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下午,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三届长三角高端产业及金融服务大会系列专场活动——“融合共生 智创未来,AI+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光大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
9月18日下午,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三届长三角高端产业及金融服务大会系列专场活动——“融合共生 智创未来,AI+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光大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办,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上海市工具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支持,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专精特新专委会、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北京企企科技有限公司、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承办,上海银行、上海市物流协会、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上海电器行业协会、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协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代表约23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由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秘书长王惠珍主持。
市工经联、市经团联会长管维镛表示市工经联(经团联)致力于在中国工博会期间组织高峰论坛及专场活动,本次会议是六场专场活动的第一场,得到了市经信委、促进会等联合主办单位、支持、承办、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已占GDP的45%,以工业服务业为主要内涵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市产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市工经联紧密联合促进会等相关协会,协助市经信委进一步推进AI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共创生产性服务业的辉煌未来。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副会长俞少俊介绍了促进会在推动“AI+工业服务业”及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工作。他说到,在标准引领方面,促进会牵头制定《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数字化转型指南》、《生产性服务业工程数字化设计通用要求》等多项标准;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对接方面,举办“AI+产业互联网”、数智化工业物流等系列沙龙;在人才培育方面,举行“数智赋能、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等每年一度的高级研修班。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产业互联网等工业服务业重点领域应用的逐步深化,“十五五”期间,AI和工业服务业将实现高速融合,促进会将贯彻工信部、市委、市政府相关精神,引领本市工业服务业紧着AI浪潮,实现产业能级的跃升。
市经信委生产性服务业处黄珺楠对上海工业服务业发展政策进行了解读。他首先介绍了本市工业服务业相关文件的出台背景,指出生产性服务业迎来第二次发展浪潮,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是此次发展浪潮的主要特点。因此,本市聚焦面向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即工业服务业,推动其发展是恰逢其时,也是大势所趋。为了提升工业服务业对于产业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发挥本市所具有的“制造底蕴+高服务能级+国际化平台”综合性竞争优势,市经信委牵头编制了《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配套资金扶持政策。黄珺楠还就《行动方案》内容和配套资金的扶持方向进行了讲解,并表示市经信委将优化政策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欢迎企业向市经信委生产性服务业处或促进会反映诉求。
主旨演讲邀请著名服务业数智化服务商、银行、律所/仲裁院、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四类机构代表,从数字化赋能、金融赋能、法律赋能、园区赋能等四个方面,为参会企业代表带来AI加持下实现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AI智能体驱动服务业ERP软件“大显神通”。北京企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岳海全以“AI时代的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如何重塑经营管理——最佳实践解析”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较之传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具有提供定制化服务、客户高度参与、产品为人的知识和能力、高度专业性以及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步等特性,企业管理过程中面临降本难的问题。企企科技通过打造嵌入AI功能的服务业ERP软件,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AI辅助的战略决策、项目管理、以及客户管理等功能。他还分享了AI报表洞察、AI合同录入、AI知识库问答等应用场景。
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支撑科创企业做大做强。上海银行总行营业部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助理林航就上海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对于工业服务业的支撑进行讲演。他分享到,上海银行是本市唯一一家在大零号湾、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三区获批科技专营支行的银行。截至2025年6月末,上海银行面向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800亿,近三年平均复合增速37%;服务科技型企业超过19000户。他介绍到,上海银行围绕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冲刺期、成熟期等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和特点,开发了科技履约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研发贷等金融产品。
法律、仲裁服务为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性服务交付项目保驾护航。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国际业务部主任陈军、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案件审理部部长叶慧慧就生产性专业服务(法律服务)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进行了演讲。陈军指出,总集成总承包项目交付时出现的法律纠纷往往难以归因,与其“事后”做无用功,不如在“事中”阶段,引入专家团队就原材料、设计方案、设备等进行审查评估,并监控至项目交付,以化解事后出现争议时的定责困难。
叶慧慧介绍了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的发展情况,并就仲裁较之诉讼在时间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申请仲裁的流程进行了详细讲解。
以AI等技术为抓手,提升园区整体价值创造能力。金石湾功能区总经理魏兴分享了AI在功能区中的应用。金石湾功能区位于金山新城核心区,占地136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获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重点培育园区、上海化工品交易市场等荣誉。近年,园区以AI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基于服务的价值创造”,以实现园区的转型升级。如与阿里云、德易检测合作,打造建设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园区企业共享德易检测的检测服务;与新榜合作,上线“声量通”系统,基于AI技术,实时捕捉品牌动态、竞品信息、消费者反馈与市场趋势,为园区企业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服务。
2025年被普遍认为是“AI智能体元年”,AI产业化应用势不可挡。圆桌会议环节,上海泓明供应链有限公司、上海黑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智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阳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脉链集团等企业代表分别就各自企业在AI应用上的特点、心得、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圆桌会议由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燕飞主持。
上海黑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崇明表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和面向大型企业的完全不同。面向中小微企业,关键要促使企业迈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产品服务要价廉,还要易操作;而面向大企业,服务主要是打通企业内各个系统,打破数据孤岛。他指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定制化程度极高,而高能级的服务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目前黑湖科技在研发AI生成代码技术,使客户的IT团队可以按需自行生成代码,以降低购买定制化服务的成本。
上海华阳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总监刘铁安介绍到公司主要在数据采集、预测性维护所需的数据分析、运维的决策支持等方面使用AI技术。他还就数据质量以及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决策的影响分享了自身观点。
上海泓明供应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沈翊谈到,公司已不仅仅是供应链管理企业,经过十余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信息的积累,已经形成高质量的语料库,通过运用AI技术,可以提供重大事件(如美加增关税)的预警服务,助力企业提前进行战略库存。她还特别强调在开展数据资产业务时需务必注意数据安全,以避免数据安全的合规性问题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绊脚石。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廖康介绍到,贝岭目前正开发汽车充电桩、光伏储能、智能插座等领域的芯片市场,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算法加持,将免校准功能植入物联网计量芯片中,降低客户生产充电桩、智能插座产品的难度。
上海海智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海涛介绍了非标工业品交易平台的复杂性,他说道,非标工业品订单和工厂的匹配涉及到生产设备型号、工艺、原材料、产品尺寸等多方面,公司在创业初期,匹配工作效率较低。通过开发运用二十余种智能体,公司实现了非标工业品的“按图索骥”。他指出,公司的发展得益于AI底层技术的成熟,如多模态大模型、开源的图像识别大模型愈发成熟,为公司的底层技术开发节约了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脉链集团市场部负责人黄洋介绍了公司基于AI应用的商业模式。脉链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将自身电动工具品牌CROWN授权其他工厂生产,通过AI和产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产品制造价值链全流程的透明化和质量可追溯,保障链上各工厂利润分配的合理化,并维持品牌形象。
此次会议是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继去年联合主办“第24届中国工博会推进数字供应链服务模式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后的又一次工博会相关活动。促进会将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协助市经信委树立“AI+工业服务业”企业标杆,助力工业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企业提前布局,以AI为新动能,实现降本增效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来源: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