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价格屠刀”挥向日本!中国电动两轮车10万日元颠覆市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5:23 4

摘要:全球最大的电动两轮车企业雅迪正式向日本市场发起进攻!2025年夏季,雅迪携两款电动轻便摩托车“摩登”和“K2”登陆日本,其中“摩登”定价仅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50元),比本田同级产品便宜60%,甚至低于本田汽油摩托车“SUPER CUB 50”(24.7

一、中国两轮车巨头破冰日本市场

全球最大的电动两轮车企业雅迪正式向日本市场发起进攻!2025年夏季,雅迪携两款电动轻便摩托车“摩登”和“K2”登陆日本,其中“摩登”定价仅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50元),比本田同级产品便宜60%,甚至低于本田汽油摩托车“SUPER CUB 50”(24.75万日元)。这一颠覆性定价策略与比亚迪在四轮车市场的打法如出一辙,日媒惊呼雅迪为“两轮车领域的比亚迪”。

雅迪的日本合作伙伴——正规进口代理商HASEGAWA MOBILITY(大阪市)已启动销售布局。记者实地试驾反馈,雅迪电动车静音性、加速性能和乘坐舒适性均超出预期,其60公里的续航里程也超过本田电动轻便摩托车的53公里,虽不及燃油车400公里的续航,但完全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二、价格屠夫背后的全球制造霸权

雅迪的低价优势源于中国制造的规模化效应垂直整合供应链。2022年中国两轮车总产量达1900万辆,其中电动化渗透率40%,而雅迪以465万辆的年产能独占全球电动两轮车市场70%的份额。通过量产摊薄成本,雅迪将每辆车生产成本压至极致,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定价主导权。

其全球化布局早已启动:2007年进军海外市场,在东南亚建立年产50万辆的制造基地,2023年越南市场销量逆势增长36%。雅迪以“电费仅需油费3.7%”的极致经济性,改写短途出行经济账。

⚠️ 三、攻克日本市场:安全性质疑与破局之道

日本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品质疑虑是雅迪最大挑战。调查显示,63%的日本用户将安全可靠性列为首要考量,近年动力电池事故频发加剧了这种谨慎。

雅迪的应对策略直击痛点:

合规性改造:严格符合日本JIS工业标准,强化制动系统,通过2000小时道路测试的车架结构。安全优先设计:采用IP67级防水电池仓和不可拆卸电池设计,杜绝用户私自改装风险。技术透明化:在埼玉产品发布会上重点展示安全测试数据,重塑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

四、合作共赢:联手日本巨头发力共享出行

除了直面消费者,雅迪还通过合作渗透日本市场。2025年2月,雅迪与NTT docomo子公司DOCOMO BIKESHARE合作开发共享电动自行车,计划用于其共享单车服务。

该车属“特定小型助力自行车”类别,最高时速20公里,不具备人行道行驶模式(无6km/h特例模式),侧重道路安全。DOCOMO BIKESHARE社长武冈雅则表示:“目标是打造融入生活的出行工具”。实证实验将于2025年春季在东京以外地区启动,逐步扩大范围。

五、全球战略:分层竞争与生态重构

雅迪的日本攻略是其全球战略的缩影:

发达国家市场:考验技术合规与品牌溢价,通过安全认证和本地合作破局。新兴市场:侧重成本控制与场景适配,如东南亚主打“油电差价”经济性。

面对2025年日本尾气排放新规(50cc以下燃油摩托车将减产40%),雅迪抓住政策窗口,以环保合规产品承接传统燃油车用户转型需求。而本田等传统巨头面临转型阵痛,其电动轻便摩托车30万日元的定价在雅迪面前缺乏竞争力。

六、未来目标:3%份额只是起点

雅迪计划到2030年在日本年销售1万辆,仅占日本两轮车出货量的3%。这一目标看似保守,实则为长期战略埋下伏笔:

产品矩阵扩张:从轻便摩托车向更多车型延伸,覆盖通勤、休闲等多场景。渠道网络建设:借助4万家全球门店经验,在日本构建售后服务体系。技术持续迭代:提升续航里程,优化充电体验(目前不可拆卸电池设计仍是短板)。

结语:一场两轮车行业的全球革命

雅迪进军日本,标志着中国制造从“成本优势”向“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转型。它不仅是价格竞争,更是制造体系、技术路线、市场认知的全面碰撞

正如电动车颠覆汽车产业,两轮车的电动化浪潮也将重构短途出行生态——从能源管理到智能互联,从共享出行到储能应用。雅迪能否成为“两轮车领域的比亚迪”,不仅取决于价格利刃,更取决于能否用安全与可靠赢得日本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来源:一丝不苟光束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