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广安经开区“猫儿沟”夜市因天然凉谷优势成为市民避暑消费新地标以来,四川省广安市公安局经开区公安分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等决策部署,以“夜市经济”安全保障为切入点,以“保安全、护秩序、优服务”为核心,通过多维度举措,实现刑事治安零发案、安全事故零发生、周边交通零
自广安经开区“猫儿沟”夜市因天然凉谷优势成为市民避暑消费新地标以来,四川省广安市公安局经开区公安分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等决策部署,以“夜市经济”安全保障为切入点,以“保安全、护秩序、优服务”为核心,通过多维度举措,实现刑事治安零发案、安全事故零发生、周边交通零拥堵、现场矛盾零升级、涉警服务零投诉的“五零”目标,为夜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立体巡防“织密网”:空地一体,让平安“触手可及”
“每天晚上都能看到警察巡逻,我们做生意特别安心!”夜市烧烤摊主老陈笑着说道。针对夜市19:00至23:00的人流高峰,经开区公安分局构建“定点值守+动态步巡+车巡+无人机空巡”四位一体巡防体系,实现“15分钟步巡一圈、30分钟车巡一圈、1小时空巡一圈”的高频次覆盖,及时发现并依法处理无人机“黑飞”事件1起,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同步推出“亥时警务·经开守护”专项行动,将警力精准投放到夜市商圈、网红打卡地等重点区域,夜市及周边见警率达10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1%,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源头治理“除隐患”:多部门联动,筑牢安全“防火墙”
“摆摊前,一定要对经营范围的电气线路进行自查,煤气罐一定要妥善放置,每日检查……”在夜市专项安全检查中,公安联合街道办、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用电线路、燃气使用、游乐设施等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改插座裸露、设施固定不牢等隐患6处。针对高音揽客、超线经营等问题,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劝阻高音揽客行为35起,规范摊位经营6处,增设临时垃圾收集点4个,夜间清运频次从1次增至2次,经营环境焕然一新。交通疏导方面,联合交警部门开放中梁西溪首府地下停车场,增设临时停车带,实施20:00至23:00交通管制,累计疏导车辆4500余台次,交通拥堵投诉同比下降90%,道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精准服务“暖民心”:零距离对接,化解纠纷“不出摊”
“感谢警察同志,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问题!”群众李女士对民警的调解竖起大拇指。经开区公安分局建立班子成员轮流督导机制,每日夜市高峰时段带队检查,同步收集摊主与群众诉求,推动增设免费停车场、临时垃圾收集点等便民措施12项。依托“巡处一体”模式,现场调解消费纠纷、口角纠纷6起,达成和解率100%。针对人员走失、群众突发疾病等各类突发情况,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高效处置儿童走失12起、中暑事件2起,未引发次生问题。此外,结合夜市人流特点,发放反诈、防盗、食品安全等宣传资料2800余份,覆盖群众超6500余人,有效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科技赋能“提效能”:智慧警务,守护烟火“更聪明”
“通过‘情指行’平台,我们能实时监测人流密度,及时疏导拥堵。”经开区公安分局情指中心民警介绍。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平台,结合无人机和监控设备,对夜市周边20个重点点位进行空中巡查和实时管控,针对夜间治安难点盲点,通过视频巡查发现并处置异常情况15起,提升防控精准度。高峰时段,民警在入口处采取“手势引导+口头提醒”,规范群众行进方向,防止人流对冲拥堵,在聚集摊位点开展定点疏导,确保秩序可控。
协同共治“聚合力”:群防群治,共绘平安“同心圆”
广安经开区公安分局推动成立由政法委、市场监管、城管、交警等8个部门组成的夜市安全管控专班,开展3次实地勘察,梳理出人流管控、消防隐患等12类风险点,制定《广安经开区“猫儿沟”夜市安全管控方案》,明确“公安牵头、多部门协同、全流程覆盖”的工作格局。同时,广泛发动网格员、“红袖章”等群防群治力量,协助开展巡逻防控、秩序维护、矛盾调解等工作,现场化解矛盾纠纷3起,群众救助5件次,形成“公安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蒋玉玲 刘强)
来源:人民法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