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主题直播走进文山——边疆治理有特色 平安“枫景”入画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1:35 1

摘要:从州级统筹布局到县(市)乡村阵地实战运行,从多彩民族文艺表演到真实案例暖心讲述,直播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文山各级综治中心作为老百姓家门口“解疙瘩、保平安、帮大忙”的“解忧站”的先进做法和贴心服务,让“进一扇门、解万般愁”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9月19日,省委政法委“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主题直播活动文山专场闪亮登场。

这场别开生面的直播通过云南政法融媒体中心等多个平台同步推送,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

从州级统筹布局到县(市)乡村阵地实战运行,从多彩民族文艺表演到真实案例暖心讲述,直播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文山各级综治中心作为老百姓家门口“解疙瘩、保平安、帮大忙”的“解忧站”的先进做法和贴心服务,让“进一扇门、解万般愁”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网友纷纷为这场充满民族风情、干货满满的直播点赞,直播期间点赞量突破85.6万,创下同类主题直播的新高。

云南法制报记者全程参与直播活动,结合日常采访,以亲身经历和独特视角带网友深入了解文山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在这场持续近5个小时的直播中,观众看到了文山州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成果,更感受到了边疆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建平安的动人故事。

“三七花开等你来……”直播伊始,文山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汪玲的一曲《三七花开等你来》以悠扬的旋律迅速点燃直播间氛围,展现了文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魅力。这首富有文山特色的歌曲,唱出了三七之乡的热情好客,更唱出了文山人民的幸福生活。

随着直播的进行,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综治中心到底是啥?”“哪些烦心事儿可以找综治中心?”面对网友提问,文山州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杨思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地解答:“综治中心就是咱老百姓身边的‘平安管家’,是遇到问题能‘找个说法’、碰到难处能‘寻个帮手’的地方。不管是夫妻吵架、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矛盾、安全隐患,只要你觉得‘这事闹心’,来这儿就对了。”

直播间里,三七系列产品、文山政法小熊、“平安文山”定制水温杯等精美礼品不断送出,在调动网友积极性的同时,更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对综治中心的认知——它不是冷冰冰的办公室,而是把矛盾调解、法律咨询、风险排查这些服务“打包”到一起的暖心阵地。许多网友在获得奖品后纷纷表示,没想到学习知识还能拿奖品,文山综治中心太给力了。

文山州集边疆、民族、山区等于一体,边境线长400多公里。“我们这里边境线长,社会治理面临更大挑战,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文山州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针对这一特点,文山州按照“四到位五统一”的标准,在全州建成1132个综治中心,实现州、县、乡、村四级全覆盖。这些综治中心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文山州的村村寨寨,成为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守护千家万户的重要力量。

“我们按‘五有目标’建: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杨思清介绍,文山州创新推出“五个一批”资源整合模式,通过干部交叉任职推动政法力量下沉,实现法院、公安、司法等6家单位常驻,住建、卫健按需轮驻,真正把法、检、公、司、信访等力量“拧成一股绳”,打造具有文山特色的“多中心合一”治理综合体。

为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综治中心,文山州推出了多种便捷联系方式:通过微信搜索“云综治”小程序,可直接上报矛盾纠纷;全州向社会公示各级综治中心的电话及地址;各地县、乡、村张贴有矛盾纠纷上报二维码,可就近通过“扫码报”快捷反映诉求。这些便民举措让网友们纷纷点赞:“真是太方便了,综治中心就在身边。”

随后,直播镜头开始聚焦基层,西畴县鸡街乡、广南县坝美镇、文山市德厚镇、丘北县天星乡、富宁县安康社区等基层综治中心负责人依次登场,带来边疆基层治理的鲜活经验。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让网友们深切感受到文山州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与成效。

西畴县鸡街乡的“三必到四必访”机制火出了圈,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点赞。“三必到”指的是:村里有矛盾纠纷,干部第一时间到现场;遇上突发事件,立马赶到;红白喜事场合也得去帮着引导协调。“四必访”则要求定期走访困难家庭、留守家庭、刚返乡的乡亲、刚分家的新户。鸡街乡党委书记介绍:“这个机制让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广南县坝美镇创新“一户一明白人”机制,培养了20余万名明白人,为家家户户防风避险。“明白人生在基层、长在基层,懂群众的语言,知群众的顾虑,能把综治中心的保障措施变成群众心里的‘定心丸’。”广南县宣传部干部王成露在直播中分享了一个通过明白人成功调解婚姻纠纷的案例,让网友们看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

文山市德厚镇组建流动解纷队伍,创新“1+14突击队”(1位镇领导带14个村支书)和“名誉村长+211”机制(每2周巡村、开1次分析会、1次性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德厚镇党委书记在直播中自豪地说:“现在村民有事都不找别人,先喊名誉村长,这份信任比什么都强。”

在砚山县,司法救助成为解决因案致困时的“及时雨”。砚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直播中分享了一个感人故事:通过司法救助和心理疏导,帮助一个遭受创伤的小女孩重新绽放笑容。“司法救助不仅仅是资金支持,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检察官动情地说。

在麻栗坡县,综治中心成为孩子保护的“大脑+双手”,通过前端干预和风险研判,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麻栗坡县教体局负责人介绍:“我们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成长。”

在马关县,扫黑除恶让群众从怕出门到敢走夜路,2024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全州第1名、全省第6名。

在富宁县安康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让多民族融合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从吵吵闹闹变为“和和美美”。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兴地说:“现在邻里见了面都笑着打招呼,真正成了一家人。”

最让人动容的是丘北县天星乡综治中心副主任老邓调解跨越3年的婚姻纠纷的故事。从网格员发现风险,到老邓用心调解,再到县乡村三级联动,把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化解成暖心的结局,展现了基层综治中心为民办实事的真心和不解决不撒手的韧劲。直播中,许多网友被老邓的故事感动,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老邓真棒。”“这就是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文山州综治中心给边疆群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云南法制报记者在直播中分享道,首先是“一站式”服务解民忧,以前群众解决纠纷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到综治中心一个地方就能解决。其次是服务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全州综治中心成效满意度达97.28%,排名全省第2位,每年为人民群众解决各类问题近10万件。再次是特色服务暖人心,在各综治中心,双语调解、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成为工作的重要原则,这种尊重和理解让综治中心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润滑剂”。

在文山州各地采访过程中,记者最深切的感受是:这里的综治中心不仅是一个解决纠纷的场所,也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从解决70年山林纠纷到帮助特殊人员重获新生,从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到促进民族团结,文山州综治中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真谛,为边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山样板”。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基层干部的担当,看到了各族群众的团结,更看到了“平安中国”建设在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文山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服务做在前面,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筑牢边疆稳定的基石。

此次直播虽已落幕,但文山全州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随着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期待这支平安队伍为推动边疆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文山力量,让“平安文山”成为文山州最鲜明的底色、最温暖的名片。

群众不出门 线上解纠纷

往期回顾


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积极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和餐饮环节使用明示


贵州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树立法律信仰

培育法治精神

来源:云南法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