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盛夏,《花少7》凭借8.2分成为的“反内卷综艺”口碑黑马。
文|灯泡和麦冬
编辑|影娱先锋
2025年盛夏,《花少7》凭借8.2分成为的“反内卷综艺”口碑黑马。
当真实烟火气撞上精英体面感。
那英和陈数两位年龄相差九岁的姐姐,用“直率赤诚”与“从容精致”两种形态,撕开明星人设的滤镜。
两人的公众形象,恰如镜之两面。
那英作为华语乐坛的“初代天后”,曾凭借《征服》《一笑而过》等金曲奠定江湖地位,却在综艺舞台上因口无遮拦屡屡翻车。
从评价刀郎作品“不具备审美观点”到调侃林志玲“装嗲”,她的“毒舌”逐渐变成“情商低”的标签。
2023年丈夫孟桐的绯闻曝光后,她选择沉默应对,更让公众对她的负面评价升温。
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那英还能红多久”的质疑声浪。
陈数的困境则来自另一个维度。
这位以《暗算》《铁梨花》等作品闻名的演技派,长期以来被塑造成“优雅知性”的代名词。
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冻龄人设”开始瓦解。
48岁坚持“少女感”的自我要求,反而让观众感到刻意。
2024年某时尚活动中,她因“直角肩”造型引发争议,网友直言“毫无灵魂”。
当《花少7》导演组向两人抛出橄榄枝时,没人想到这会成为她们命运的转折点。
一个带着“综艺蝗虫”的偏见,一个顶着“精致木偶”的标签。
两位姐姐在镜头前展开了一场关于“真实”的较量。
节目开播前,观众对两人的组合充满期待。
那英的直爽与陈数的温婉,正常应该构成“刚柔并济”的反应。
但首期节目暴露出巨大的性格反差,这种反差既制造了戏剧性,也为后续的口碑分化埋下伏笔。
在马达加斯加的市集采购环节,两人的生活习惯差异被镜头无限放大。
那英穿着工装裤蹲在菜摊前挑拣茄子,扯着嗓门和摊主讨价还价:
“这虫眼儿得便宜两毛钱吧!”
塑料袋里的芹菜叶子支棱出来,随着她的走动摇晃不停,活脱脱一个“买菜大姨”。
反观陈数,乐福鞋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声响,衬衫在阳光下泛着光,她优雅地拎起青椒闻了闻,轻声询问:
“能帮我切细丝吗?”
连削皮的动作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而这种差异在厨房场景中达到顶峰。
那英举着糊锅底冲出来喊救兵:
“谁来救救我的茄子!”
陈数则有条不紊地颠勺,蒜末在铁锅里爆出香气,动作行云流水宛如专业厨师。
有趣的是,两人最终合作完成的西红柿炒蛋却意外和谐。
那英赋予菜品烟火气,陈数确保摆盘的美感,这道菜甚至赢得了马达加斯加大使的称赞。
节目中期,团队遭遇突发状况,张雅琪的手机不慎落水,小姑娘急得直掉眼泪。
那英第一时间冲过去揽住她的肩膀:
“没事,姐给你买新的!”
转身就掏出手机联系节目组协调赔偿。
她的安慰带着东北人的热乎劲,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迅速安抚了新人的情绪。
而陈数则默默蹲在一旁,用纸巾吸干手机表面的水分,冷静分析:
“如果立刻关机,主板应该不会烧坏。”
她的理性处理为后续维修争取了时间。
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恰似团队中的完美搭配。
更值得看的是两人对“更年期”话题的处理。
当节目组小心翼翼询问能否公开行李箱中的药物时,那英直接开怼:
“这有啥不能说?”
并大方分享保养心得,将私密话题转化为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契机。
陈数则选择低调处理,她在采访中透露:
“我会提前准备好所有可能用到的药品,但不想过度渲染个人健康问题。”
这种沉默,反而让观众看到了成熟女性的克制与自持。
在跨国飞行途中,那英突然兴起,带领全员即兴举办“演唱会”。
她扯着嗓子唱《白天不懂夜的黑》,唱到动情处红了眼眶,龚俊举着手机录像,笑得直不起腰。
这种表现,让观众看到歌坛天后褪去光环后的真实模样。
而陈数则选择在一旁安静看书,偶尔抬头微笑附和,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尽管两人的表现赢得广泛赞誉,但争议从未远离。
节目中期,陈数因“空调事件”陷入漩涡:
她以“小伤风”为由拔掉房间电源,全然不顾同屋那英汗湿衣背。
当那英默默抱着枕头去龚俊房间蹭空调时,观众炸了!
遥控器明明就在茶几上,何必如此极端?
这场风波本质上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
那英代表的是集体优先,陈数坚持个体边界。
有网友批评陈数“精致利己”,也有人为她辩护:
“每个人都有权利优先照顾自己的健康。”
面对质疑,陈数在采访中坦言:
“我习惯了用理性解决问题,但在综艺中可能显得不够'柔软'。”
这种反思反而为她赢得了更多尊重。
那英与陈数的口碑逆袭,实则是内娱“去滤镜”的缩影。
在这个人设批发的时代,观众对“完美偶像”的期待正转变为渴望看到明星展现真实。
那英的成功证明,自身流量褪去后,个人的魅力终将超越“人设”的包装。
她的直爽、热乎劲,这种“活人感”在娱乐圈显得很珍贵。
陈数的价值则在于她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优雅与真实并非对立,克制也可以是一种力量。
她在节目中展现的“职场化处理”能力,经费超支后主动道歉、任务分配时条理清晰,为成熟女性树立了新的榜样。
正如网友所言:
“陈数教会我们,真正的体面不是端着,而是在困境中保持优雅的能力。”
这种转变对整个行业具有启示意义。
这种趋势背后,是观众希望看到的不是精心编排的“表演”,而是普通人真实反应。
而那英与陈数的成功,恰好踩中了这种审美需求点。
如今,《花少7》的旅程仍在继续,那英与陈数的口碑之战也未终结。
但无论最终走向如何,她们已经用行动证明:
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时代,真实才是最重要的,这或许才是两位姐姐带给内娱深刻的启示。
“真正的优雅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句话,适用于整个娱乐圈。
部分参考材料:
广东广电网络|谁让她破防?“歌王”那英在《花儿与少年7》首期录制就泪崩了?.2025
搜狐网|陈数《花少》人设翻车,优雅女神反被吐槽,空调插头引爆争议!.2025
来源:影娱先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