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圆满落幕。卢正浩展位前,非遗炒茶师的手在200℃的铁锅里翻飞,一芽一叶的鲜叶经“抖、搭、搨、捺”十大手法淬炼,逐渐舒展成扁平挺秀的干茶。展位背景墙上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57年,周恩来总理与梅家坞村支书卢正
2025年5月2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圆满落幕。卢正浩展位前,非遗炒茶师的手在200℃的铁锅里翻飞,一芽一叶的鲜叶经“抖、搭、搨、捺”十大手法淬炼,逐渐舒展成扁平挺秀的干茶。展位背景墙上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57年,周恩来总理与梅家坞村支书卢正浩站在茶园里,身后是漫山新绿。
这张照片,是卢正浩品牌的“根”。从1952年卢正浩带领村民开荒种茶,到1991年女儿卢江梅以父之名创立品牌,再到2010年第三代传人胡璧如用电商激活传统茶事,三代茶人用一芽一叶写就了西湖龙井的现代传奇。
1952年,20岁的卢正浩当选梅家坞村首任党支部书记。彼时的梅家坞茶园仅存几百亩,茶农靠天吃饭。卢正浩蹲在茶垄间琢磨:“周总理说过‘龙井是艺术品,国内外都需要’,我们得让梅家坞的茶配得上这个名号。”
他带着村民拓荒种茶,把茶园扩至两千亩;改良炒茶锅,用铁皮电锅替代柴灶;总结出“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速沉”的“卢派五绝”。1957年,周总理陪同前苏联主席伏罗希洛夫到访梅家坞,喝到卢正浩炒的茶,连赞“茶中珍品”。此后6年间,周总理5次来到梅家坞,嘱托卢正浩:“能种茶的地方尽量种茶,既绿化又增收。”
在卢正浩的带领下,梅家坞村相继建起幼儿园、小学、中专和夜校,办起了供销社、卫生站和畜牧基地,成为新中国农村的典范和国际政要去杭州的“必打卡”之地。“梅”字号西湖龙井也成了国家礼品茶,随外交使团香飘海外。1963年,卢正浩随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特意带了两斤梅家坞龙井,“让外国朋友尝尝中国的春天”。
文革期间,卢正浩历经磨难,却始终护着茶园:“这是梅家坞的命,更是西湖龙井的根。”1991年,卢正浩病逝,卢江梅在梅家坞村口发愿:“我要让父亲的茶,走出梅家坞,走向全中国。”
卢江梅的“守艺”,从“打假”开始。90年代初,西湖龙井市场鱼目混珠,假冒、过期茶横行。如何解救这场大众对西湖龙井的信任危机?这个问题,一度让卢江梅寝食难安。卢江梅带着一筐鲜叶、几口铁锅、几位老茶师北上北京,在燕莎友谊商城摆下“现炒现卖”的茶摊。“我们的茶,敢和翡翠、玉器摆在一起。”她说。
这一摆,摆出了“卢正浩”的金字招牌。但卢江梅知道,真正的“守艺”是守住手工炒制的“魂”。她组建百人炒茶团队,师傅们平均炒茶经验超15年,每年春茶季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的手是活的非遗。”卢江梅说,“机器能炒出形,但炒不出那口‘鲜’。”自1999年起,卢江梅发起西湖龙井民间炒茶王大赛,让手工炒制西湖龙井的“技术火苗”一直燃烧。
2008年,“西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2020年,卢江梅被评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成为其中唯一一位女性传承人,并被授予“国茶工匠·制茶大师”称号。她的炒茶车间里,至今保留着1957年与杭州锅炉厂共同研发的电炒锅——这是卢正浩改良传统工艺的见证,也是“传承不守旧”的注脚。
“做茶如做人,要实实在在”,这是卢江梅在谈及制茶理念时所说的话。2003年,她首开行业先河,为“卢正浩”茶叶投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为全国首个由保险公司承保的茶叶品牌,至今保持零投诉纪录。2025年春茶季,她带着团队深入梅家坞、满觉陇等核心产区,每日蹲在茶园里选鲜叶:“一芽二叶初展,芽长于叶,长度不超过2.5厘米——这是父亲定下的规矩,不能破。”这份近乎偏执的执着,让“卢正浩”三个字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2010年,第三代传人胡璧如回国接棒,在天猫开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第一家茶叶旗舰店。“当年母亲北上卖茶,现在我要让茶‘飞’进千万家。”她说。
2015年,胡璧如推动成立“兴农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梅家坞片区茶园的管理标准。“刚开始连外婆都不理解,后来我们按标准收茶,价格比市场价高15%,茶农们才明白,好品质才有好价钱。”如今,合作社覆盖300多户茶农,卢正浩每年收购的鲜叶中,80%来自合作茶园,茶农年均收入增长30%。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胡璧如尝试通过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售茶。她与团队共同研发出了带秤的茶叶罐,并通过电商直播与用户进行互动,大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尤其在个人号直播炒茶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观众。
胡璧如的“破界”,从“懂年轻人”开始。卢正浩推出“小罐定量装”“冷泡龙井”“龙井冰淇淋”等新品,在2025年茶博会上,龙井冰淇淋成了“打卡王”。
2018年,卢正浩在富阳建成国内首个龙井智慧工厂,引进物联网、5G和AI技术,实现从鲜叶采摘到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工厂日均加工鲜叶1.5万斤,茶叶匀整度超95%,生产效率提升90%。该项目已累计获得2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以及8项软件著作权,为龙井茶精深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加工提供了一个可落地、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2024年,卢正浩发起“老茶蓬保护计划”,在钱塘产区保护500亩树龄超30年的群体种茶树。“老茶蓬发芽晚,但氨基酸含量高,茶汤更醇厚。”胡璧如说,“我们想守住这些‘茶中活化石’,让后代还能喝到传统的味道。”
在卢正浩的茶园里,矗立着一块刻着“诚实,正直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的石碑,这是卢正浩日记里的话,被卢江梅刻在店招上,也融入了品牌基因。
从1952年的拓荒茶园,到2025年的智慧工厂;从梅家坞的茶垄,到世界的茶席——卢正浩用三代人的坚守证明:真正的老字号,既能守住传统的“魂”,也能接住时代的“火”。西湖龙井在卢正浩的手里已作为国礼享誉世界,而后人们正在做的是,让世界知道卢正浩。
来源: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