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时节,走进舞钢大地,放眼望去处处是动人色彩——金黄的玉米在田野里颔首、多彩的果园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每一处都涌动着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希望。如今的舞钢,和美乡村加紧创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以鸽、茶、菌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每一个新变化
雨后钢城 高耀显 摄
收获季节采茶忙
杨庄乡珍稀菌现代产业园松茸菌喜获丰收
杨庄乡食用菌产业园长势正旺的香菇
河南天成鸽业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山乡之春 李贵生 摄
□郭风丽 王晓磊 杨德坤
初秋时节,走进舞钢大地,放眼望去处处是动人色彩——金黄的玉米在田野里颔首、多彩的果园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每一处都涌动着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希望。如今的舞钢,和美乡村加紧创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以鸽、茶、菌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每一个新变化,都精准回应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如画
9月5日,周末的舞钢市尹集镇大刘庄村暖意融融。阳光洒满柏都文化馆的红砖墙,几名村民在广场上排练舞蹈,欢快的鼓点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不远处的生态观光园里,几名游客漫步田园,欣赏着初秋的田园风光,感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以前村里哪有这么多游客?现在环境好了、产业旺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大刘庄村村民李大姐的笑容里,满是对如今生活的满足。
李大姐口中的变化,正是舞钢市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舞钢市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和美乡村建设理念,依据“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通”的原则,精心规划文旅康养、茶旅研学、鸽舞水乡三大片区,并成立片区联合党委强化统筹,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抱团发展。
走进杨庄乡臧坪村,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蜿蜒向前,路旁是整齐的绿化带和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村民张大爷坐在自家门前的小花园里晒太阳,谈及村里的变化,他感慨万千:“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下雨天根本没法走。现在不仅路修好了,还铺了污水管网,村容村貌大变样!”2024年,舞钢市整合移民、美丽乡村、衔接资金等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集中推进臧坪、红石岗等村的污水管网铺设、道路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成杨庄乡珍稀菌产业园、大刘庄村柏都文化馆等功能场所,活化利用老物件近200件,打造了20余处特色景观,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如今的臧坪村,早已远近闻名:乡村工匠体验园里,游客亲手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帐篷露营基地里,孩子们在草地上肆意奔跑嬉戏;老漫谷秘境树屋和房车民宿内,游客正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我们村以前主要种植传统作物,收益有限。现在有了中草药产业,大家不仅学到了新技术,收入也翻了几番。”姬庄村村民小王一边熟练地操作机器,一边笑着说道。为进一步丰富业态,舞钢市引入社会资本2950万元,打造乡村工匠体验园、农事体验园、帐篷露营基地等项目,构建起占地5.3平方公里的“大景区”。
为持续引流聚气,舞钢市相关部门还举办了“赛会节”活动。如,河南舞钢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摔泥炮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20万余人次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引擎”——成功带动300余名村民就地务工增收,片区内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25万元以上,其中姬庄村突破50万元,臧坪村、大刘庄村均达30万元以上。
乡村夜游村庄焕发新生机
9月7日,夜幕降临,杨庄乡臧坪村“豫见和美臧坪”文旅康养先导片区内,林畔溪流潺潺,晚风徐徐,给人一种身处“天然氧吧”的舒适和惬意。
作为舞钢乡村夜游经济的“标杆”,“豫见和美臧坪”文旅康养先导片区整合祥龙谷景区、老漫谷酒店和凤凰山庄等现有旅游康养资源,今年入夏以来,创新推出“露营+实景演出”主题乡村夜游活动,成功吸引周边城市游客,让宁静的村庄在夜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村环境好、空气清新,特别适合露营。”村民刘保春自豪地说。依托生态优势,村民们利用闲置土地开辟露营基地,向游客提供帐篷租赁、烧烤食材等服务,高峰期一个周末就能接待300多名游客。来自方城县的张静怡一家是这里的常客。“在这里,孩子能亲近自然、释放天性,我们也能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享受难得的慢生活。”张静怡的感受,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
臧坪村的“小村狂欢”,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的松弛与惬意,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目前,露营基地已吸纳32名当地村民务工,带动8家农户发展农村小吃、新鲜瓜果蔬菜销售等小本生意,还催生了4家农家乐餐饮店,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除了露营,实景演出更是臧坪村夜游的“重头戏”。今年杨庄乡引入河南中谷文旅有限公司,在片区内倾力打造“梦回臧坪”文旅综合体,涵盖影视基地、《蛮王传奇》实景演出、小剧场(直播基地)、儿童乐园等多元业态,主打家庭休闲旅游,力求为游客带来高参与度的旅游体验。
暑假期间,片区推出的以儿童剧展演为主线的柳州城沉浸式演出基地、“梦回臧坪杯”篮球邀请赛和“梦回臧坪悦动钢城”草坪音乐节等活动,掀起一波又一波旅游热潮。《蛮王传奇》实景演出融合当地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游客畅行其间,探访钱庄、衙门、铁匠铺等场景,仿佛穿越回往昔岁月;川剧变脸、古筝表演、汉服秀、快闪等沉浸式节目轮番上演,为游客呈现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1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先导片区内还建有集“人才培养+产业凝集+观光旅游+购物体验”于一体的工艺美术文创产业园,吸纳几十名怀揣艺术梦想的年轻人在此扎根。他们白天在车间精修技艺,夜晚抓住周末或节假日人流量大的契机,开展手工艺培训、文化展览等活动,既传承了当地的文化技艺,又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学员们还定期将技术实操搬到广场,一方面展示汇报,一方面宣传推广。目前,产业园已带动40名村民学习手工艺,部分村民的作品获得市场认可,月均增收4500元。
臧坪村乡村夜经济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更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豫见和美臧坪”文旅康养先导片区运营以来,持续吸引周边城市游客打卡,周末日均游客量达1300多人次。同时,项目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已有40余名村民在项目内就业,人均月收入增加3100元。
特色产业“鸽茶菌”并驾齐驱
9月9日,庙街乡人头山村的九龙山上,大片的茶田翠绿如毯,层层叠叠铺展在山坡上,生机盎然。河南千宝农业种植公司负责人安晓军正指挥几十名务工村民给茶树施肥,“这些都是发酵3个月的有机肥,能改善土壤、增加营养、补充微量元素,还能增强茶树的抗冻抗旱能力。现在施好肥,明年春天就能长出好茶。”
这片茶田,是舞钢白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舞钢已建成平顶山市唯一的白茶种植项目——集白茶种植、采摘、炒制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园。作为全国白茶种植的最北端区域,该产业园可采摘茶园面积达1200余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市白茶种植面积扩展至6000亩。此外,4000平方米标准制茶车间、提灌滴灌系统、温湿度与营养数字化控制和智慧气象数据平台等设施的建成,让舞钢茶园实现一“机”在手,全面掌控,初步迈入高端智慧农业行列。自白茶种植项目落地以来,周边群众靠着“一片叶子”植下“金山”、挣得“银钱”、换得新颜。
做精特色鸽业、做强江北茶业、做优传统菌业,“鸽、茶、菌”是拉动舞钢市农业产业向新、向高跃升的“三驾马车”。近年来,该市结合实际,聚焦产业优势、融合资源要素、注重绿色生态,围绕肉鸽养殖、白茶种植、食用菌培育等农业特色产业,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走特色路、打差异牌,并驾齐驱引领农业产业跃上新高地,推动辖区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稳固强大的产业支撑。
就鸽业发展而言,舞钢市已建成集种鸽研发、繁育推广、乳鸽与鸽蛋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鸽产业体系。以天成鸽业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八台、枣林、尚店、庙街、铁山5个乡(镇、街道)的18家企业、7家合作社抱团发展,现存栏13个肉鸽良种品系、40万对核心种群,全年可繁育推广种鸽60万对,出栏乳鸽1000万只。
食用菌产业则依托舞钢独特的生态“小气候”,在杨庄乡、尚店镇、庙街乡、尹集镇4个山区乡(镇)蓬勃发展。当地主要种植香菇、平菇、羊肚菌等品种,年生产规模达5000万棒(袋),鲜菇产量稳定在2.4万吨以上,产值达2.6亿元。因产品绿色安全、品质优良、口感俱佳,广西、福建等地的客户常年驻地收购,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为推动“鸽茶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舞钢专门制订特色农业实施方案,通过科技引领、龙头带动、政策扶持、集群发展,不断强化品牌战略。一方面,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农业特色产业企业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规范企业运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另一方面,加快产业园建设,完成鸽业、白茶、食用菌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在品牌培育上,舞钢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认证,目前已获“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舞钢鹁鸽、舞钢莲藕),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许可产品10个,13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7个产品入选“豫农优品”名录。
从贫困到繁荣,从落后到发展,舞钢和美乡村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舞钢市将继续坚持片区化发展理念,规划实施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建设,创新推进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建设,着力构建“文旅康养+茶旅研学+鸽舞水乡”三核驱动格局,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丽、更有活力、更加繁荣。
来源:河南日报