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3需求达标!这一重大目标恐将偏离轨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0:53 1

摘要:2025年9月16日,全球海事论坛(Global Maritime Forum)发布了《航运业2030年突破进展》报告2025版(第四份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航运业目前仍未走上实现“到2030年国际航运零排放燃料应用占比至少5%-10%”气候目标的正轨。

2025年9月16日,全球海事论坛(Global Maritime Forum)发布了《航运业2030年突破进展》报告2025版(第四份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航运业目前仍未走上实现“到2030年国际航运零排放燃料应用占比至少5%-10%”气候目标的正轨。

该报告由伦敦大学学院能源研究所(UCL Energy Institute)、全球海事论坛“零排放联盟”(Getting to Zero Coalition)及气候高级别倡导者组织(Climate High-Level Champions)联合撰写。

报告指出,尽管技术持续进步,且航运业今年迎来重大突破——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框架》达成全球共识,但零排放燃料领域进展不均衡,需求信号薄弱、融资陷入停滞,可能导致航运脱碳转型延迟,并对未来燃料供应产生负面影响。报告也敦促航运业尽早采取行动,同时呼吁各国政府明确监管政策、协调战略,并在明年年底前加快推广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的应用。

《净零框架》的关键细节(包括IMO计划用于激励“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早期采用者”的措施)需在2027年框架生效前进一步谈判确定。这些谈判的结果,以及航运业理解并应对谈判影响所需的时间,将决定“到2030年零或近零排放燃料在船用燃料中占比5%-10%”这一目标是否仍具可行路径。

报告明确指出,若要使脱碳重回正轨,航运业必须在三个方面采取行动:

一是支持IMO建立强有力的奖励机制,明确将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SZEF)列为优先事项,确保燃料定义统一、尽早采用相关指南,且机制设计能增强投资者与运营商的信心。

二是让行业意识到 “不符合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要求的船舶”将面临日益增长的风险(无论对个体船东还是整个航运体系),从而推动及时改装船舶,并投资于“面向未来的船队”。

三是帮助各国及区域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填补IMO《净零框架》可能存在的支持不足之处。

“IMO《净零框架》的达成是多边外交的重大成就,但目前行业尚未形成所需的发展势头。若IMO出台的指南能将奖励向‘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早期采用者’倾斜,将极大推动供应、需求与融资的协同,助力实现2030年目标。”全球海事论坛脱碳总监Jesse Fahnestock评论道。

报告发现,支持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应用的技术已取得良好进展,相关燃料的供应与可及性也有所提升:甲醇发动机已进入商业化阶段,氨发动机正处于测试收尾阶段,甲醇推进系统稳步发展——这表明“多燃料共存的未来”具备可行性。

然而,航运业的需求趋势却不容乐观。目前已下单、待交付的船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使用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的能力,这不仅增加了船舶改装压力,也加剧了船厂产能紧张,导致“搁浅资产”(无法适应未来法规的资产)风险上升。当前预测显示,除非行业加大“可兼容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船舶”的订单量,否则到2030年,仅能实现“5%目标”所需需求的约三分之一。这一缺口相当于约900万吨燃料油当量,或需要400艘“可兼容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的大型集装箱船”来填补。

“今年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是多个地区的燃料供应计划与试点项目持续增加。这表明技术成熟度已不再是限制因素,但需求与融资未能跟上步伐。除非这些环节协同推进,否则2030年的临界点将始终无法触及,供应端的发展也可能陷入停滞。这凸显出,我们必须将此次转型视为‘系统性挑战’,而非单纯的‘燃料问题’。”伦敦大学学院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omagoj Baresic博士指出。

自2021年起,该系列年度报告每年都会关注航运业实现“2030年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占比5%”目标所需的五大“系统变革杠杆”,并跟踪其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 供应端(部分达标):目前规划中的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产量,约能覆盖2030年所需供应量的三分之一(32%)至全部(134%),不确定性源于当前规划项目的后续推进情况。但支持该类燃料的相关技术进展良好,整体供应规划规模仍在扩大。

✦ 需求端(未达标):当前估算显示,“可兼容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的船舶” 存在显著缺口。除非需求大幅增长,否则现有订单仅能满足2030年目标所需燃料需求的约37%。

✦ 融资端(未达标):尽管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领域的投资起步良好,但势头已停滞。资金仍不成比例地流向传统化石燃料动力船舶,需更强有力的政策信号才能撬动更多私有资本。

✦ 政策端(部分达标):IMO《净零框架》是航运脱碳政策的重要里程碑,但关键细节仍待确认,各国层面的政策进展也不均衡。

✦ 民间社会(部分达标):航运业对“公平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海员培训、劳动力多样性及性别失衡等议题的透明度更高,但下一步需将意识转化为切实行动。

据估算,若要实现IMO 2023年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中的目标,2030年航运业所用燃料中需有5%-10%为可规模化零排放燃料。5%的占比被视为“临界点”,达到这一比例后,支持零排放燃料的基础设施、供应链与技术将走向成熟,进而推动其应用呈指数级增长。

若5%的目标未能实现,可能危及航运业2050年净零排放的整体目标。全球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因此是脱碳关键领域。预计到205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三倍,若不采取紧急行动,航运业排放量将大幅飙升。

“若供应与需求、融资、监管无法更好地协同,2030年设想的临界点将始终无法实现。行业已明确发展方向——当前的挑战是,在融资支持下、以公平政策为导向、基于‘惠及航运业及更广泛群体的公正转型’,以更清晰的目标、更协同的行动、更快的速度推进变革。”——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气候高级别倡导者Dan Ioschpe强调。

来源:中国船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