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秋分至,武汉广袤的田野乡间奏响了热烈的丰收乐章。黄陂区的智慧农场里,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按照预设路线高效作业,精准地将金黄的稻谷收入“囊中”;东西湖区的植物工厂里,绿叶蔬菜摆脱了季节束缚,实现全年循环丰收;武汉国家农创中心里,科研人员通过基因技术选育抗
9月23日,秋分至,武汉广袤的田野乡间奏响了热烈的丰收乐章。黄陂区的智慧农场里,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按照预设路线高效作业,精准地将金黄的稻谷收入“囊中”;东西湖区的植物工厂里,绿叶蔬菜摆脱了季节束缚,实现全年循环丰收;武汉国家农创中心里,科研人员通过基因技术选育抗病更强、产量更高的新品种,从源头上守护餐桌安全……
这些正是英雄城市聚力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样板的生动缩影。2025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26.09亿元,增速4.1%;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收窄。
武汉的丰收,早已超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意象,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让丰收的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晒秋
智耕潮
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澎湃心脏,深植于科技创新的沃土。武汉筑牢农业科技根基,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如春笋破土,一座面向未来的“种业硅谷”正在长江之畔加速崛起。
光谷科学岛上,我国首个种业大科学装置——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神农设施)主体工程开建在即。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生育周期表型检测能力,引领我国农业育种技术向智能数字育种技术迭代升级。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里,院士团队云集,国家级创新平台林立,近900家企业在此孵化成长,已成为汇聚高端资源、催生硬核成果的“超级强磁场”,在生物种业、兽用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等赛道跑出多个全国乃至全球“领头羊”。
全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技术”推广如火如荼,数字化精准作业版图迅猛扩张。在黄陂永旺智慧农场,农民轻点手机,万亩良田的灌溉尽在掌握,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机如“空中绣娘”,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创下全国油菜大面积单产新高的“中油杂501”等武汉“金种子”入选国家推广名录;武汉金龙畜禽运用AI、物联网和5G技术,仅需3名人员即可管理近万头猪,在汉年出栏量超80万头,成为托起市民“放心肉”餐桌的重要力量。
蔡甸区规范化农田
链跃升
在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产业能级跃升是核心引擎。武汉以全链条协同升级的方式,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现代都市农业标杆。
作为市级战略平台,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提速加码,剑指预制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三大农产品加工新赛道。截至目前,玉湖冷链、中交卖货郎已投产运营,广东恒兴、浙江五芳斋、湖北农发等一批行业龙头抢滩入驻,重点项目进展势如破竹。
“品牌强农”战略结出硕果。“蔡甸莲藕”荣登“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金榜,品牌价值跃升至36亿元。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江城百臻”汇聚120余家翘楚企业、300余种农特精品,品牌价值一举突破200亿元大关。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直播带货点燃多元增长引擎,15个4A级以上乡村休闲旅游景区串珠成链。上半年,乡村休闲游吸引游客近3700万人次,收入超108亿元。
靠山小镇花卉基地
绘新颜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广袤乡村的宜居宜业、和谐美丽是不可或缺的底色。武汉乡村正以生态绿、产业金、文化红,绘就一幅生机盎然、令人神往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武汉积极探索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路,“周一到周五中心城区是中心,周六、周日新城区是中心”的休闲消费新图景日益清晰。农家乐、精品民宿、康居养老等业态如雨后春笋,成为紧密连接城乡的“金纽带”。
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效显著。黄陂区实践案例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综合类典型案例,为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
全市新一轮和美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区域,谋划项目近500个。黄陂王家河街道、江夏五里界街道入选省级样板带;蔡甸区玉贤街道农力村荣膺“全国文明村”,其创新的“三字经”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推动产业向农文旅融合华丽转身。
深挖生态与文化“富矿”,探索价值转化新路。蔡甸区桐湖创新“以鱼治鱼、以鱼治水”模式,推行“湖泊水质保证金”“生态积分”等机制,重现鹭鸟翩跹的生态美景,同步推动渔文化申遗,实现生态、文化、产业“三赢”。曾经的省级贫困村黄陂区杜堂村深挖“木兰文化”宝藏,引回能人“掌舵”,成功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木兰花乡”,完成了从“空心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华丽逆袭。
新洲区旧街街道“一村一品、一湾一景”,打造油菜花海、茶香村落等特色景观,带火农产品销售;蔡甸区火焰村吸引社会资本建成“十里莲华·养心谷”,获评全国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新洲区凤凰镇整合资源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实现产业融合与环境提升“双丰收”……
从城市近郊到广袤腹地,武汉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打造和美乡村重点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培育乡村休闲游重点村和精致农业重点园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643个和美乡村示范村湾。
丰收的喜悦
强治理
乡村善治是振兴基石,农民增收是发展标尺。武汉以改革锐气破解超大城市乡村治理难题,蹚出一条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改革驱动的特色善治之路。
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为乡村善治注入最坚实的“定盘星”。黄陂区凤凰寨村党支部创新打造“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服务品牌,党员亮身份、践承诺、领任务,组建专业服务队,发放“连心卡”,搭建“湾头议事会”“点菜栏”等平台,村民“点单”形成实事项目清单,党组织的凝聚力看得见、摸得着。
治理“微创新”,激活内生“动力源”。武汉全面推广积分制管理,移风易俗润物无声。数字化赋能治理在乡村遍地开花,“鄂参与”小程序打造云端“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诉求“一键直达”、响应“分秒必争”。
作为全国整市试点,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实现从“被动登记”向“主动赋能”跨越。构建四级服务体系,街道服务站全覆盖。建立资产资源数据库,开发“数据驾驶舱”、引入AI智能撮合系统,实现“以图查地”,交易全流程驶入“数字快车道”,有效盘活“沉睡资产”。
治理有效的最终落脚点是产业兴、百姓富。江夏区锦绣村面对闲置土地和“沉睡”的集体资金,率先成立强村公司,创新“村集体以土地、农房入股,村民小组以资金入股”模式,让村民变股民,引入专业团队成功运营“江夏里·武汉老码头”项目,开业数月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营收突破600万元,项目估值已超亿元。
长江潮涌,创新激荡。在“党旗扬·三农强”的旗帜引领下,科技为田野植入“智慧芯”,产业重塑乡村“价值链”,治理凝聚发展“向心力”,乡村焕发时代“新容颜”。
蔡甸区消四乡的田地
来源:武汉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