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敖其镇赫哲村联合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社会实践小队,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聚焦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与主题宣讲等形式,为敖其镇民族文化及生态文明发展注入专业思考与青春动能。
近日,敖其镇赫哲村联合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社会实践小队,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聚焦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与主题宣讲等形式,为敖其镇民族文化及生态文明发展注入专业思考与青春动能。
两支社会实践小队首先对敖其镇代表性的乡村文旅项目进行了系统考察。在敖其湾影视城,队员们了解到这里曾是革命历史影片《松花江上》的取景地,现存建筑真实还原了东北抗战时期的历史风貌。队员们提出,可进一步借助“影视IP”效应,开发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将革命精神传承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为敖其镇打造独具吸引力的文旅新名片。在龙源赫哲水寨,团队了解到以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打造的水上娱乐及温泉休闲项目,其“可参与、可体验”的运营模式,不仅展示了赫哲人“逐水而居”的生态智慧,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为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经验。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作为本次实践调研的核心焦点,两支小队深入探讨了非遗传承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包括传承机制、创新实践和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在赫哲文化艺术中心,非遗传承人马华馆长不仅向队员们展示了精湛的鱼皮画及桦树皮制作工艺,更特别介绍了其引入数字化技术推动非遗传承的创新实践。通过三维扫描、数字建模等方式,传统纹样和制作工艺被转化为可存储、可传播的数字资产,将非遗传统技艺与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相融合,既保证了传统技艺的原真性记录,也拓展了非遗产品的展示与销售渠道,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活力。
为进一步了解赫哲村发展的真实需求,赫哲村党支部书记与实践团队开展了专题座谈,座谈详细介绍了目前赫哲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队员们结合专业背景,逐一记录、分析问题根源。在赫哲村特色产业园,队员们进一步体验了以鱼皮工艺为核心的文化展示,敖其镇赫哲村通过“绿色生产+文化传播+体验研学”的模式,不仅提升了非遗产品的标准化和传播力,还成功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典范。
此次活动的开展,是敖其镇推动学研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新的探索。师生团队凭借专业视角为赫哲族的乡村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也深化了对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下一步,敖其镇将继续通过高校与地方的紧密协作,为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为生态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双赢格局。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