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执行是司法案件办理程序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事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事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湖南省益阳市两级法院用创新打破困局,用实干诠释担当,让每一份判决都“落地有声”,在资水之畔书写着司法为民的生动故事。
执行是司法案件办理程序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事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事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湖南省益阳市两级法院用创新打破困局,用实干诠释担当,让每一份判决都“落地有声”,在资水之畔书写着司法为民的生动故事。
益阳中院执行干警在研讨执行方案。
收到执行标的拍卖款后,申请执行人向益阳中院送来锦旗。
安化法院依托“水上巡回法庭”开展执行工作宣传。
打破“一亩三分地”:执行一体化的“破局之道”
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执行干警们奔赴远方的脚步。为了给企业发展清障护航,2025年7月,湖南省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桃江县人民法院的执行干警们组成“联合战队”,向着涉工程机械类系列案件的被执行人“亮剑”。
出发前,会议室里,灯光亮到深夜。两级法院的执行干警们围坐在一起,把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摊开摆在桌上,逐条梳理、逐个分析,像拼图一样还原被执行人的资产情况。“呼和浩特那台挖掘机的位置得再核实。”“鄂尔多斯的厂房信息要和当地部门提前对接。”……一个跨越千里的执行方案,就在这样的细致研讨中逐渐清晰。
行动的号角一吹响,联合执行队伍便踏上征程。从草原钢城包头到黄河明珠乌海,从青城呼和浩特到首都北京,5000多公里的路程里,警车仪表盘上的温度指针不断攀升,车厢里的水杯空了又满,大家却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找到案涉机械、核查土地信息、与被执行人面对面交涉,每一项任务都像在与时间赛跑。
十余天的连续奋战,200余万元执行款顺利到账,4起案件在耐心沟通下达成和解,1名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被依法拘留……捧着沉甸甸的执行款,申请执行企业的负责人激动地说:“没想到法院能为我们跑到这么远的地方,这真是给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要是在以前,跨层级办这类案子,光是协调对接工作就得耗上半个月,等准备妥当时,财产可能早就被转移了。”参与行动的桃江法院执行局干警刘芳感慨道。正是执行一体化改革,让益阳市两级法院拧成了“一股绳”——案件线索不再“各自为战”,而是实时共享;执行力量不再“分灶吃饭”,而是统一调配。就像这次跨省执行,中院统筹协调、基层法院精准发力,上下级联动的“组合拳”打得又快又准。
攥紧“众人拾柴”的拳头:联动协作的“合力密码”
“这栋楼要是再卖不出去,我们银行的坏账就压垮人了!”2024年深冬,某银行益阳分行行长攥着一沓不良贷款材料,在益阳中院的会议室里急得直转圈。桌上,案涉房企的百余个银行账户明细和项目图纸摊得满满当当,执行干警正和银行职员对着地图,把不动产位置一个个圈出来。
“住建部门刚传来消息,那几栋楼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有新流水!”益阳中院执行工作庭原庭长贾云卫话音刚落,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专线电话就打了进来:“我们查到购房者按揭款的回款路径了。”三周后,跨部门协作专班带着银行提供的精准线索奔赴贵阳,在当地职能部门配合下,逐房标记案涉工程,38天就完成从查封到拍卖的全流程。
800余万元拍卖款到账后,某银行分行行长捧着锦旗走进法院。此时的会议室里,益阳中院领导正和住建、公积金部门的工作人员敲定最新方案:“保交楼的工程款优先拨付,剩余资金按顺位清偿银行债权。”窗外寒风正紧,会议室里的热茶却氤氲着合力攻坚的暖意。
这样的“联手”在益阳早已不是新鲜事。
2024年11月,经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法院接手了一件“老大难”案件:湖南某建筑公司和长沙某社区的工程款纠纷案,某地法院执行了7年都没结果。资阳区法院执行干警带着案卷来到长沙,先找街道办“唠嗑”,摸清社区的资产“家底”,然后联合当地公安、城管一起上门做工作。
“那阵子我们每周往返长沙两趟,光高速收费票据就攒了一沓。”资阳区法院执行法官熊伟回忆道。最终,在多部门协作下,某社区名下的7套房产被强制腾空,第一次拍卖就拍出200多万元。
如今,益阳法院的“朋友圈”越扩越大:市场监管局实时推送企业变更信息,税务局帮忙核查隐性收入,住建局盯着房产过户动态……一张“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大网,正在资水两岸悄然织就。
带着温度去执行:让司法有力量更有“人情味儿”
“执行不是冷冰冰的强制,有时候一句暖心话,比手铐更有力量。”南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李清荣的笔记本上记着这样一句话。
“法官,他再不交抚养费,孩子学费就要没着落了……”2024年冬天,一位母亲带着哭腔走进南县法院。她口中的“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拖欠抚养费两年多,电话不接、信息也不回。
“要是爸爸被拘留,孩子心里能好受吗?”考虑到这一点,执行法官没有直接“动硬”,而是先找到孩子父亲的家人,聊起孩子在学校的近况、获得的奖状;又辗转联系上孩子父亲,向其传达孩子对父亲的思念。
当天傍晚,孩子父亲主动打来电话:“法官,我明天就把钱交了,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最终,孩子父亲不仅补齐了抚养费,还与孩子约定每周通一次视频电话。
在安化县库区,“水上法庭”的马达声成了17万群众最熟悉的“司法信号”。柘溪水库两岸山高路远,有的村子坐船得行驶两个小时才能到。2017年,安化县人民法院把一艘渡船改造成“移动法庭”,并在平口人民法庭加挂“水上巡回法庭”牌匾,法官们带着国徽、案卷,跟着船桨的节奏穿梭在库区。
依托“水上巡回法庭”,平口法庭干警定期或不定期对生效裁判执行情况进行实地勘验,了解恢复情况、强化执行效果,推动生态修复落到实处。凭借其便捷的优势,“水上巡回法庭”还承载着库区法治宣传的重任。“张大爷,您这黑茶买卖合同,得在合同里写清‘雨天延期交货’的条款。”船停靠在岸边,船头上,法官一边给茶农们讲法律,一边在黑板上画“合同要点图”。去年春天,库区两户村民因茶山边界起了冲突,差点动了手,执行路上的法官们偶遇这一情况,当场组织调解,沿岸的村民都来旁听,最后双方握手言和时,有人喊:“这比看戏还带劲,还能学本事!”
从执行指挥中心的“智慧大脑”到跨区协作的“雷霆行动”,从船头的“移动法庭”到社区里的“暖心调解”,益阳市两级法院用一个个实践证明:执行难不是“无解之题”。当创新机制打破壁垒,当联动协作凝聚合力,当司法为民融入细节,公平正义就会像资江水一样,浸润到每个角落,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法律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
来源:智慧案件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