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金逸影视实现营业总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10.46%,归母净利润3237.54万元,同比上升146.73%,看似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然而,财报背后,隐藏着一个尴尬的现实——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6.07%,净资产仅剩1.1亿元,濒临资不
9月22日,金逸影视跌停,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跌停板了。
此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扭亏。但扭亏为盈背后的真相是,80后掌门人李晓文正带领金逸影视在悬崖边上苦苦挣扎。
2025年上半年,金逸影视实现营业总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10.46%,归母净利润3237.54万元,同比上升146.73%,看似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然而,财报背后,隐藏着一个尴尬的现实——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6.07%,净资产仅剩1.1亿元,濒临资不抵债的边缘。
01 商二代的接班之路
李晓文的商业故事始于家族产业。1980年11月出生的他,在27岁时就出任金逸影视董事长、总经理。
这位80后掌舵者的商业启蒙极早,1997年3月,年仅17岁的李晓文就已经担任广州市嘉裕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信息主管
,这家公司正是由其父亲李根长和姑姑李玉珍共同控制。
“商二代”的接班之路看似平坦却蕴含挑战。2007年,李晓文从父辈手中接过金逸影视时,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然而,他没能预料到日后影视行业会遭遇如此多的波澜曲折。
02 虚假繁荣下的真实困境
2025年上半年金逸影视的扭亏为盈。表面上看,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146.73%,但实际上,其核心主业的“扣非净利润”仅为656万元。
这2582万元的利润鸿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资产处置收益和政府补助。这意味着,公司上半年超过三分之一的利润靠“卖资产”,近三分之一靠“收补贴”。
真正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扣非净利润仅占20.26%,揭示出金逸影视核心主业——电影放映的盈利能力依然十分脆弱。
03 高负债背后的运营危机
金逸影视的负债结构令人忧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息负债总额达21.69亿元,货币资金(含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4.95亿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有息短债合计4.93亿元,与货币资金余额几乎持平。
这种“存贷双高”的现象,意味着企业财务费用率高企,流动性风险较大。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流动比率为0.86,远低于理论安全值,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金逸影视的高负债并非偶然。公司解释称:“负债率高主要是因为非流动负债所致,非流动负债占总负债66.23%,其中租赁负债占65.05%”。
影院行业的重资产模式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截至报告期末,金逸影视的“使用权资产”(主要是租赁的影院物业)账面原值高达25.6亿元,这构成了其成本结构中最沉重的一部分。
04 断臂求生与经营努力
面对困境,以李晓文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并没有坐以待毙。试图采取多项措施试图让企业渡过难关。
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差旅、人力、能源费用同比下降。业务创新也有突破。公司依托电商矩阵,抖音发布视频,开展直播,自营电商卖品收入同比增长。非票业务表现亮眼,特调饮品销售额增长48%,轻食增长178%,非映前广告收入增长39.45%。
公司还在探索“影院+”模式,5家影城参与王者荣耀赛事直播,1家参与LOL直播,尝试为传统影院赋予新的价值。
事实上,金逸影视的困境部分源于整个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2024年,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425.02亿元(含服务费),同比2023年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同比下降22.3%。
虽然2025年上半年市场有所回暖,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92.3亿元,同比增长23.0%,但票房集中度加剧,热门影片数量显著减少,导致市场冷热不均的现象更加明显。
影院行业还面临着“假日档期依赖症”的困扰。2024年元旦档、春节档、清明档票房均刷新档期历史纪录,但非假日传统档期以及周末票房明显不足。
这种行业特性使得像金逸影视这样的影院企业经营波动性极大,很难保持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
截至2025年6月末,金逸影视旗下院线共拥有404家影院、2585块银幕,其中直营157家,1136块银幕。
这个庞大的影院网络曾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如今却成了高负债的根源。随着流媒体的崛起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影院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李晓文领导的金逸影视正试图通过“影院+”模式探索多元化运营路径,但96%的资产负债率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留给这位80后掌门人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来源:迪哥看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