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四件套”内幕,主播口中“100%新疆长绒棉”“80支高密度”“价值千元”“母婴级”的“A类”豪华床品,实际收到的却是化纤混纺、支数虚标、做工粗糙、以次充好的“三无”劣质产品,让不少消费者直呼上当。
9月21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四件套”内幕,主播口中“100%新疆长绒棉”“80支高密度”“价值千元”“母婴级”的“A类”豪华床品,实际收到的却是化纤混纺、支数虚标、做工粗糙、以次充好的“三无”劣质产品,让不少消费者直呼上当。
9月22日凌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表示“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连夜对涉事经营主体开展现场检查,针对涉嫌的违法行为开展立案调查。”
9月22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相继发布情况通报,表示“目前已对9家涉事经营主体调查取证,抽样检测产品67批次,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涉案物品7389套(件)。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核查,依法从严从快处理”。
此前报道
据央视《财经调查》9月21日报道,一些直播间里热销的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宣称高支数、百分百棉……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床上用品并非像网络主播们说的那么高端。
虚标床上用品支数、谎称高级棉面料
一些消费者向总台《财经调查》栏目举报,一些网络直播间里宣称“A类母婴级”“高支高密度”且价格格外亲民的床上用品四件套,不少是以次充好的劣质产品。
这些网络直播间里,主播们的推销话术很有诱惑力,“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标准 适合裸睡 安全放心”“A类母婴级 加厚保暖”,再搭配“破价福利”“流量换成交”的销售承诺,消费者的确很容易动心。
记者查阅了国家标准《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纺织产品必须符合A类要求且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需符合B类要求。
按照网络平台的地址,记者来到了江苏南通。直播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直播间里宣传的“匹马棉”,其实不算真正的匹马棉,就是为了引流。
工作人员坦言,匹马棉属于高品质棉花品类,直播间商户算准了普通消费者不会为了一件床品额外花费检测费较真,即便不是真的匹马棉,也能通过模糊表述蒙混过关。
除此之外,纺织品的支数是衡量纱线细度的核心指标,数值越大,纱线越细、面料越细腻,也是消费者选购四件套时的重要参考。市面上常见的床上纺织用品支数,多在30支到80支之间,且普通消费者很难凭肉眼判断支数真伪。一些直播间为了抬高产品身价、牟取更多利润,直接将产品宣传为“100支”。
A类标签随便贴!虚假检测报告以假乱真
总台《财经调查》记者来到南通一家名为柏焰家纺的实体店。
记者打开一款标明“A类”四件套床上用品的塑料包装,一股刺鼻的气味便扑面而来。销售人员道出隐情,这款产品里掺有化纤,所谓“A类”标签其实是商家自贴,子虚乌有。
在豫鑫家纺店,一款批发价仅95元、年销20多万件的四件套被宣称为“全棉磨毛”,但实际含35%化纤,以此降低成本,再贴“全棉”包装宣传。即便单价低,商家也能凭网络销量赚取可观利润。
根据国家标准《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规定:含有两个及以上且纤维含量不同的制品组成的成套产品;或纤维含量相同,但每个制品作为单独产品销售的成套产品,则每个制品上应有各自独立的纤维含量标签。
但对于这种不标明化纤含量的虚假标签,销售人员却毫不在意,甚至直言可以提供“全棉”的检测报告来蒙骗消费者。
工作人员还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一套床品8米布,如果是100支的产品,光面料就需要300多元,市场上低价的四件套,根本不可能是100支的产品。
记者发现,部分四件套无厂名、厂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商家称这种“三无”状态正是为了方便售卖假冒伪劣的下游客户,进行换标签、换水洗标等操作,从而进行虚假宣传。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南通家纺市场部分辅料店还主动为客户出谋划策,提供欺骗性销售建议,助力伪劣四件套以假乱真。
部分辅料店工作人员称冒充A类标签很抢手,可配合客户提供假检测报告,并当场展示伪造样例打消记者顾虑。
这些假检测报告上,委托单位、地址、样品信息、测试结果一应俱全,甚至还附上二维码“佐证”真实性,细节详尽到足以以假乱真。 年销量超30万的“木棉皱皱纱”是纯化纤
记者以采购商身份走访南通诗锦家纺,发现厂区脏乱,床品直接铺地,全贴着A类标签。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企业能多挣钱,无论材质、类别如何,他们都会给产品打上A类标签。
为了营造棉质产品的安心感,这家企业会将纯化纤产品标成“木棉皱皱纱”。如果有消费者问起这究竟是什么材质,直播间主播会忽悠消费者说是“从木棉树里面提炼的一种纤维制成的”,哪怕是去网络百科搜索,都搜不出来实情。
诗锦家纺负责人说,仅“木棉皱皱纱”四件套,他们的年销量就超30万件。更有甚者,直接将“木棉皱皱纱”包装成“长绒棉”销售。
在南通百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也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四件套,A类标识和支数,很多是虚标。
在一家名为“源代码”的公司里,工作人员同样直言不讳:他们生产的所谓的高品质材质、高端四件套,基本都是吹嘘出来的。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