于言表,她的宣传文案里,频繁出现巴黎的时尚元素,她的厨房里,国外的厨具被赞誉为远胜国货。
从豪车、名表到奢侈品包,她的社交平台变成了一个展示全球化奢侈消费的橱窗,这与她在央视期间低调内敛的风格形成了剧烈的反差,于是,“国内赚钱国外花”的批评声四起,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仇富心态,其背后,是观众对她价值观的否定和批判。
人们怀念的,是那个穿着牛仔裤、能代表“我们”普通人生活向往的文化符号,而不是一个炫耀着“她们”那种遥远生活的消费符号,当一个公众人物不再与大众共享价值认同,而是成为消费主义的代言人时,她也就主动割裂了与昔日观众的情感连接。
最让公众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她将人类的真实情感,巧妙地置换为精心设计的营销脚本,无论是亲情、哀思,甚至是健康危机,似乎都成了她商业叙事中的一环,这种对情感的工具化使用,是她引爆最大争议的根源。
她曾分享女儿“早早”被诊断患有“矮小症”的经历,这是一个足以引发无数父母共情的家庭困境,然而,就在讲述这段心酸历程的视频中,镜头里却“恰到好处”地出现了女儿使用某款产品的画面,而这款产品,又与其带货的商品高度相似。
亲情的分享,瞬间蒙上了营销策划的阴影,如果说利用亲情还留有一丝温情脉脉的伪装,那么悼念同行朱媛媛的事件,则彻底撕下了这层面纱,在朱媛媛因病去世后,王小骞发布了一段悼念视频。
视频里,她妆容精致,面带微笑,甚至还翘着二郎腿,她自称与逝者是老乡,视频中却没有任何一张二人有过交集的合照。
这种与悲伤基调格格不入的表演,让人心生疑虑,而更令人咋舌的操作是,这段悼念视频发布仅两小时后,她便无缝衔接地开启了直播卖货,哀思被置换为吸引眼球的段子,情感本身被彻底掏空,“吃人血馒头”的指责也因此铺天盖地而来。
就连她和丈夫的健康状况,似乎也成了潜在的“脚本”,夫妻二人因为有家族病史而去做了肠镜检查,结果令人心惊:王小骞查出3个息肉,而她的丈夫谭江海,竟查出了13个,她将这一极为隐私的健康信息公之于众,很难不让人联想,这是否在为未来某场健康类产品的带货进行“预热铺垫”。
王小骞与家人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曝光后,也有网友认为是遭到了流量的“反噬”,那些靠欺骗去赚取利益永远是不值得同情的!
信息来源:
来源:墨染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