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近,丰收至。大同以特色农业为笔,绘出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蓝天白云下,高粱如火,谷浪翻金,广袤的田野在黄土高原上铺展,随风摇曳的庄稼映着秋阳,熠熠生辉。今年以来,雨水充沛,大同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全市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特色杂粮如谷子、黍子、荞麦、莜麦等更是实
秋分近,丰收至。大同以特色农业为笔,绘出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蓝天白云下,高粱如火,谷浪翻金,广袤的田野在黄土高原上铺展,随风摇曳的庄稼映着秋阳,熠熠生辉。今年以来,雨水充沛,大同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全市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特色杂粮如谷子、黍子、荞麦、莜麦等更是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不仅带动农民增收,也为大同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注入坚实底气。
今年以来,围绕“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目标,大同全环节抓实粮食生产,多措并举筑牢粮安根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常态化研究部署,各级领导靠前指挥,逐级压实责任,最终完成粮食播种计划面积的105%。同时,《大同市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方案》及时出台,从玉米单产提升、规模种植、农机深松到种业振兴,给予全面扶持,夯实了生产基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资金2.8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34.2万亩,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达2.65万亩。有机旱作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突破100万亩,实现“四节两增”,亩均增产超百斤,相关经验还在全国微灌大会上获赞。单产提升工程在阳高、云州、浑源等地扎实推进,项目区玉米亩产最高提高200斤,增产超10%。
在防灾减灾方面,大同早预警、早防控,发布全年气候趋势预测和病虫预报,农业气象风险预警30余次,组织防寒防大风技术指导5次,并派出180余名专家组成35个防汛服务组深入田间,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当前,秋收正忙。下一步,大同将全力组织机械收获,提前调配农机、加强跨区协作,保障秋收效率;密切跟踪天气,通过多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和农事建议,指导农民抢收减损;同时积极整合农村劳动力,鼓励成立互助组,尤其为脱贫户和老弱家庭提供志愿帮扶,确保秋收不落一户、不误一时。
丰收的大同,正以稳健的步伐,迎接着颗粒归仓的喜悦,也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写下温暖而坚实的注脚。
总 监 制:韩生利
监 制:时 珺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吕建华
❈ 转载请标明来源
来源: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