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全新组建荔枝新闻中心,整合报道队伍,梳理工作流程。以全国两会报道为契机,注重策划引领、创新报道方式,强化技术赋能新闻全链条,通过“场景化、流程化、平台化、特色化”理念,综合运用视听新技术,为传播效果赋能。
摘要: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全新组建荔枝新闻中心,整合报道队伍,梳理工作流程。以全国两会报道为契机,注重策划引领、创新报道方式,强化技术赋能新闻全链条,通过“场景化、流程化、平台化、特色化”理念,综合运用视听新技术,为传播效果赋能。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江苏台”)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强化新闻立台为先手,于2025年2月成立荔枝新闻中心,推动新闻力量整合、业务流程融合、传播机制耦合,积极探索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践路径。
作为荔枝新闻中心成立后的“首仗”,江苏台把2025全国两会报道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也作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契机,全力以赴、用心用情。据统计,截至全国两会闭幕,江苏台各刊播平台共开设40多个专题专栏,对20场重要活动进行网络直播,发布原创稿件1200多条,全网点击量超11亿,收获50多个热搜、多条全网爆款;收听收视率位居省级媒体前列。可以说,在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中江苏台全域影响力显著提升,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效应彰显。
一体化谋篇布局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江苏台从顶层设计上进行变革,焕新组织架构,打造旗舰平台,锻造深融优势,释放一体效能。
全新组建新闻中心。依托全台各类新闻传播资源组建荔枝新闻中心,台层面专门成立荔枝新闻中心工作委员会统筹调度,突出以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构建起“核心团队和核心平台充分融合、一体运行、高效集约、面向互联网”的新型组织架构,并将改革落脚于带动人才、带动精品、带动经营、带动平台。强化“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垂类深耕拓宽发展领域、以主责主业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的理念,深度整合全台新闻资源,真正实现核心新闻采制团队与大小屏运营团队的一体化运作,不断扩大江苏台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版图。
全新定位荔枝新闻。荔枝新闻中心以移动互联网为主战场,以旗舰平台为主牵引,强化“移动优先、多屏并重”。江苏台明确集各方之力做强荔枝新闻这一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将其打造成深耕江苏、面向全国的航母级传播平台、全国头部新闻平台,并以荔枝新闻为牵引,带动新闻板块整体性重塑,全面探索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全面加强新闻采编播能力建设、原创内容生产、平台运营和AI技术赋能,全面提升新闻全网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新的组织架构和平台布局之下,生产关系进一步理顺,生产力强劲迸发。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中,荔枝新闻中心以传播效果最大化为目标、人员队伍一体化为抓手,派出140人的前方报道团队开展全国两会报道,台网各环节充分融合协同。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前方报道队伍不再按照媒体形态划分,而是根据生产传播工作链条分组,按照“兵种”编组作战,确保主力军全面向主平台集聚。前方共设置包括宣传统筹组、前方报道统筹组、随团报道组、代表委员履职和深度报道组、演播室访谈组、评论组、接片和演播室摄像导播组、对央视央广及市县媒体通联组、美编包装组、新媒体运营组、主持人组、技术保障组等12个大组,与后方团队密切配合。前方报道统筹组、随团报道组、深度报道组、演播室访谈组、评论组组成“内容生产组”,负责生产广播电视新媒体全平台需要的内容产品;以新媒体运营组为主,包括对央视央广及市县媒体通联组、总台后方广播电视编辑部在内的“运营组”,一方面做好内容生产组原创内容的快速分发;另一方面紧盯网上舆论热点,尤其是做好全国性热点的运营和引导,两大组别密切协同、高效联动,努力最快抢到第一落点、最大化发挥传播效应。
《数说两会 大国小鲜》宣传海报。
一体系化流程再造
荔枝新闻中心成立后,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再造,积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 作机制和评价体系。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正是对新流程、新机制的一次重要磨合和重要检验。
明确“1+5+3+7”融合报道机制。江苏台以荔枝新闻中心为主体,统一呼号、统一采访标识,构建起“1+5+3+7”的全国两会融合报道机制,即以重点打造的荔枝新闻为主传播平台,以江苏卫视频道、江苏新闻频道、江苏新闻广播、inJiangsu我苏及“江苏新闻”社媒矩阵等5个传播平台为重要支撑,以代表驻地演播室、北京荔枝大厦演播室和南京总部演播室3地演播室联动会场内外,以7语种海外账号开展对外传播,共计推出40余个挂标专题专栏和融媒内容产品,融合立体传播,形成强大声势。
构建全媒体评价体系。荔枝新闻中心建立了包括日活量、发布量、转赞评论量、粉丝量、热搜量等在内的传播效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创新创优和精品生产权重,以流量和效果评价优劣,让大流量、正能量和高质量真正成为共同的自觉追求。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根据全媒体评价体系,对表现优秀的作品给予激励,形成鲜明示范效应。
采取“合纵连横”传播战术。通过省域间媒体联合、省市县融媒联合、国内外同行联合,形成跨媒介、跨平台的“连屏共振”效果。全国两会期间,江苏台共计推出跨省联动项目10多个,《在一起,就会了不起》围绕落实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与广州日报联动,展现出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双向奔赴;《报告里有“我”》联合北京、上海等50家广电融媒,向网民广泛征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真切感受,活动推出仅仅12小时,就征集到来自各地网民的百余条视频、图文及音频,点击量超1200万;全国两会闭幕之际,联动广东、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等地主流新媒体,共同发起“大省勇担当·在一起有力量”融媒体联动策划,绘制了一幅横贯大江南北的发展图卷。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经济大省挑大梁、乡村全面振兴等话题,推出“天南海北·融媒联动”“同一份使命 同一份期待”“同饮一杯水”等跨省联动项目,引发广泛共鸣。在与市县融媒的联合方面,充分发挥全省三级媒体“一张网”联动优势,加强与省内13个设区市媒体和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深度融合,江苏台推送全国两会内容被使用3000多条次,数量同比增加50%,合力唱响全国两会好声音。
多维度内容创新
内容是媒体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成立荔枝新闻中心,就是为了推动优质内容源源不断涌现。江苏台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注重策划引领、创新报道方式,既有全景展现,也有微观呈现,既有面向大众的广域覆盖,也有分层分类的精准传播,有效传递党的声音、凝聚百姓力量、提振发展信心。
强化核心宣传。全国两会报道中,聚焦核心宣传,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形象是重中之重。会前,江苏台全平台集中推出“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成就报道,主题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向新图强显身手》、短视频《不负殷切嘱托 一笔一画绘出奋进江苏》《江苏有看头!》等,全方位展示了江苏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的发展成果,晒出亮眼答卷。会中,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下团组”报道,严格按照发布计划,抢抓第一时间、第一落点。如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18时16分,全媒体矩阵迅速在首页首屏首条位置转发相关短视频;18时30分,《江苏新时空》头条播发消息和预告;19时23分,央视《新闻联播》消息刚一结束,江苏台全平台迅速推发5分30秒长消息;22时,在江苏卫视推出《我与总书记面对面》《总书记和我们心连心》等反响报道, 生动呈现互动场景。突出移动优先,每天高频次推出《我与总书记面对面》《总书记和我们心连心》《总书记在江苏团的“互动时刻”》《习习暖意乘风起》等原创短视频、互动产品,刷屏朋友圈。全平台、快节奏、大声量,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得更快、更开、更广。
强化原创生产。从程序报道、报告解读、履职风采、民生热点等不同角度切入,扩大全国两会报道影响力。如《V观两会》以记者打卡出镜的方式,快速传递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温度;《两会热词透视》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绘制未来美好蓝图;《从一线到会场》以别出心裁的“穿越式”设计,激发青年群体关注度;《数观两会》以数据为核心,直观分析全国两会热点话题;《带着调研上两会》《议案建议诞生记》采用会前、会中跟踪记录的报道形式,以“连续剧”的方式生动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新经济观察”《新物种侦察记》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新经济样态,《跟“投”!天使投资人一天在忙啥》等一批报道以独特视角观察江苏初创企业、创业团队及民间资本,以鲜活具体的案例讲好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中国故事。
《V观两会》宣传海报。
强化舆论引导。设置专业评论团队,进行有力舆论引导,是江苏台这次全国两会报道的一大特点。推出《两会特评:践行嘱托挑大梁》《两会主播说》《全国两会 热点直说》《两会观察室》《地评线》《全国两会地方谈》《热议盛会 融媒联动》《两会青年说》等一大批原创新媒体评论,多视角解读大会精神,舆论引导有力有效。3月6日起推出“两会e事厅”专栏,分别就经济大省挑大梁、民营企业发展、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电视理论栏目“时代问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做客演播室解读,既体现思想深度,又传递理论温度,全网传播量达3600万,让政策理论阐释接地气、有实效。
强化互动运营。创意推出H5《AI绘蓝图 报告里的我》,嵌入朋友圈,邀请网民选取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关注的关键词,运用AI个性化生成个人专属海报,众多网民踊跃参与、主动分享,阅读量破千万。这一互动产品不仅增强了用户参与感,还通过社群传播,让全国两会报道广泛扩散,成为连接个体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有效桥梁。
H5作品《AI绘蓝图 报告里的我》首页。
全方位技术赋能
当下传播环境中,先进技术的引领驱动作用越发凸显,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生态链。江苏台着力强化技术赋能新闻全链条,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与荔枝新闻中心深度对接,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生产传播各环节。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按照 “场景化、流程化、平台化、特色化” 理念,江苏台综合运用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扩展现实(XR)、虚拟穿屏、虚拟主播等视听新技术,开启沉浸式体验,为传播效果赋能。多款融媒体产品创意新颖、语态青春,频频“出圈”。江苏台将人形机器人引入全国两会报道,推出荔枝新闻人形机器人记者“苏小麦”,依托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进行交流互动,完成采访任务,并通过数据分析为新闻报道提供信息搜索支持,既提高生产效率,又丰富了报道形式,科技感满满。在《主播说两会:有一种热闹叫上两会》中,“苏小麦”每日赋诗一首,文采飞扬展望全国两会盛况。此外,推出数字人专栏“AI小然带你看两会”,每天清晨预告当天全国两会日程和看点,收获多个同城热搜;AIGC产品《看!江苏制造的硬核担当》《江苏有看头》累计生成92组高质量镜头画面与67组动态视频;《全息看中国2025!30秒数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KPI”》以动漫等网感形式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数字进行可视化阐释,晒出2024成绩单,绘制2025任务书;《读懂报告关键词》运用智能工具及代表委员、智库专家观点,勾勒2025年中国实干图。科技与创意的深度融合,让全国两会报道形成了更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把新闻做强,把平台做强,唱响主流声音,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是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改革既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也要保持战略定力。江苏台系统性变革的效果刚刚显现,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完善提升,推动全国一流新型全媒体集团建设迈上新台阶。(作者葛莱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
来源 《新闻战线》
编辑 冯路玉
二审 曾敏
三审 陈发文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