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大安乡:精准落实“832”模式 药材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0:54 1

摘要:金秋时节,走进渭源县大安乡,山麓梯田间药香弥漫,整齐的田垄上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苗齐叶茂、长势喜人。得益于今年夏季雨水充沛,全乡药材总体长势优良,丰收在望。药农们正在田间开展精细化管护,这一欣欣向荣的产业图景,正是中药材“832”种植模式在大安乡高质高效推广落

金秋时节,走进渭源县大安乡,山麓梯田间药香弥漫,整齐的田垄上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苗齐叶茂、长势喜人。得益于今年夏季雨水充沛,全乡药材总体长势优良,丰收在望。药农们正在田间开展精细化管护,这一欣欣向荣的产业图景,正是中药材“832”种植模式在大安乡高质高效推广落实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大安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科学规划与精准施策并重,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推行中药材“832”种植模式,将中药材种植作为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成功走出一条立足北部旱塬,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生态友好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为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832’中药材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安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彦刚介绍,“该模式通过向每户提供8斤优质药材种子,支持发展0.3亩育苗田,保障次年稳定种植2亩以上药材,既有效减轻了农户前期投入压力,又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行“832”中药材模式过程中,大安乡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通过建立“一户一策”管理台账,实现从种子发放、技术指导到种植面积落实的全流程无缝衔接,确保政策执行精准到位。中药材种植,“三分种、七分管”。大安乡积极对接县农技中心,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指导与服务,通过强化技术培训、拓展产销对接等配套措施,从整地、播种到育苗、移栽,为药农提供全过程技术保障,显著降低种植风险,提高育苗成活率,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与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以前想种药材却顾虑很多,现在政策支持到位、技术跟得上,我们的信心越来越足。”大安乡大涝子村药农张维林高兴地展示自家苗情良好的育苗田,“这0.3亩育苗田,就是明年扩大生产的希望。”目前,全乡药材育苗面积显著增长,为明年规模化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大安乡在推行“832”模式过程中高度重视品质管控,严格选用道地药材品种,全面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从源头上保障药材品质。据统计,共发放种子5184斤,完成中药材育苗194.4亩,带动种子繁育112亩、种苗繁育795亩,受益农户648户,实现户均降本1000元、预期收益约15000元。当前,全乡药材种植规模稳步扩大,药材质量和产业效益持续提升。

“‘832’模式不仅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更激发了产业内生动力。”大安乡副乡长苟刊飞介绍道,“我乡通过实施‘示范户带动普通户、老户帮助新户’的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种植能手和合作社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与技术交流,使农户学有标杆、做有规范,全面提升全乡药材种植整体水平。”

随着“832”模式的持续深化与广泛推广,大安乡中药材产业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从精准高效的育苗管护,到种植规模的稳步扩大;从农户增收的喜悦笑容,到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一条特色鲜明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正在稳步铺就,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来源:定西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