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两家车企提出1000家养车连锁目标,靠4S店体系抢夺售后业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0:52 1

摘要:除了上述动态外,今年3月比亚迪申请了“迪迪养车”“小迪养车”“精诚养车”等商标,大有布局终端养车连锁的意味,而去年广汽本田推出“乐享养车”......

近期,后市场关于主机厂布局养车连锁的消息频出。

先是奇瑞汽车旗下汽服连锁品牌佰驾适汽车养护中心,全国第二家门店于安徽亳州正式开业。

首批试点门店以奇瑞体系内4S店集团投资为主,未来计划在2-3年的时间发展到1000家以上。

紧接着,在成都车展上,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透露了两大动态:

一是MG年底将实现400家有效经销商规模,联合OPPO智行开设200家商超快闪店。

二是年内将布局1000家“上汽养车”网点,遍布全国,这意味着上汽集团将再次布局汽服连锁。

除了上述动态外,今年3月比亚迪申请了“迪迪养车”“小迪养车”“精诚养车”等商标,大有布局终端养车连锁的意味,而去年广汽本田推出“乐享养车”......

这些集中性的动态,不禁让人想起10年前,主机厂在售后连锁领域的初次试水,当时上汽车享家、奇瑞车贝健、广汽本田喜悦快修等纷纷登场,可大多发展不及预期。

如今,上汽、奇瑞、广汽本田均带着全新的养车品牌卷土重来,在存量市场竞争愈发加剧的当下,主机厂的终端布局是会“重蹈旧路”还是“突围制胜”?

一、主机厂二次入局独立售后:定位下沉市场、聚焦增量业务、布局新能源售后

奇瑞布局佰驾适,最早的报道出现在今年5月,彼时首家佰驾适汽车养护中心门店在安徽马鞍山市开业。根据官方说法,这标志着“奇瑞汽车正式进军汽车后市场”。

时隔4个月,佰驾适全国第二家门店于安徽亳州开业,符合佰驾适“深耕安徽,辐射全国”的布局策略。

在渠道拓展层面,佰驾适明确瞄准四五线及县域市场,旨在填补4S空白区域,更侧重于下沉市场。同时还将跟随奇瑞海外业务步伐,将服务网络拓展至俄罗斯、中东等海外市场。

从业务布局来看,佰驾适重点覆盖洗美、维保、贴膜、轻改、轮胎等增量业务,尤其强化了新能源相关服务。

据悉,首家门店专门设立无尘贴膜车间,还与奇瑞全资子公司速美达科技旗下的充电桩运营、电池维修业务联动,形成“新能源服务闭环”。

早前佰驾适作为奇瑞第二备件品牌已运作多年,推出了轮胎、蓄电池、雨刮等产品,产品价格比原厂件低30% - 40%。

如今佰驾适的成立,可以看作是奇瑞从产品延伸至服务终端,形成“配件+服务”的双线布局,或为其在下沉市场竞争中增加筹码。

上汽集团方面,尽管官方暂未披露详细运营方案,但结合行业趋势与上汽此前布局,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测。

从扩张模式看,上汽养车大概率不会采用此前上汽车享家以直营模式为主的重资产路径。

车享家在巅峰时期有1200余家直营店,如今已缩减至200余家,而上汽养车计划在2025 年内开设1000家门店,在短时间内扩张,极大可能是依托原有的4S体系。

从市场层面看,“千家门店、全国布局”,意味着上汽养车品牌或将不仅服务于MG品牌,更将覆盖旗下、大众、奥迪、别克、凯迪拉克、五菱等十数个品牌,贯穿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全线产品,实现集团内用户资源的整合与协同。

在业务层面上,除了传统保养维修外,上汽养车大概率会纳入轮胎底盘检测、电池维护、三电系统检修等项目,同时依托主机厂优势突出原厂配件性价比。

广汽本田在2024年推出全新养车品牌“乐享养车”,与2016年推出的“喜悦快修”相比,定位与业务范围均有明显调整。

此前喜悦快修更侧重“补充4S店服务”,店招突出广汽本田品牌,业务集中于本田车型的洗车、美容、保养。

乐享养车则是弱化品牌标识,转向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不仅新增新车展示区域,还集成保险理赔、钣喷快修、新能源维修、二手车整备等功能,尤其将新能源售后纳入核心业务板块,试图覆盖更广泛用户群体。

可以看到,佰驾适、上汽养车和乐享养车,在布局上呈现出一些共性,比如都注重下沉市场、聚焦洗美、贴膜、轻改、轮胎等增量业务,同时布局新能源业务。

这些共同点,说明主机厂正试图在存量市场找到竞争突破点,毋庸置疑也将给独立售后汽服门店带来影响。

二、车企布局独立售后:从1.0阶段到二次入局

回溯过去主机厂布局汽服连锁的历程,汽车服务世界将其划分为1.0与2.0两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策略差异,也为当前主机厂的“二次布局”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2014年前后,主机厂开启1.0阶段的独立售后连锁尝试,上汽车享家、奇瑞车贝健、广汽本田喜悦快修、北汽好修养等品牌相继登场。

在这一阶段,主机厂布局独立售后的初衷,主要还是为了补充并完善4S体系在售后上的局限性。

因此在布局路径上,1.0阶段采取了先发展汽配供应链体系、后搭建服务体系的做法,以此缓解集团内部4S体系和独立售后体系之间的矛盾。

比如上汽车享家,先打造汽服连锁主体,再推出第二备件品牌;上汽通用车工坊先建立第二备件品牌,再以此为基础扩张服务网络等等,都是从第二备件为切入点。

从结果上来看,除上汽通用车工坊仍保有1000余家门店但声量有限外,其余品牌或规模大幅缩减,或停止运营,1.0阶段的主机厂连锁布局以折戟告终。

2024年起,主机厂布局独立售后进入2.0阶段,主要表现为开放原厂件、拥抱“猫虎狗”等头部连锁。

上汽大众与天猫养车合作,开放原厂配附件直供及保养服务,神龙汽车与京东汽车合作上线东风标致、雪铁龙原厂配件。

在2.0阶段,主机厂已经不再强推第二备件品牌,而是直接向独立售后开放原厂件;与此同时,车企不再扩张自己的汽服连锁品牌,而是采取了合作的模式。

这种合作本质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原厂件流通的合法化,避免直接冲击4S店体系。另外借助“猫虎狗”的网点密度,以较低成本触达下沉市场用户与脱保客户。

如今,主机厂再次布局汽服连锁,与1.0阶段的汽服连锁布局存在明显差异。在业务层面,最大的特点就是锁定洗美、贴膜、轻改、轮胎等增量业务,同时将新能源售后作为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轮胎、洗美、轻改等业务是横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双入口项目,也是当下少有的增量业务之一。依托品牌认知与原厂资源,主机厂提前布局能顺应市场趋势,获得更长期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主机厂通过新布局的汽服连锁品牌,搭建新能源专属售后网络,将核心用户资源与关键数据牢牢掌控在自有体系内,为后续挖掘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筑牢基础。

如果说,与猫虎狗的合作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的阶段性选择,那么如今再次布局独立售后连锁品牌,可以看作是主机厂对长期竞争主导权的争夺。

三、“卷土重来”能成功吗?

站在行业角度,主机厂“二次入局”汽服连锁的热潮,是市场环境剧变下的一种应对选择,那么这一次的布局是否能成功?

我们可以结合此前车享家的经历,来看看主机厂布局独立售后的成败关键。

依托资本的支持,车享家门店规模迅速扩张,在两年时间里迅速把直营门店扩张到1000家,在2019年门店规模一度达到2500家,包含认证店和托管店1300余家。

但过于快速的扩张,供应链管理没跟上,导致配件供应不足,很多门店因无法及时拿到配件而难以运营,最终关闭或流失。

从本质上说,车享家连锁布局的溃败,是主机厂“重规模轻运营”思维的必然结果。这一事件也成为行业警钟,直接影响后续主机厂的连锁策略。

第一要平衡门店密度和扩张节奏。

在连锁布局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路径。

一是从1到10的阶段,这是确保连锁模型跑通并进入下一步的关键;二是从10到100的阶段,这是深化区域市场的关键。

在资本杠杆的助力下,车享家的布局缺失了这两个关键环节,在两年时间内形成“百城千店”,随后遇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形势也因此急转直下。

这也说明了,在单店模型都难以验证盈利的情况下,迅速扩张网络并不明智。对二次入局连锁的主机厂来说,要避免短期扩张冲动,实现门店密度与盈利的平衡。

同时,主机厂也可借力现有行业基础设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效的扩张。

例如与途虎养车合作“双品牌店”,门店保留途虎养车的流量入口,同时接入主机厂的新能源技术支持和原厂配件供应,既利用途虎的线上流量与线下运营经验,又发挥主机厂的技术优势。

第二门店业务模型设计符合市场趋势。

无论连锁门店还是单店,业务设计与市场趋势的契合度,直接决定其盈利能力高低。业务越符合当下及未来趋势,盈利空间与抗风险能力往往越强。

前文提到,当前主机厂在业务布局中,已经明确将轮胎、贴膜、轻改等增量业务与新能源业务作为核心方向,同时将下沉市场列为重点区域。

需注意的是,目前下沉市场仍存在大量燃油车用户,基础维修保养需求依旧旺盛。因此,门店如果计划引入新能源业务,“燃电一体”门店模式是更贴合市场现状的选择。

在保留燃油车基础维修保养核心能力、稳定现有客群与营收的前提下,引入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维修技术、专业设备及技师团队,既不脱离当下市场需求,又能为未来新能源业务的爆发打下基础。

第三配件供应链的搭建要更完善。

此前车享家的门店模型导致汽配供应链要求相对较高,但车享家的车享配能力跟不上,门店外采情况严重。

如今,主机厂二次布局,在门店类型和业务模型上均有变化,在配件供应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传统4S体系依赖高溢价原厂件,但独立售后车主更看重性价比,这就要求主机厂必须打造 “第二配件体系”,建立主机厂认证副厂件的供应链。

针对燃油车常规保养,主推第二备件,平衡成本与品质;针对新能源车三电系统,保留原厂核心部件供应能力。

同时,在配套设施上,主机厂要搭建区域仓储中心,确保配件配送时效,避免重蹈车享家配件断供导致门店流失的覆辙。

四是数字化车主运营要进一步优化。

主机厂的核心优势在于手握大量的车主数据资产,但能否转化为用户粘性,关键在于数字化车主运营体系的建立。

一方面,主机厂要改变以往传统4S店“被动等待客户上门”的模式,主动转向私域运营,利用购车信息、保养周期数据,搭建私域流量池,提升用户复购。

另一方面,线上流量运营已经成为门店经营的必选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获客,在积累并激活线上流量的情况下,不论是新开门店,还是转化到其他业务,都更容易。

无论是通过流量平台获客,还是搭建私域流量池,都需要主机厂打破传统思维,建立数字化运营能力。

长远来看,主机厂布局汽服连锁的核心价值,并非单纯追求售后业务盈利,而是通过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车主满意度与品牌忠诚度,进而推动前端新车销售。

未来,主机厂如果能在供应链、燃电一体门店、数字化车主运营等层面破局,同时把控扩张节奏、借力行业资源,或许有望在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这一过程注定漫长且充满挑战。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