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熊市,通常定义为市场从近期的高点下跌超过20%,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滑的经济阶段,在国际市场中,这通常表现为投资者信心普遍低迷、交易量下降以及避险资产(如黄金和美国国债)的需求上升。这一过程中,投资者的恐慌情绪逐渐升温,消费和投资需求萎缩,几乎整个经济都会感受
熊市,通常定义为市场从近期的高点下跌超过20%,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滑的经济阶段,在国际市场中,这通常表现为投资者信心普遍低迷、交易量下降以及避险资产(如黄金和美国国债)的需求上升。这一过程中,投资者的恐慌情绪逐渐升温,消费和投资需求萎缩,几乎整个经济都会感受到寒意。
从数据角度看,熊市大多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根据NBER(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平均每隔6到10年便会出现一次,历史上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都是典型的熊市案例,其持续时间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尽管熊市带来了无可否认的冲击,但对于提前做好准备的投资者来说,也是调整资产配置和发现新投资机会的时机。例如,可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增加现金储备以应对市场波动,同时关注被低估的优质资产,以在市场反弹时获得潜在收益。
在本文中,我们结合实际案例与市场细节,以中国市场为视角,探讨在熊市中个人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具体策略。
第一章 熊市真相:当别人在哭爹喊娘,聪明人已经在偷偷数钱
2024年A股暴跌22%,朋友圈哀鸿遍野,但你知道泡泡玛特股价暴涨340%的秘密吗?
老铺黄金半年市值翻10倍,靠的不是黄金本身,而是“奢侈品化”的营销套路——说白了,就是让有钱人觉得买黄金比买爱马仕还高级。
现实很残酷:
● 韭菜们在恐慌性抛售,聪明人却在抄底情绪资产(潮玩、黄金、IP衍生品)。
● 你还在研究K线图,95后已经开始用盲盒对冲人生焦虑。
● 传统金店销量下滑9.6%,但老铺黄金靠“一口价+古法工艺”收割高净值人群,会员客单价3.4万,比你家车还贵。
巴菲特说:“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但现实是:贪婪的人早就偷偷建仓了,恐惧的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割肉”。
第二章 个人突围:35岁+老司机的“躺赚”指南
第一招:从“韭菜思维”到“情绪套利”
韭菜的日常:
● 看新闻炒股,追涨杀跌
● 熊市一来,吓得赶紧清仓
● 结果刚卖完,市场反弹了
老司机的玩法:
1.研究Z世代的“发疯经济学”
■泡泡玛特复购率60%的底层逻辑:年轻人买盲盒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缓解职场焦虑。36氪调研显示,96.76%的打工人存在“内卷焦虑”,而Labubu等IP的“治愈系”设计成了情绪出口。
■老铺黄金的“奢侈品化叙事”:选址SKP等高端商场,通过“小黑屋”VIP体验(68万元黄金越王勾践剑展示),塑造“社交货币”属性。高净值客户占比超30%,会员客单价3.4万元——这价格,买爱马仕铂金包都得攒仨月!
2.反向投资训练
■每周买1只被分析师唱衰的股票,培养“别人恐惧我贪婪”的肌肉记忆。
■案例:2024年茅台跌到1500元时,某私募基金经理逆势加仓,半年后股价反弹至2000元,收益率达33%。
■在中美风暴区外,其它受益国家的股市是否可以考虑(例如印度、新兴市场)
3.加入“认知共同体”
■某杭州私募基金案例:创始人组建“熊市生存私董会”,成员包括上市公司CTO、跨境电商操盘手、政策研究员。每月拆解1个爆款案例(如SHEIN的柔性供应链),人均年回报率超80%。
第二招:资产重构——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非篮子能自动生钱)
普通人的资产配置:
● 50%股票(被套牢)
● 30%存款(跑不赢通胀)
● 20%基金(还在亏)
老司机的资产配置:
● 30%“数字黄金”(比特币+黄金ETF,对冲法币贬值)
■案例:某家族办公室2024年配置50%比特币+50%华安黄金ETF,组合收益率达28%,远超沪深300指数(同期跌幅15%)。
● 30%“情绪资产”(潮玩、限量球鞋、IP衍生品,Z世代刚需)
■案例:新加坡某潮玩平台,专注联名款盲盒(如《周杰伦限定版龙珠》),客单价299元,复购率超50%。
● 20%“政策套利”(专精特新企业、海南自贸港概念股)
■案例:江苏某精密制造企业,2024年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000万,研发投入占比飙升至15%,股价半年翻倍。
● 20%现金(等着抄底用)
■案例:某私募基金2024年保留30%现金,精准抄底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单笔投资浮盈超200%。
避坑指南:
● 远离“伪避险资产”:比如传统金店,销量下滑但股价不跌,纯靠信仰支撑。
● 警惕“高收益陷阱”:某海外地产项目承诺年化12%,结果资金链断裂,投资人血本无归。
第三从“打工人”到“造风者”
普通打工人:
● 担心裁员
● 拼命内卷
● 工资不涨,物价飞涨
老司机的玩法:
1.打造个人IP
■案例:某基金经理在B站开号讲“熊市生存法则”,用脱口秀风格解析政策文件,粉丝暴涨10万,顺便卖课变现(单价999元,首月销量破千)。
2.用技术给行业做减法
■案例:某外贸老板用AI优化报价系统,效率提升50倍,3个月营收破千万。具体操作:接入ChatGPT生成多语言报价单,结合阿里云数据预测汇率波动,客户转化率提升37%。
3.跨界套利
■案例:某餐饮老板发现“预制菜+直播”模式,单场GMV破百万。操作细节:与MCN机构合作推出“CEO下厨”系列短视频,客单价从99元提升至299元。
财富跃迁公式:
个人价值=(行业认知×资源杠杆)^情绪势能
● 行业认知: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TOP3专家(如“东南亚跨境电商供应链”)。
● 资源杠杆:用1个头部客户撬动整个产业链(如宁德时代绑定特斯拉)。
● 情绪势能:让粉丝愿意为你的认知买单(如樊登读书会的“知识焦虑”收割)。
第三章 企业破局:如何在熊市中优雅地“躺赚”?
第一板斧:商业模式重构——砍掉不赚钱的业务,专注“情绪收割”
传统企业:
● 拼命扩张,开一堆不赚钱的门店
● 结果现金流断裂,老板跑路
老司机的玩法:
1.极致单品策略
■案例:郑州某服装厂砍掉12家线下店,专注瑜伽服赛道,研发抗菌面料专利,客单价从99元提升至999元。运营细节:与Keep合作推出“联名款”,利用健身APP流量获客,复购率超60%。
2.柔性供应链革命
■美的空调案例:用“云端备件系统”实现交付周期缩短50%,库存周转率提升30%。技术亮点:AI预测需求+500家“虚拟工厂”协同,应对突发订单效率提升70%。
3.情绪营销
■老铺黄金的“小黑屋VIP体验”:选址SKP商场,陈列68万元的黄金越王勾践剑,营造“收藏级”氛围。转化数据:高净值客户占比超30%,单店坪效达15万元/㎡/月。
第二板斧:组织进化——让团队在熊市中“自动赚钱”
普通公司:
● 裁员降薪,员工士气低迷
● 结果效率更低,恶性循环
老司机的玩法:
1.“赛马机制”
■字节跳动案例:允许30%资源投入高风险项目,失败不追责,成功重奖。
成果:抖音电商业务初期不被看好,但通过内部竞争成为年营收千亿的超级引擎。
2.“反脆弱培训”
■华为案例:每月模拟“现金流断裂”场景,员工需提交应急预案。
效果:2022年孟晚舟事件期间,供应链仅中断2小时即恢复。
3.“情绪银行”
■某互联网大厂案例:员工可用带薪假期兑换心理咨询,焦虑评分下降40%,工作效率提升25%。
第三板斧:资本杠杆术——用别人的钱赚钱
传统融资:
● 求爷爷告奶奶找银行贷款
● 结果利息高,还不上就凉凉
老司机的玩法:
1.数据资产证券化
■宁德时代案例:将电池寿命数据脱敏后卖给电池银行,获1.2亿授信。
技术亮点:云端数据库实时更新车辆使用数据,风险评估准确率达98%。
2.跨境资本运作
■SHEIN案例:通过新加坡SPAC和伦敦LSE同时上市,估值较国内A股渠道提升65%。
操作细节:搭建VIE架构规避监管,利用美股流动性溢价融资超10亿美元。
第四章 终极生存法则:如何在熊市中“反脆弱”?
认知反脆弱:建立三层过滤网
1.信息筛子:每天只看3类信息——政策文件、行业数据、对手黑料
■案例:某私募基金经理每天凌晨3点爬取海关数据,提前预判东南亚电商增速,布局SHEIN供应链企业,半年收益翻倍。
2.决策过滤器:5秒内无法决定的事,直接启动预案
■案例:某跨境电商公司设置“熔断机制”,美股暴跌超5%时自动暂停广告投放,避免情绪化决策。
3.情绪防火墙:把市场波动压力转化为产品迭代动力
■案例:泡泡玛特在疫情期推出“居家治愈系列”盲盒,销量逆势增长200%。
财务反脆弱:现金流三级火箭
1.一级火箭:活期存款+货币基金(覆盖6个月开支)
■案例:某家族办公室保留30%现金,精准抄底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单笔投资浮盈超200%。
2.二级火箭:国债逆回购+大额存单(3%-5%收益)
■案例:深圳某科技公司利用国债逆回购套利,年化收益稳定在4.2%,跑赢银行理财。
3.三级火箭:REITs基金+私募信贷(8%-12%收益)
■案例:某私募基金2024年配置数据中心REITs,收益率达18%,远超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12%)。
组织反脆弱:让团队越挫越勇
1.末位激活计划:每季度淘汰末位10%,引入新鲜血液
■案例:字节跳动每年淘汰10%员工,但人均效能年增长30%。
2.“末日演练”:每月模拟极端场景,比如“微信封杀3天怎么办?”
■案例:拼多多2022年模拟“支付系统瘫痪”,2小时内切换至备用方案,用户无感知。
结语 :熊市不是末日,而是新财富的起点
韭菜在恐慌中割肉,老司机在暴跌中捡钱。
当潮水退去,裸泳的人慌了,但真正的高手早就穿好了泳裤,还带了潜水装备。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熊市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用牛市的思维活在里面。”
看完文章想交流互动,欢迎留言或者关注【兴远咨询】,带给您更多独特的洞察与视角!
本文源自BMI兴远咨询梁庆祥Kenny顾问,本文原创,资料来自官网、股市、行业研究报告等,引用时注明出处。
来源:兴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