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河南洛阳的肉类加工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从国外引进火腿肠生产线,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凭借“会跳舞的火腿肠”这一极具传播力的央视广告,春都火腿肠迅速风靡全国,生产线日夜运转仍供不应求,一度占据全国火腿肠市场 70% 以上的份额,成为河南工业的亮丽名
上期盘点了山东省曾经红极一时全国知名,而现在却落寞无闻的企业。
今天咱们再来盘点一下 河南省 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现今落寞甚至消失的企业/品牌。
一、春都火腿肠
位于河南洛阳的肉类加工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从国外引进火腿肠生产线,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凭借 “会跳舞的火腿肠” 这一极具传播力的央视广告,春都火腿肠迅速风靡全国,生产线日夜运转仍供不应求,一度占据全国火腿肠市场 70% 以上的份额,成为河南工业的亮丽名片,引领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
后因战略决策失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医药等非主业领域,同时降低产品质量标准,导致品牌口碑崩塌,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快速侵蚀。
现状:历经多次重组后虽重启生产,产品线扩展至肉制品、调味品等多个品类,但已难现当年全国领跑的盛况,品牌影响力大不如前,仅在局部区域市场有少量存在感。
春都火腿肠
二、张弓酒业
产自河南商丘宁陵县,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 “中华老字号”,其酿酒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的古老酒坊,1957 年由当地曹家糟坊和张家酒号整合为地方国营酒厂。
1994 年,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代言的 “东南西北中,好酒在张弓” 广告语传遍全国,使这款低度白酒鼻祖声名远扬,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年销售额一度突破 10 亿元。
2002 年张弓酒厂因经营不善宣布倒闭,此后品牌陷入分裂,南北厂分属不同企业租赁经营,各自为政。2018 年启动破产清算拍卖后,双方因资产定价、品牌归属等问题陷入长期纠纷,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现状:长期纠纷导致企业经营持续受创,张弓酒业主体已停产,仅少数关联企业以 “张弓老酒” 名义维持基本生产,昔日名酒品牌深陷发展僵局,在白酒市场几乎销声匿迹。
张弓酒
三、亚细亚商场
1989 年在河南郑州开业的百货公司,以 “顾客是上帝” 的创新服务理念、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和独具特色的营销活动,开创了中国商业的全新模式。开业初期日均客流量超 10 万人次,成为当时中国零售业的明星标杆,吸引全国 20 多个省市的商业人士前来考察学习,“中原商战” 的盛况被全国媒体争相报道,风头无两。
然而在快速扩张中,企业忽视资金链管控,盲目在多地开设分店,同时内部管理混乱、成本高企,最终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
现状:2000 年正式宣告破产,这个曾经引领中国零售变革的标志性商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其旧址虽几经改造易主,但 “亚细亚” 的商业传奇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郑州亚细亚商场
四、宋河酒业
位于河南周口鹿邑县,作为老子故里的知名酒企,1989 年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获评 “国家名酒” 称号,凭借深厚的酿造底蕴和广泛的市场布局,曾是豫酒的代表企业之一,“宋河粮液” 成为全国消费者熟知的白酒品牌,巅峰时期年销售额突破 20 亿元。
后期受实际控制人股权冻结、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受限,多次通过动产抵押缓解压力,同时在外地名酒的冲击下,市场拓展乏力,发展陷入停滞。
现状:虽仍维持生产,但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已从 “国家名酒” 的高光时刻跌落,在河南本地市场也难以占据主导地位,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衰退。
宋河粮液
五、莲花味精
源自河南周口项城,上世纪九十年代凭借先进的谷氨酸发酵生产技术和规模化产能,迅速成为国内味精行业的龙头企业,“莲花味精” 的品牌家喻户晓,产品不仅覆盖全国,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度占据全国近半市场份额,企业还成功登陆 A 股市场。
随着消费者健康理念转变(个人觉得更多的是被资本洗脑),低钠饮食成为潮流,味精需求逐渐下滑,同时企业遭遇原材料价格上涨、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市场竞争力持续减弱。
现状:虽仍维持核心产品生产,但市场份额已缩减至个位数,品牌关注度持续降低,从行业巨头沦为边缘化品牌,主要依赖餐饮渠道和存量市场艰难生存,业绩常年在亏损边缘徘徊。
莲花味精
好了,各位观众老爷,您还知道哪些河南曾经红极一时现在落寞的企业 / 品牌,不妨评论区讨论一下。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