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喹传人田剑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1:01 3

摘要:“流水淙淙白云飞,翠色重重笼四围。三五村姑齐吹奏,婉转悠扬咚咚喹。”在龙山县惹巴拉风景区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里,田剑英正在给学员们进行土家管乐咚咚喹教学,那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让学员们听入了迷。

姚元森 刘进

“流水淙淙白云飞,翠色重重笼四围。三五村姑齐吹奏,婉转悠扬咚咚喹。”在龙山县惹巴拉风景区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里,田剑英正在给学员们进行土家管乐咚咚喹教学,那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让学员们听入了迷。

1988年出生的田剑英,是龙山县原坡脚乡人。她从小耳濡目染,听着村寨上艺人的咚咚喹声长大。上中学时,她跟着彭继蓉学习咚咚喹技艺,学习吹奏《巴列咚》《呆都里》《乃哟乃》《拉帕克》《波左波》《翁巴哈》等曲目。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她的技艺不断成熟,不仅掌握了基本要领,而且对打音、颤音等技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此后,她主动参加各种文化宣传活动,并利用新媒体传播土家族文化。2021年,她成为土家族咚咚喹第八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学海无涯。田剑英在咚咚喹的保护与传承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时常与民间艺人田采和、彭娅春等人切磋技艺,并尝试用左右手各执一管咚咚喹,双管齐吹咚咚喹。经过数次的摸索与实践,几人配合默契、吹奏自如,形成了打颤音兼备、音调婉转和谐的双管吹奏、齐吹和合吹等多种表演形式。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管乐咚咚喹,田剑英在惹巴拉风景区创立了自己的非遗传承工作室,并带徒学艺,培训学员。田剑英认为,咚咚喹之所以能延续下来,并一代一代的传承,首先是它的音质独特,原始古朴,犹如流泉的歌唱,如山间八哥、画眉、喜鹊、阳雀、竹鸡的婉转鸣叫,听后让人感到喜悦,精神得到享受。当然,咚咚喹的艺术价值不在于此,而在于它的教化功能。截至目前搜集到的咚咚喹曲牌不下三十种,这些曲目里藏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歌唱和期许。如曲目《拉帕克》,是教我们做人要做厚道人,只有你是厚道人,我也是厚道人,我们大家才会是厚道人;又如《捏卡岔》这个曲目,就是土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歌唱,天天过好日子,月月过好日子,年年过好日子,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田剑英说,咚咚喹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净化人们的心灵。音乐是心灵最好的朋友,它可以洗去人们心灵的尘埃,恢复纯净;可以调和我们的心情,忘却烦恼与忧愁。正是因为土家管乐咚咚喹的诸多魅力,田剑英陶醉其中,尽情地在土家管乐咚咚喹中挥洒着无悔的青春。

咚咚喹虽于2008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其制作技艺和演奏方法数百年来都是口耳相传,没有统一的产品制作、演奏方法、规则及相关标准。为了让土家古老乐器咚咚喹告别口耳相传的历史,代代相传下去,田剑英拜乡土音乐家田隆信为师,并虚心学习。在田隆信等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制定了土家族非遗乐器咚咚喹通用技术相关要求和标准,还规定了土家族非遗乐器咚咚喹通用设计要求、制造方法、演奏方法、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规范。这一要求和标准的制定,既开创了咚咚喹系列标准制定的先河,又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不仅提出了咚咚喹的制作工艺、演奏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而且对湘西乃至湖南的非遗保护和促进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化将发挥积极作用。

“传承土家管乐咚咚喹就是我的事业。即使无人喜欢,我也会坚持下去。”田剑英如是说。成为传承人后,她化繁为简,开创启发式教学,独创了自己的传承方式方法。其中有位学员深有感慨地说:“田老师教我吹奏咚咚喹后,让我吹出了自信,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今后不论干什么,我都会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每次遇到中途想打退堂鼓的学员,田剑英耐心劝解后,还根据学员情况因材施教。

传承之余,田剑英既搜集传统的咚咚喹曲牌,又尝试创作新曲目,不断丰富与发展管乐里的非遗。她创作的《山村童谣》曲目,深受咚咚喹吹奏者的喜爱。她还多次受邀参加央视、湖南卫视相关栏目演出和专题片演唱,其作词作曲的《惹巴拉》等歌曲也得到广泛好评。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在谈及未来的打算时,田剑英信心满满地说:“如今,网络为传统的非遗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在今后的传承中,我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传承方式,既注重传统的带徒学艺,又注重借用互联网媒体分享、交流和互动,让更多的非遗爱好者了解非遗、走进非遗,让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湘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