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们讨论《这里没信号》时,不仅是在看一档旅行节目的成型,更是在观察一个身处行业中心的年轻人,在被外界标签环绕时,试图校准和确认自我位置的一次主动探索。
当我们讨论《这里没信号》时,不仅是在看一档旅行节目的成型,更是在观察一个身处行业中心的年轻人,在被外界标签环绕时,试图校准和确认自我位置的一次主动探索。
作者 | 王珊珊(北京)
监制 | 张一童(上海)
去年10月,胡先煦在录制《现在就出发第二季》时认识了动物学博士陈睿。从小就迷恋昆虫、甚至说过「不当演员就想当昆虫学家」的他,与陈睿相谈甚欢,两人随口定下一个约定:有机会一起去亚马孙雨林看看。
半年后,这个看似随性的约定竟成真。胡先煦与陈博士,以及他的另一位好友、导演王一通,三人辗转五十多个小时,抵达南美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和亚马孙雨林。这趟旅途最终被制作成六集的旅行节目《这里没信号》。节目上线后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热度突破12000,腾讯视频站内开分高达9.9分。
一则弹幕或许能代表许多观众的心声:「胡先煦让我感受到内娱的有趣,很多人要么无趣,要么在演有趣。」
在当下的舆论场中,观众对「有趣」的呼吁,已成为一种集体性的审美期待。这背后,是对符号化人设的厌倦,更是对真实个性和多样性表达的情感需求。从《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到各类综艺,摄像机放大了他的机敏幽默的即兴反应能力。胡先煦总能松弛而又恰到好处地抛出一些「金句梗」,让他被贴上了「成熟又浪漫」的标签。
同时,在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传播中,人们捕捉到他另一个维度的魅力: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和个人趣味的年轻人。无论是他对朋友的珍视,还是在山野徒步时被偶遇的日常,都展现出一种由真实兴趣驱动的生命力。
今年,胡先煦似乎在主动选择,将个人面貌更立体地呈现出来。无论是作为《这里没信号》的总策划,还是在不同类型的综艺里亮相,他都在尝试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话语场。
我们曾在明星成为IP一文中总结过,无论是以「活人感」和更明确兴趣标签在新社区活跃的明星们,还是更多围绕单个艺人展开的定制节目,明星个人IP的打造已经成为一种显性趋势。
《这里没信号》这档由胡先煦本人发起并担任总策划、胡先煦工作室出品的节目,介于明星个人Vlog的随性记录与商业IP的精心打造之间,既有浓厚的个人兴趣源起,也承载着一个完整团队的专业运作。
因此,当我们讨论《这里没信号》时,不仅是在看一档旅行节目的成型,更是在观察一个身处行业中心的年轻人,在被外界标签环绕时,试图校准和确认自我位置的一次主动探索。
1.为什么是亚马孙
当被问及这趟奔赴地球另一端的旅途的意义时,胡先煦的回答很简单:「Just for fun」。这句回答,也恰恰是《这里没信号》的核心驱动力——一切源于纯粹的探索欲。
这趟探索之旅的目的地,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和秘鲁的玛努国家公园,前者是激发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的灵感之地,后者则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所在。
选择南美之旅,与胡先煦少年时代对昆虫的迷恋直接相关。「我觉得好像每个小男生心里都对机械和结构有关系的东西感兴趣,」有人爱拼模型,有人是工具控,而对他而言,这份痴迷投射在了昆虫身上。「昆虫是这个生物界最古老也是最精巧的结构,」他至今仍能细致地分析,「一个头,一个腹,中间一个连接段,三对足,又能飞,非常的巧妙,而且很稳定。」
正是这份源于热爱的初心,让胡先煦在推进项目时展现出极强的执行力。据工作人员透露,节目的前期筹备、嘉宾邀请等环节,几乎都有他的高效参与。
《这里没信号》的质感介于明星个人vlog的记录与旅行真人秀之间,随性而至的旅行片段受到很多观众喜爱;但正是这种松弛也引发了关于定位的讨论,这让一些期待更专业解说的观众感到有落差。
胡先煦解释说,《这里没信号》更接近旅行微综艺,而非纪录片,「我们记录的不是大自然,是不懂自然的人去自然里的状态。」
第一次作为总策划的半幕后身份出现,这意味着胡先煦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表现,而是关注节目本身接收到的每一条评论。「会心疼以往合作的那些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让他深刻体会到幕后的不易。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夕阳即将落下海平面,金光洒满礁石,海狮以一种完全不设防的姿态晒着肚皮。「你看就蒙了,就傻在那了,那就是人对于大自然一个纯粹的美的感受。」他感叹道,「一个不那么常见动物,以一个这么鲜活的状态出现在你的面前,在做自己的事。」
有点遗憾,他没有找到心心念念的甲虫,却意外发现了野生竹节虫,这成了一大惊喜,因为野生竹节虫很难被发现。「我说这是啥?竹节虫!童年的竹节虫终于飞回到我手里了。」
2.三人朋友局
《这里没信号》播出后,最受好评是胡先煦、陈睿与王一通三人的流畅互动。正如一则评论所言:「演员、生物学家、导演一起探索雨林,看过之后感觉戾气都减少了。」节目没有预设剧本,完全是三位好友在旅途中的真实表现。
陈博士是80后,王一通是90后,胡先煦是00后。尽管存在年龄差,但三人的相处却毫无隔阂,全程互相开着玩笑。旅途中,三个人经常各有各的嗨点:陈睿忙着寻找全世界最小的温带企鹅,胡先煦在海中浮潜想要拍到鲨鱼,王一通在夜晚的雨林里流连忘返。这些随性的片段和台词被网友截图传播。陈睿开出一百美金的赌注,让另两人猜蓝脚鲣鸟的鼻孔在哪儿,结果答案是——它根本没有鼻孔。
这种松弛感的互动形成,源于胡先煦与两位朋友的高度信任与默契。在他眼中,陈博士很有魅力,「像一个返璞归真的老者,又像一个刚刚接触世界的孩童」。同时,陈博士对专业知识的热情分享,也带来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颇为喜感的是,老陈旺盛的表达欲,让平时话痨的胡先煦都自叹「一物降一物」,这种人物关系构成了一种天然的喜剧效果。
而王一通,则是那个能与胡先煦精神同频共振的「soulmate」。俩人是今年在录制综艺《敲开宇宙的门》时认识,尽管时间不算久,但私下里已经正式把彼此划入「好朋友区」。两人常常会因为很小的点突然哄堂大笑。但只要见面就会聊很长时间。「我和一通所有的事情都能聊到一起,他知道我的那些言下之意到底是什么,我那个冰山一角的下面到底长什么样子。我想每个人都能明白这是多难的事。」
近年来,基于原生关系的「老友局」已成为真人秀策划的趋势,观众期待看到真实情感的发酵。胡先煦与朋友们的互动,恰好满足了这种期待。
他对王一通的欣赏,也揭示了他的交友标准。「他身上那种能将一件事钻研得很深的气质,非常吸引我。」胡先煦说,「他喜欢植物,我喜欢动物,他家里养好多好多植物,特别钻这个事。我喜欢跟钻某一件事钻得很深的人在一块接触,我觉得他有一个原动力的这个东西,会一直驱使着他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这个精神特别宝贵。」
3.一个00后的思考
在节目最后一集,王一通用「三个力」来概括胡先煦:青春力,让人想到王小波笔下「好想吃、好想爱、好想突然变成天上忽明忽暗的云」的少年意气;领导力,年纪虽轻,却能在大小事务中顶上;魔力,能让整个摄制组都保持开心的氛围。
这番来自好友的总结,恰恰描摹出胡先煦在公共视野中的多重侧面。过去几年里,胡先煦在多档真人秀中的表现也持续获得关注。从《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到《现在就出发第二季》,他的即兴表达常被网友截屏传播。其中一句较为流传的话,是他回应秦海璐时说的:「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可以大概跟我讲讲。」
谈及公共表达,他坦言,如果说完全不思考以怎样的形象示人,「那就太虚伪了」。作为童星出道,他自觉接受了大量表达训练。但他也强调自己并不愿刻意凹人设:「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尽最大可能保持真实,我也想要尽量把自己描绘得准确:爱思考,爱看一些喜剧段子,也爱想一些宇宙奥秘,虽然想得很浅。说到底,我表达的是大家都想过的事,如果大家对我有什么额外要求,做不到,也别骂我。」
在回答关于追求真实的困境时,他补充道:「我觉得不能只从综艺或者表演这个狭隘的角度来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这样,越想达到某件事情的绝对真实,你遇到的困境和阻碍也会按比例增加。」
在我们面对面对谈的一小时内,胡先煦的聊天风格与节目中很一致:健谈、松弛,偶尔冒出几句抽象的笑点,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偶像包袱的存在。他有朋友有爱好,有艺术追求,也有挫折与烦恼。
对胡先煦而言,演员依旧是最重要的身份。「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表演上。」不过近两年,他坦言遇到一些瓶颈,形容自己的状态是「能力跟不上审美」,正在卯着劲默默学习,期待有更大的突破。
在一次工作的对谈中,他听到了一句令他印象深刻的话:人们总是只记住第一名,但如果你够坚定,无论收获多与少,都是在为自己爱做的事努力。那句话在他心里留下了印记,「可能对我一生都有帮助」。
接下来,胡先煦将会有律政题材的《即刻上场》、悬疑涉案剧《隐擎》、《醉梦》以及奇幻题材的《真火神探刘横顺》等待播作品陆续上线。
此外,如果一切顺利,还会有第二季《这里没信号》,胡先煦说,目的地也会跟着探索欲望走。
来源:新声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