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城晚报、中国商报、极目新闻、南方日报、环球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羊城晚报、中国商报、极目新闻、南方日报、环球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星闻爆料局
编辑|星闻爆料局
前言
近日,释永信的事情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
其被爆出的各种“罪行”更是将佛门的清修形象撕个粉碎。
甚至让外界对各种寺庙的信任都产生了动摇,
就在外界对于佛教的信任产生动摇时,新的消息传来。
四名假僧尼罪行被曝光,再次为佛门泼上污水。
如今,警方已经判刑,回看他们的行为,没有一个值得同情!
一直以来,佛教就是以“清修”的形象示人。
然而,近来释永信的事件却撕碎了这个形象。
首先便是通告中提到的释永信存在私生子的事件了。
在一年前就有网友拍到释永信的保镖里有一位长得和他很像。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如今释永信被通报,不免就有人想到这位保镖。
不过,事实到底如何,我们并不清楚。
毕竟只是网传,官方并未对此进行通报。
除了私生子的传闻,释永信的另一个争议行为则是将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转为了商业符号。
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热播,不仅让少林寺的年游客量飙升。
也让他看到了少林寺品牌价值的重要性。
随后便开始筹备成立少林寺武僧团,开启武术表演商业化。
后来,他更是创立了少林寺官方网站,成为中国首个宗教官方网站,为少林寺开启了数字化传播。
从此之后,少林寺开始系统性地注册商标,包含医疗、食品、服饰等许多方面。
甚至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土地竞拍、品牌授权等。
而“万物皆可少林”的梗,也是由此而来。
那么释永信是如何通过这些行为获取钱财呢?
首先就是门票,当年少林寺年游客量到达400万次,单次门票80元,套票299元。
据此估算,仅门票年收入就超3亿元,更不要提寺内的一些消费项目了。
图源自羊城晚报
其次就是“卖货”,少林药局自2003年重启便开发了活络膏、灵芝茶等产品。
仅2019年一年的销售额就破8000万元。
在这之中灵芝茶的售价高达千元。
图源自羊城晚报
接着便是相关文创,“少林欢喜地”淘宝店销售佛珠、禅修垫、“扫地僧”玩偶等许多周边。
就连释永信本人作为少林寺方丈也开通抖音,进行直播带货。
不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出海”。
图源自羊城晚报
截至23年12月,全球范围内属于少林文化会员的洋弟子就有800多万。
武僧团巡演每年也已超200场,单场收入甚至到达了50万美元。
网传这些利润绝大多数流进了释永信的口袋。
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等待官方的调查通报。
然而,释永信被调查才过去半个月,竟然又有关于佛门的“事件”出现。
再传新事件
近日厦门法院审理了一场由4名“假和尚”“假尼姑”组成的诈骗案。
他们在行骗前通常会经过层层伪装,让人逐渐放松警惕陷入骗局。
首先他们通过穿着统一仿僧袍,佩戴着批量生产的塑料佛珠、木鱼,剃发、留胡须。
有些还会刻意晒黑皮肤来营造“苦修”感。
还会随身携带皈依证、戒牒、介绍信,甚至还会展示与有名“高僧”的合影。
并且,他们还会给自己立“人设”,例如寺院受灾需要筹钱修佛像、同门生病需要筹医药费或者直接就说要积功德等故事,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降低防备。
甚至有时还会给自己塑造成“高僧弟子”“活佛传人”的形象,来让粉丝信服。
他们在行骗时,一般会选择寺庙周边、景区入口等人流量密集处。
或者租用一些偏僻院落,布置一些佛像、香炉等伪装成“修行分院”,邀请路人“免费上香”。
但其实,这些统统都是假的,证件买的假的、合影也是P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信服,从而降低防备心,好让他们能够行骗。
对于行骗对象,他们大多会选择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或者是独自在家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
这些人很容易被他们的人设迷惑。
接着他们会采用一系列的话术来行骗。
对于相信的人他们会说“印堂发黑”“命中带刹”等,需要佛法化解。
化解方法就是要捐钱或者买他们的符。
对于不太相信的人,他们会说:这是在攒福报,是在积德,会保佑发财。
甚至对于那些相信的人,他们还会慢慢提高行骗价格。
他们还会分头行骗,每个人都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
并且,他们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查,还会定期更换地点。
所以信不信的人都会被他们骗走一些钱财,区别只是钱多与钱少罢了。
如今看来,他们的行为与释永信还存在着某些相同点。
他们与释永信的行为都是将佛法作为自己敛财的根本,将信仰异化为金钱交易。
释永信通过将少林寺系统化地品牌运作,来达到敛财的目的。
他主导少林寺注册上百个商标,涵盖多个方面,逐渐构成自己的商业格局。
并且通过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控制十多家企业,形成相关产业链。
同时以“保护少林文化”为幌子,将自己的行为合法化,但实际上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而这4名“假僧尼”则是通过伪造戒牒、袈裟、佛珠等宗教符号来树立假人设。
通过售卖护身符、开光卡、手链、贴纸等物品来进行敛财。
据警方披露,这四名“假僧尼”每个人分别骗取了5千余元。
并且目前已经被厦门法院以诈骗罪进行判决。
判处他们拘役五个月,缓刑八个月至有期徒刑六个月不等刑罚并处以罚金。
他们通过借用和尚和尼姑的身份来进行诈骗,完全是在给真正的和尚和尼姑抹黑。
不仅会导致公众对真正的大师丧失信任,也会破坏公众心中对于宗教的神圣感。
如今他们的罪行曝光,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值得同情的。
但其实真正的大师并不是这样的。
就拿少林寺新任方丈释印乐来说,他就完全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师。
他信奉“农禅并重”自上任以来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先是废除了少林寺内高收费的项目,将原本400元的“平安香”改为免费自取。
然后设立财务管理小组,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明确寺院是非营利性组织。
对于僧人,他明令禁止参与商业贸易活动,接受奢侈品捐赠。
网传,他要求僧人凌晨四点就要起床上早课,并且对于手机的使用时长也有规定。
这些行为,与他在白马寺管理时候的措施分不开关系。
那时,他带领白马寺的一众僧人恢复农耕传统。
共同开垦荒田400亩,僧人每日需完成2小时的农耕劳动,种植小麦、黄豆等作物。
做到寺内自给自足,多出来的粮食还会向游客和村民分享。
生活上,更是禁止僧人使用智能手机、奢侈品等,加强戒律。
财务上,实施透明化管理,一月一公示明细,确保每一分都用于宗教事务。
这样的大师才算是真正的大师。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就丧失了对于整个佛教团体的信任。
结语
“假僧尼”“释永信”的这些行为暴露出了个别人对于信仰的背叛。
但并不能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对整个佛教丧失信任。
毕竟真正的僧人总是醉心修行,而不是大张旗鼓。
我们要用理性来看待,不要因为少部分的瑕疵而否定整体。
期待佛教能够重新焕发光彩。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一起在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羊城晚报、中国商报、极目新闻、南方日报、环球网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