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中国CGM行业也在经历着发展的历史拐点。这天,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海牙地方分庭正式开庭审理雅培针对中国三诺生物(Sinocare)及其欧洲经销商伙伴提出的两项临时禁令(PI)申请。此次诉讼聚焦连续血糖监测设备(CGM)的
国内激战正酣的CGM产品在海外正遭遇巨头的专利狙击。
9月3日,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中国CGM行业也在经历着发展的历史拐点。这天,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海牙地方分庭正式开庭审理雅培针对中国三诺生物(Sinocare)及其欧洲经销商伙伴提出的两项临时禁令(PI)申请。此次诉讼聚焦连续血糖监测设备(CGM)的专利侵权问题,是雅培在统一专利法院框架下针对该领域发起的第三轮关键技术诉讼。
雅培发起的多起诉讼 图源IP Verse
雅培主张的两项专利分别为EP 3 988 471(覆盖医疗设备显示器技术)和EP 4 344 633(保护分析物传感器组件)。此前德康和雅培就曾针对EP 471专利进行过漫长的诉讼。而此次庭审的核心在于判定三诺生物的“GlucoMen iCan CGM系统”是否落入雅培两项专利的保护范围。
若雅培胜诉,三诺的 CGM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推广计划将严重受阻,其拓展欧洲市场的节奏可能被迫放缓;若雅培败诉,则可能为中国企业突破雅培的专利壁垒、扩大市场份额闯出一条光明大道。
CGM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高增长细分赛道,其专利纠纷的本质是技术创新与市场主导地位之争。雅培希望挥舞专利大棒,延缓其他新兴企业在CGM领域的市场渗透。而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学会和应用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
专利竞争是中国企业出海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期雅培与三诺的专利纠纷已经成为全球CGM行业的焦点事件。雅培凭借先发优势,已经在欧洲市场售出数百万份CGM产品。中国的CGM企业近几年崛起后,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想参与全球市场的角逐,他们正努力在欧洲市场站稳脚。雅培似乎要决心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于是这家市场先驱挥舞起了专利的大棒。
此次诉讼的主战场位于欧洲,主线分为两段:首先是关于商标的诉讼;其次是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的专利诉讼。
2024年,雅培在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以及意大利等五个国家提起对三诺CGM产品的商标侵权及仿冒诉讼。据三诺年中报披露,英国的商标战已初见分晓。2025年2月,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等法院驳回了雅培的主张,并支持三诺的反诉,认定雅培商标无效。随后雅培提起了上诉,2025年8月,二审法院驳回了雅培的上诉申请,案件已成终局。
目前,在德国的诉讼也已开始,三诺已经在德国商标局提起对雅培商标无效申请。同时,在奥地利,比利时和意大利,相关法院均驳回或撤销了雅培对三诺CGM产品临时禁止令的申请。此外,三诺已在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或地区提起了雅培商标无效申请。雅培已于2024年11月放弃其在欧盟层面对应的商标权利。
法院判决书 图源caselaw
在英国高等法院的判决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三诺对于商标问题做了详尽的抗辩,并获得了法院的认可。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OBU设备的三维商标(即白色圆形圆盘)缺乏独特性;二是如今CGM的设计是基于技术功能特征所决定的;三是无论是医疗人士还是患者在开具处方和实际使用时都不会将两者混淆。
对三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胜利。三诺在其海外官网表示:“这些决定都标志着医疗技术行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重大胜利,确认基于技术功能的产品设计不能通过商标保护来垄断。”“这些判决还强调了消费者在糖尿病护理中选择的重要性,确保英国和其他地区的用户仍然可以获得先进的CGM解决方案。”
然而,真正的硬仗在于接下来的核心专利诉讼。
在UPC海牙分院,雅培已对三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并寻求初步禁令,相关听证会已在2025年9月3日举行。过程肯定旷日持久,这场诉讼的走向,将深刻影响双方在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未来。同时,雅培还起诉了三诺在欧洲的合作伙伴Menarini Diagnostics,这家意大利公司负责在欧洲市场销售三诺的CGM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自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CGM系统已经成为诉讼最为频繁的医疗产品之一。特别是随着中国医疗企业出海的加速,类似的事件肯定会层出不穷。
抑制对手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对手在市场上消失。
雅培针对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面对另一大CGM巨头德康,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纠纷诉讼已经持续了10余年。特别是随着UPC的成立,双方在欧洲市场的专利诉讼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
最终在2024年底,雅培与德康达成了一项全球和解协议,结束了双方在全球范围内所有悬而未决的专利诉讼。“休战10年”是这份和解协议的核心条款,也就是说双方在未来10年内,不再就专利、商业外观和设计等再次提起诉讼,且协议不涉及任何财务赔偿,甚至包含了部分专利的交叉许可。
有海外媒体解读,作为CGM行业的两大巨头,双方在专利纠纷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所以能迅速和解,本质上是因为中国企业正在快速渗透欧洲市场,如若双方继续纠缠,则有可能将市场拱手相让。因此,双方选择了暂时握手言和,腾出手来应对新兴竞争者,巩固各自的“地盘”。
在对三诺发起专利诉讼前,雅培先将火力集中到另一中国厂商硅基仿生(SiBionics)身上,在欧洲多地对其发起了一系列专利诉讼,在部分地区甚至申请了销售禁令。最终双方于2024年7月在UPC杜塞尔多夫分院的听证会前达成了具体案件的和解。这一结果被业界解读为硅基仿生的妥协,其结果是硅基仿生签署了部分地区停止销售的协议并承担了部分责任赔偿。
这场诉讼的直接结果是让硅基仿生延缓了在欧洲市场扩张的步伐,也成为雅培阻击国产CGM厂商在欧洲市场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正是有了与中国品牌进行专利诉讼的成功经验,雅培希望能在三诺身上再复制一次。
毕竟,三诺作为中国血糖监测领域的头部企业,其相关产品近些年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佳绩,在海外特别是欧洲市场,也开始攻城略地。如果能在三诺品牌成功立足前,打掉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竞争对手,无疑是战略层面的一大胜利。
可以看到雅培这一套组合拳背后,反映出的是其清晰的市场竞争策略。
首先,面对同样强大的德康,选择了持久战,主打一个互相消耗。
其次,新兴对手出现后,一边积极应对,一边与老对手和解后一致对外。
然后,选择了一个相对弱小的对手,一击必中,震慑其余竞争者。
最后,向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发起“总攻”。
照此逻辑,我们可以推断,雅培在海外市场针对国产CGM的专利绞杀不会停止。一旦国产品牌在海外起势,并且自身具备一定的实力,如研发生产能力或是足够的资金储备,那么都有可能成为雅培的目标。
雅培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要经得起专利的检验。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什么雅培就能发起专利战呢?
如果能解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们或许能看清中国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还差些什么。据PatentVest的数据,全球CGM专利受让人综合数据库排行中,雅培、罗氏、美敦力和德康断崖式领先其他企业或机构。
全球CGM专利排行 图源PatentVest
可以看到,这个优势并非是爆发式增长,而是在过去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的积累。这4家公司十多年来,相关专利的申请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涵盖了CGM产品的方方面面,如传感器设计、算法、用户界面等。
过去10年4大企业CGM专利增长情况 图源PatentVest
特别是德康,从2016年开始展示出激进的专利策略,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这与其在2014年同雅培达成初步和解和交叉许可协议不无关系,在此次诉讼中,德康充分理解了专利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程度。
4家企业在不同地区和组织的专利情况 图源PatentVest
此外,专利的广泛布局也值得注意。还是以这4家企业为例,他们在优先考虑覆盖美国、欧洲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关键位置的同时,也注意将其专利影响力逐步渗透和扩展到其他地区市场。很明显,他们有计划的在用专利战略来保护自己的CGM创新。
从全球几大主要专利局中,CGM相关专利的数量来看,中国的专利数量还是远低于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企业的积累还不够。专利战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只有拥有坚实的、自主的专利组合,才有可能在专利纠纷中获得优势。这就要求中国企业摒弃低水平内卷,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真正的创新与突破,而非me too式的微创新。
全球5个专利局中CGM相关专利数量走势, 图源doi:10.3389/fpubh.2023.1205903
一家已经在海外开展业务的CGM厂商向动脉网表示,国际巨头的专利大棒是出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他们在产品研发之初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并详细研究了巨头的专利布局,希望在研发设计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规避。此外,在海外市场选择上,也更加谨慎。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目标市场分析,他们还会对该地区市场的专利监管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入。
也就是说,要想出海顺利企业就必须要熟悉这一套游戏规则,并且熟练运用当地的知识产权规则。例如要组建专业法务团队,开展专利自由实施(FTO)调查,在产品研发立项、产品定型、产品出口等各个环节,对目标市场进行全面的专利排查,识别潜在侵权风险,并积极利用专利无效申诉、反诉等法律工具进行防御。
CGM仅仅是开始,后续创新器械的出海依然会面对这些挑战。
可以看到,即便是CGM这样国内快速发展并迅速抹平差距的细分赛道上,中国企业的专利积累依然较传统巨头差了不少,更不用说其他海外企业占据更大先发优势的赛道。难道中国企业就只能被卡在国内市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之前中国医疗产业一直在提创新,但从CGM专利纠纷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创新肯定不是价格战这类低水平的内卷,反而应当将资源投入到基础研发中,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技术体系,并将之嵌入在知识产权游戏规则中。此次三诺在英国商标诉讼的胜利,就是一次熟悉并善用规则的典型案例。
专利布局策略今后将成为强化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结合企业技术路径,业界前沿动态以及市场风向,有前瞻性地持续构筑专利护城河。并且专利的构建应该覆盖自身的全线产品而非仅仅是核心产品,要从攻守两个层面去考虑专利问题。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众多,一些高端器械的竞争对手往往是一些跨国巨头,雅培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面对这样的对手,更应该在产品研发之初就做好专利风险排查和专利申请设计工作。
此外,专利联盟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路径。之前,国内有一些地区政府牵头的类似组织,如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专利联盟,旨在有效降低了成员间专利纷争,针对国外大型医疗寡头企业,为联盟成员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有效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在此基础之上,能否以具体行业为代表成立专利联盟,以“交叉许可+联合防御”的方式提高国际专利纠纷的谈判成功率,把“单打独斗”变成“集团作战”来显著降低被海外巨头各个击破的风险。
回到三诺和雅培的专利诉讼上,如果三诺能在核心专利诉讼中再赢一局,那无疑将打破雅培和德康构建的专利之墙,告知世界中国企业今后能在全球知识产权竞技场上与巨头正面竞争。届时,国产CGM将与雅培、德康形成鼎足之势。无论如何,9月3日,都将成为中国CGM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天。
来源:动脉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