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先导—观前沿】无人机监管进入“一码统管”时代,低空经济迎来安全新基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0:00 1

摘要: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督检查”。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无人机监管正式迈入“一码统管、无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督检查”。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无人机监管正式迈入“一码统管、无码禁飞”的新阶段,为快速发展的低空经济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物流、城市管理、应急救援、农业植保及个人消费等领域。然而,行业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黑飞”“扰航”等现象频发,对民航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新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无人机唯一识别码的编码规则、登记备案、标识要求及数据广播机制。该标准覆盖微型至大型民用无人机,要求每架设备在飞行过程中以不超过1秒的间隔,通过无线局域网或无线个域网周期性广播其唯一识别码,确保飞行状态可实时追踪。

这一措施的实施将极大提升监管效率。通过唯一识别码,监管部门能够对无人机进行全程监控,实现“身份可溯、责任可查”,有效遏制违规飞行,为空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明确的安全规范也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促进无人机在更多应用场景中的规范化使用。

《行动方案》还勾勒出更宏大的产业发展蓝图:2025至2026年间,规模以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7%,预期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保持工业大类首位,并推动五个省份的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方案特别强调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其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及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面对新规,无人机生产企业需建立唯一产品识别码备案管理制度,即使委托加工生产,责任主体仍为制造商。此外,维修更换存储模块也需重新备案。低空安防企业已积极布局,推出如无人机信标接收机等产品,配合新规实施。

随着统一标识体系的建立,我国无人机行业将从粗放增长转向标准化、安全化发展新阶段。监管与创新协同推进,一个安全、高效、智能的低空经济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为未来几年低空经济的黄金发展期铺平道路。

来源:长安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