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4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实践——"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这单总规模达5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不仅是全国首例贴标数据资产ABS,更标志着数据要素作为独立基础资产实现资本化流
2025年4月14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实践——"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这单总规模达5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不仅是全国首例贴标数据资产ABS,更标志着数据要素作为独立基础资产实现资本化流通的破冰之旅。该案例的成功落地,为《"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生动的商业实践注脚,也预示着数据资产入表会计这一新兴职业领域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此次专项计划的突破性价值在于构建了"数据资源-资产确认-资本转化"的完整闭环。通过将经合规确权的数据资产打包发行证券,项目方成功打通了从生产要素到金融工具的转化通道。这一创新与财政部推动的数据资源"入表"改革形成政策共振,据《2024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已有55家上市公司、228家非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从487亿元跃升至8278亿元。如此迅猛的增长曲线,正在重塑企业财务管理的底层逻辑。
数据资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会计处理方式面临根本性变革。不同于有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体系,数据要素具有非排他性、可复用性等特征,其权属确认、成本归集、收益计量等环节均需建立全新标准。以"华鑫专项计划"为例,底层数据资产的估值建模涉及原始数据采集成本、清洗加工费用、应用场景溢价等多维参数,这些复杂场景催生了对专业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市场上既懂会计准则又掌握数据要素特性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这种结构性矛盾随着数据资产入表规模扩大正变得愈发突出。
在此背景下,数据资产入表会计(DACPA)职业认证体系应运而生。该体系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等级,考生可根据自身专业背景直接报考相应等级。考试采用线下计算机化方式进行,在全国35个重点城市设有考点,包括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广州、杭州等省会城市,以及深圳、厦门等经济活跃城市。备考教材《数据资产会计管理理论》与《数据资产会计管理实务》构成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的有机组合,帮助从业者系统掌握数据确权、成本资本化、收益摊销等核心技能。
从微观层面看,掌握数据资产入表能力的会计人员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点。某参与"华鑫专项计划"的机构透露,其在项目筹备阶段专门组建了包含注册会计师、数据分析师在内的跨部门团队,仅数据资产合规性审计就耗时三个月。这种复合型工作场景表明,未来财务人员的价值创造将更多体现在数据价值链重构能力上。宏观层面而言,数据资产入表会计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是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数字金融"部署的基础工程。当更多企业能够规范披露数据资产价值时,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将获得质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正在形成政策合力。从国家数据局推动行业应用场景创新,到证监会开展"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制度红利的持续释放为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以本次获批的ABS产品为观察样本,其底层资产包含消费行为分析、设备运行日志等多维数据集,这些资源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特殊要求。这种专业化程度预示着,未来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必将把数据资产会计能力作为核心考量指标。
随着数据要素正式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会计职业的转型升级已进入深水区。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驾驭数据资产评估、构建业财融合模型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推动企业价值重估的中坚力量。从首单数据资产ABS的破冰到千亿级市场的蓄势待发,这场生产要素革命正在书写新的职业传奇。对于财务从业者而言,此刻把握数据资产入表会计的能力认证机遇,或许就是打开数字经济时代职业天花板的金钥匙。
来源: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